朱是西: 聚心聚力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摘要:堅持國際化視野、系統化思維、工業化理念,以“產品質量高、產業效益高、生產效率高、經營者素質高、市場競爭力高、農民收入高,布局區域化、生產標準化、經營規模化、發展產業化、方式綠色化、產品品牌化”“六高六化”為方向,以打造“糧食生產核心區、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記者 滑清泉
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之美譽的駐馬店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全境皆屬大別山革命老區,是國家、省重要糧食生產核心區。今年,全國兩會正逢“十四五”開局之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全國人大代表、駐馬店市人民政府市長朱是西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全市上下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河南工作的重大要求,深入落實“四個著力”、持續打好“四張牌”,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做到鄉鎮工作“三結合”,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建設“國際農都”為目標,扎實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各項工作,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打造新時期國家糧食安全生產核心區
朱是西介紹,駐馬店作為國家、省重要糧食生產基地,將繼續把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首要任務,堅決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實施重要農產品保障戰略,扭住耕地、種子兩個要害,緊盯穩產、提質兩個目標,不斷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多作貢獻。
穩面積保數量。嚴格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建立“田長制”,一環不落、一招不讓地抓好糧食生產,再接再厲奪取夏糧豐收。抓住國家實施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的機遇,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深入推進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專項整治行動,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確保新建高標準農田107萬畝,全市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900萬畝以上、產量穩定在160億斤以上,打造新時期國家糧食安全生產核心區。
抓種源保質量。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加強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利用,積極與農業科研院所合作,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大力推廣小麥、玉米、花生等優良新品種,提升現代種業發展水平,建設現代種業強市。
調結構保多樣。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在穩定種糧面積和產能基礎上,堅持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以“四優四化”為重點,加快建設優質小麥、花生、白芝麻、林果、蔬菜、食用菌、中藥材等“十大優勢產品”生產基地。在品牌打造上,叫響西平小麥、平輿白芝麻、正陽花生、泌陽花菇、汝南番茄、確山中藥材等品牌,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在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上,今年力爭再新增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各1000家以上,新創建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0個,以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帶動綠色興農、質量興農、品牌興農,實現農業生產和農產品供給量質齊升。
推動鄉村振興走在全省前列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強調:“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要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朱是西表示,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認真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和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統籌抓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過渡期內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圍繞收入水平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加強防止返貧動態監測預警,促進脫貧人口穩定就業,發展壯大脫貧地區特色產業,加強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努力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上走在全省前列。
把“三農”工作重心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扎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各項工作,建立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相適應的責任體系、政策體系、投入體系、考核監督體系,確保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有效銜接、平穩過渡。把工作重心逐步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抓好糧食提質、產業提級、環境提標、治理提效、文化提振、人才提優、改革提速、收入提升“八項任務”,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推動鄉村振興實現更大突破、走在全省前列。
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強化村莊規劃引領,高質量制定國土空間規劃和“多規合一”村莊規劃,尊重農民意愿,保護特色風貌,留住鄉愁文韻,按照“城郊融合類、拓展提升類、特色保護類、整治改善類、搬遷撤并類”的標準,完成村莊分類和布局規劃,按規劃加強村莊建設管理。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加快農村水、電、路、氣、物流、通信等設施提檔升級,通盤考慮城鄉教育、衛生、文化、養老服務等項目建設,促進城鄉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均等化。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啟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推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進一步完善“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環衛體系。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把城鄉融合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一手抓縣、鄉、村公共服務一體化示范創建,一手抓縣城、小城鎮發展,提升縣城綜合服務能力,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促進農民工就地市民化;一手抓投資、一手促消費,推動縣、鄉、村功能銜接互補及一體融合發展,讓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共享發展成果,在現代化進程中不掉隊、趕上來。
高標準推進“國際農都”建設
朱是西說,省“十四五”規劃、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推進駐馬店“國際農都”建設。這是省委、省政府對駐馬店的最新定位,是我省推動區域協同發展的戰略舉措,也是駐馬店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抓手和目標任務。
啟動“國際農都”規劃編制工作。堅持國際化視野、系統化思維、工業化理念,以“產品質量高、產業效益高、生產效率高、經營者素質高、市場競爭力高、農民收入高,布局區域化、生產標準化、經營規模化、發展產業化、方式綠色化、產品品牌化”“六高六化”為方向,以打造“糧食生產核心區、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農業科技研發中心、農業大數據中心、農產品及農機交易中心、農產品倉儲物流中心”“四區四中心”為目標,以中國農加工投洽會、中國(駐馬店)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雙輪驅動”,高標準推進“國際農都”建設,力爭通過3~5年努力,“國際農都”建設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
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以“國際農都”建設為引領,堅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建立產業“鏈長”機制,深入實施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行動,以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以特色產品提升價值鏈,以電商物流串起供應鏈,打造糧食、油料、肉類、乳業加工“四大優勢產業集群”,調味品、食用菌“兩大特色產業集群”,飲料、休閑食品制造“兩大高成長性產業集群”,力爭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在70%以上,產值突破2000億元。
突出抓好中國(駐馬店)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建設,繼續按照“全國一流、世界領先”的要求,加快園區道路、標準廠房、人才公寓、綜合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建設,抓好金玉鋒大健康產業園、五得利面業、萬邦農產品物流園、今麥郎休閑食品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建設。瞄準“三類500強”企業、優秀上市企業,大力開展專題招商活動,力爭再引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入駐,加快打造“四基地一中心”。高質量承辦第24屆中國農加工投洽會,扎實開展“迎盛會、大招商”活動,對重點招商項目實行一名分包領導、一個服務團隊、一套保障機制“三個一”工作法,力爭引進“三類500強”企業在10個以上、億元以上項目在400個以上。加快大會官網、交易網、大數據平臺“兩網一平臺”建設,打造“永不落幕的盛會”。
推動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按照“穩豬、提牛、強奶、擴羊、壯禽”的思路,健全生豬產業平穩有序發展長效機制,積極發展牛羊產業,大力實施奶業振興行動,加快優質奶源基地、社會化規模奶牛養殖場建設,加快構建現代養殖體系,擦亮“無抗生豬”“泌陽夏南牛”“確山生態羊”特色品牌,叫響“中國漁都、中國牛城、中原奶都”名片,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45%,加快實現由畜牧大市向畜牧強市轉變。
建立產業與群眾利益聯結機制。建立產業“鏈長”機制,在產業延鏈補鏈、優化布局、完善產業與群眾利益聯結機制上下功夫,努力把勞動密集型農加工企業更多留在縣城,初加工企業留在鄉村,完善冷藏物流體系和城鄉高效配送網絡,形成企業和農戶在產業鏈上“優勢互補、分工合作”格局,讓更多龍頭企業挺起來,讓農戶融入農業產業鏈,讓農民更多分享增值收益。 (上接第一版)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過渡期內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圍繞收入水平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加強防止返貧動態監測預警,促進脫貧人口穩定就業,發展壯大脫貧地區特色產業,加強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努力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上走在全省前列。
把“三農”工作重心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扎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各項工作,建立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相適應的責任體系、政策體系、投入體系、考核監督體系,確保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有效銜接、平穩過渡。把工作重心逐步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抓好糧食提質、產業提級、環境提標、治理提效、文化提振、人才提優、改革提速、收入提升“八項任務”,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推動鄉村振興實現更大突破、走在全省前列。
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強化村莊規劃引領,高質量制定國土空間規劃和“多規合一”村莊規劃,尊重農民意愿,保護特色風貌,留住鄉愁文韻,按照“城郊融合類、拓展提升類、特色保護類、整治改善類、搬遷撤并類”的標準,完成村莊分類和布局規劃,按規劃加強村莊建設管理。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加快農村水、電、路、氣、物流、通信等設施提檔升級,通盤考慮城鄉教育、衛生、文化、養老服務等項目建設,促進城鄉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均等化。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啟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推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進一步完善“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環衛體系。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把城鄉融合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一手抓縣、鄉、村公共服務一體化示范創建,一手抓縣城、小城鎮發展,提升縣城綜合服務能力,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促進農民工就地市民化;一手抓投資、一手促消費,推動縣、鄉、村功能銜接互補及一體融合發展,讓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共享發展成果,在現代化進程中不掉隊、趕上來。
高標準推進“國際農都”建設
朱是西說,省“十四五”規劃、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推進駐馬店“國際農都”建設。這是省委、省政府對駐馬店的最新定位,是我省推動區域協同發展的戰略舉措,也是駐馬店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抓手和目標任務。
啟動“國際農都”規劃編制工作。堅持國際化視野、系統化思維、工業化理念,以“產品質量高、產業效益高、生產效率高、經營者素質高、市場競爭力高、農民收入高,布局區域化、生產標準化、經營規模化、發展產業化、方式綠色化、產品品牌化”“六高六化”為方向,以打造“糧食生產核心區、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農業科技研發中心、農業大數據中心、農產品及農機交易中心、農產品倉儲物流中心”“四區四中心”為目標,以中國農加工投洽會、中國(駐馬店)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雙輪驅動”,高標準推進“國際農都”建設,力爭通過3~5年努力,“國際農都”建設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
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以“國際農都”建設為引領,堅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建立產業“鏈長”機制,深入實施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行動,以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以特色產品提升價值鏈,以電商物流串起供應鏈,打造糧食、油料、肉類、乳業加工“四大優勢產業集群”,調味品、食用菌“兩大特色產業集群”,飲料、休閑食品制造“兩大高成長性產業集群”,力爭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在70%以上,產值突破2000億元。
突出抓好中國(駐馬店)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建設,繼續按照“全國一流、世界領先”的要求,加快園區道路、標準廠房、人才公寓、綜合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建設,抓好金玉鋒大健康產業園、五得利面業、萬邦農產品物流園、今麥郎休閑食品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建設。瞄準“三類500強”企業、優秀上市企業,大力開展專題招商活動,力爭再引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入駐,加快打造“四基地一中心”。高質量承辦第24屆中國農加工投洽會,扎實開展“迎盛會、大招商”活動,對重點招商項目實行一名分包領導、一個服務團隊、一套保障機制“三個一”工作法,力爭引進“三類500強”企業在10個以上、億元以上項目在400個以上。加快大會官網、交易網、大數據平臺“兩網一平臺”建設,打造“永不落幕的盛會”。
推動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按照“穩豬、提牛、強奶、擴羊、壯禽”的思路,健全生豬產業平穩有序發展長效機制,積極發展牛羊產業,大力實施奶業振興行動,加快優質奶源基地、社會化規模奶牛養殖場建設,加快構建現代養殖體系,擦亮“無抗生豬”“泌陽夏南牛”“確山生態羊”特色品牌,叫響“中國漁都、中國牛城、中原奶都”名片,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45%,加快實現由畜牧大市向畜牧強市轉變。
建立產業與群眾利益聯結機制。建立產業“鏈長”機制,在產業延鏈補鏈、優化布局、完善產業與群眾利益聯結機制上下功夫,努力把勞動密集型農加工企業更多留在縣城,初加工企業留在鄉村,完善冷藏物流體系和城鄉高效配送網絡,形成企業和農戶在產業鏈上“優勢互補、分工合作”格局,讓更多龍頭企業挺起來,讓農戶融入農業產業鏈,讓農民更多分享增值收益。①6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