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得見的時代感里,寫看不見的國安之盾
摘要:國安戰線的偵查兵分兩路。親情與人性的凝視,激蕩起“于無聲處”的英雄本色 如果說抽絲剝繭的案件偵破過程能滿足觀眾對懸念設置的期待,那么往人性深處開掘,便是當代國安反諜劇承自諜戰、反特類型一以貫之的王牌。即便在國安隊伍內部,他的真正身份也秘而不宣。
《暴風眼》中,藉由種種看得見的時代感,當代隱蔽戰線的無名英雄漸漸顯影,看不見的國安之盾熠熠生輝。圖為該劇海報。 制圖:馮曉瑜
茶杯輕輕放下,觀眾心頭的弦漸漸繃滿。只憑杯底微不可察的芯片,機密文件便在轉瞬間從會議桌上的電腦落入了未知黑手。稀松平常的工作場景、平平無奇的生活物件,背后都可能蘊藏一樁侵害國家安全的陰謀。《暴風眼》里這一幕可謂藝術化濃縮了當代國安都市反諜劇的創作方法論。
在國產劇的作品序列里,這一題材頗為冷門。國家安全的涉密性,決定了主創不可能充分地體驗生活;故事語境的當代性,限定了劇本無法像呈現幾十年前隱蔽戰線斗爭那樣將最新的偵破手段展現淋漓。怎樣在有限的騰挪空間里求索無限的戲劇張力,破解這道難題,總編劇梁振華將劇本打磨了漫長的九年。
如今,劇作終與觀眾見面。在懸疑、涉案等類型化的強情節中,主創調用了貼近日常的人事物,也點到了高科技在正邪較量中的勝負手。藉由種種看得見的時代感,當代隱蔽戰線的無名英雄漸漸顯影,看不見的國安之盾熠熠生輝。
復調敘事,折射當代國安題材的內涵與外延
許多人的概念里,“當代國安都市反諜劇”是個陌生的搭配。事實上,業界視之為諜戰的新變型。按年代劃分,諜戰劇主要描繪1949年之前的敵我斗爭;反特劇講述新中國成立后打擊潛伏特務、維護社會穩定的故事;國安劇的時間背景始于上世紀80年代,和平年代的反諜戰場不見硝煙,卻有更為復雜的國際形勢、富有科技感的斗爭手段。“在科技飛速發展、信息高速流通的當代社會,國家安全的內涵與外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豐富。”總制片人高琛說,團隊的創作基于如是認知。
籠統地看,《暴風眼》是個大案套小案、一樁大案講到底的故事。在虛構的雙清市,以安靜和馬尚為代表的國安戰士正在執行“暴風眼行動”。他們不僅要破獲鼎華集團機密數據被盜的商業案件,更要引蛇出洞,揪出 “沉睡者”,將跨國間諜組織一網打盡,從而守護關聯著精確制導材料的國家稀有資源及相關合成技術。一宗大案需要細說從頭,稀有資源、核心技術在國家安全中的戰略地位也要 “落地”地講,劇本用復調敘事多線并行的方式耐心編織。
國安戰線的偵查兵分兩路。楊冪飾演的安靜接緊急任務,張開大網尋蹤即刻入境的嫌疑人;張彬彬飾演的馬尚以獵頭身份示人,他的暗中追索早于航班登機那一刻。一明一暗,一路在國內布控,另一路自境外開始跟蹤。雖里應外合,但彼此身份底牌僅在有限的范圍內互相知曉。
犯罪陣營同樣迷霧深鎖。“隔空盜取”數據的陳燦被秘密抓捕,買家遲遲不現身;長安科技的賈長安剛被鎖定為嫌疑對象,轉身便死于非命;身居鼎華集團要職的苗家父女先后透露了背后操控者的姓名,但這個神秘的“徐鶴”在人皮面具下另有他人。每一次眼看接近真相,案情就會出現新的岔路、新的人物,如同一片片拼圖等待匯攏。
當代都市里的探案進程不僅人物盤根錯節,正邪雙方斗智斗勇的手段也異常豐富。陳燦的數據吸盤、徐鶴的生物偽裝技巧、海外犯罪頭目的連環設計……相較以往的諜戰劇、反特劇,《暴風眼》里犯罪分子的作案工具與手法都刷新了觀眾的認知。而“天眼”系統、人臉虹膜技術、放射性同位素跟蹤、步態識別技術……故事里國安戰士運用的偵查手段,讓觀眾打開眼界的同時收獲穩穩的安全感。
親情與人性的凝視,激蕩起“于無聲處”的英雄本色
如果說抽絲剝繭的案件偵破過程能滿足觀眾對懸念設置的期待,那么往人性深處開掘,便是當代國安反諜劇承自諜戰、反特類型一以貫之的王牌。把人寫“真”寫“活”了,嚴肅的題材、陌生的事自然會在觀眾心里落地。
前半程,《暴風眼》對人物情感的著墨相當克制,僅用寥寥數筆就勾勒出劇里國安戰士“普通人”的一面。他們有家人,有牽絆,有堅強理性,也有脆弱的一面。
安靜人如其名,始終在偵查一線的她冷靜沉著。但揭開不動聲色的外表,這位十年前突然從人群“消失”的姑娘,內心藏著不為外人道的傷與謎。母親在餐桌上的關心,“我不問細節,就想知道這次行動危不危險”,簡單一句點到了國安工作潛在的風險,也隱隱牽出往事謎團。馬尚更是背負秘密前行的人,涉密級別更高的他需要長年活在“扮演他人”的假面之下。父母眼里,兒子是職場不愉快就從北京裸辭回家鄉的“小駒子”;新同事眼里,他是靠人脈空降的關系戶;即便在國安隊伍內部,他的真正身份也秘而不宣。
隨偵查工作深入,有跡象表明,這宗國家稀有資源流失的案件還與安靜父親的犧牲、馬尚的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暴風雨即將來臨,當代都市里的“潛伏者”終要接受親情與人性的凝視、考驗。如何激蕩起“于無聲處”的英雄本色,必然是該劇后半程的最大看點。
社交媒體上,許多網友不約而同在觀后感里化用劇中臺詞——“也許沒有人知道你的名字,像置身茫茫人海中平凡的種子,但你的故事山河記得。”梁振華回憶,劇本創作始于2010年,九年時間五易其稿,從來沒有轉移的是創作者的初心。“國家安全與普通人生活聯系有多緊密?我們被素昧平生的人保護得有多好?希望《暴風眼》能以很小的一筆,讓更多人看見和平年代守護祖國和人民的無名英雄。”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