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血”的她暈血卻堅持獻血
文/圖全媒體記者 高琳琳
今年50歲的楊蘭芳是新蔡縣古呂鎮便民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因為暈血,幾次獻血都差點暈倒。即使如此,從2014年開始,她連續每年都為臨床患者獻血。
2002年,楊蘭芳第一次和同事一起參加無償獻血時,由于緊張,當場就暈了過去。由于獻血沒成功,那個時候的她還不知道自己是“熊貓血”。
2007年,楊蘭芳在市區解放大道看到采血車,再次鼓起勇氣走上車參加獻血。一周后的一個晚上,她正為10周歲的孩子過生日,突然接到電話得知自己竟然是被稱為“熊貓血”的極為稀少的“熊貓血”型血。她從血站電話回訪中了解到,“熊貓血”的人群在出現臨床用血時只能自救或互相幫助獻血,身為稀有血型去幫助同類人群的意義重大。那個時候楊蘭芳緊張得連飯都吃不下,得知自己的血型跟別人不一樣,一時間不知所措。后來,她受血站邀請參加稀有血型聯誼會,通過對稀有血型的了解,認識了許多和自己一樣血型的人,從他們的介紹得知這種血型只能互幫互助。
“我是因為感動才堅持去幫助他人的。”楊蘭芳回憶,2011年她去鄭州做手術,當時需要醫院備血,由于自己是稀有血型,只有等待有人獻血才能安排手術。從那以后,只要接到血站詢問獻血的電話,她就毫不猶豫地答應前往獻血。
2019年的一天,楊蘭芳趕到獻血點,獻完血后暈血了。醫護人員讓她躺在沙發上休息,并給她遞來面包和牛奶。稍作休息后,她起身準備離開,車長十分關心她的身體情況,讓護士送她回家,那件事讓她印象深刻。“以前覺得自己年紀大了,以后就不獻血了,但采血護士們太熱情了,令人感動。”楊蘭芳說,其實家里是反對她獻血的,但她堅持了下來,慢慢也改變了家人的觀念。
楊蘭芳說,比起許多積極捐獻血液的獻血者,她獻血還是比較少的。記者了解到,普通的獻血者獻完血后,間隔期超過6個月就能再次參加獻血,但如果有稀有血型患者需要急救用血,血庫通常是沒有庫存的,只能臨時預約。從接到招募電話到報名參加無償獻血,再到制備后發往臨床,每分每秒都是在挽救生命。
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在招募電話響起的時候伸出援手,但偏偏有人排除萬難,砥礪前行。楊蘭芳作為固定獻血者,從2014年開始連續每年都為臨床患者獻血,在2015年2月和11月分別獻血2次,這對于稀有血型獻血者是十分珍貴的。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