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奮楫揚帆謀新景 砥礪篤行奏華章
西平縣農業現代化示范區項目建設開工儀式現場。 通訊員 劉天鵬 攝
服裝直播響徹全國。 通訊員 田春雨 攝
綠水映海棠。通訊員 崔寶軒 攝
美麗鄉村入畫來。 通訊員 李季軍 攝
嫘祖海棠園誠邀天下客。通訊員 崔寶軒 攝
2021年2月25日,西平縣舉行12萬畝農業現代化示范區項目建設開工儀式,升級版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正式落地。
1月5日,第一批12個總投資111億元的項目開工建設,實現了項目建設“開門紅”……
又是一年春好處。西平縣牽著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邁上“十四五”開局新征程。
回首剛 剛過去 的 2020年,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成效顯著;6·26首屆中國服裝直播日助力邁向全球服裝時尚新高地;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等榮譽稱號花落西平,“國字號”榮譽接連而至;西平縣畜牧機械產業集群成為全國最大的畜牧養殖設備生產基地,領跑全省乃至全國畜牧養殖業朝著集約化、自動化、智能化、生態環保化方向發展……
久久為功,玉汝于成。近年來,西平縣委、縣政府毅然決然擔當起加快西平發展的歷史使命,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務實作風,堅定不移帶領全縣干部群眾推進西平各項事業乘風破浪。縣四個班子始終保持政治定力、思想定力、發展定力,狠抓脫貧攻堅、城市建設、工業發展、人居環境改善等重點工作,一項一項推進、一件一件落實,充分彰顯了加快跨越崛起的堅定決心。廣大黨員干部服務在招商引資第一線,沖鋒在脫貧攻堅最前沿,馳騁在經濟建設主戰場,為西平高質量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優化結構促轉型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結構調整,破解發展難題,堅定不移穩增長、促轉型,產業協同競相發展。
工業經濟加速提升。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企業達134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3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0.5%,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4%,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7.8億元,被授予“河南縣域經濟特色百億集群”榮譽稱號。積極開展金企對接活動,發行企業債券7億元,有效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題。開展提質增效行動,盤活低效閑置用地210畝。持續完善水、路、電、氣等基礎設施,推進城市公共服務向集聚區延伸,促進了產城融合發展。
農業基礎更加穩固。實施“西平小麥”品牌發展戰略,新建高標準農田4萬畝,糧食總產達98.1萬噸,同比增長0.8%。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一步壯大,全縣達3853家,龍頭企業51家,新增省級示范社6家、省級社會化服務示范組織3家,流轉土地40.9萬畝。持續推進國土綠化提速行動,栽植各類樹木90多萬株。
現代服務業繁榮發展。16個服務業重點項目均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外貿經濟不斷增長。初步預計,全年完成省外資金24.8億元,同比增長3.2%;外貿進出口完成4.6億元,占全年目標任務的148%,位居全市前列。金融業健康發展,各項存款余額321.9億元、貸款余額157.5億元,分別增長12.2%、18.4%。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個體私營企業蓬勃發展,新增個體工商戶5124戶、個體私營企業1256家。
建管并重提品質 推進城鄉協調發展
——以打造“花海旅游新城”為目標,以人居環境改善為抓手,突出做好以文“化”城、以水“潤”城、以綠“蔭”城、以業“興”城四篇文章,堅定不移抓建設、樹形象,城鄉面貌精彩蝶變。
規劃編制更加科學。編制完成32項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專項規劃、180個村莊實用性村莊規劃,城鄉建設規劃引領更加明晰。
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完成護城河北段、解放路北段道路建設,升級改造平順路南段、龍泉大道、中原大道、義崗路等道路,實施文化路、中原大道等道路雨污分流,建成鳳凰大橋、未來大道橋等橋梁。開通西平至漯河高鐵站城際公交路線和“村村通公交”15條線路,進一步改善了城鄉群眾出行條件。新建、改造公廁13座,全部達到二類以上標準;建成公共停車場6個;升級改造老舊小區26個;東關、西關等7個棚戶區改造項目加快推進。
城市管理更加精細。以城市創建為抓手,以“安全、整潔、有序、智能”為目標,深入開展“城市四治”,推進地面管理向空間治理、主次道路向背街小巷、中心城區向城鄉接合部延伸。數字化城管平臺全年受理各類城市管理案件1萬余件,結案率達93%。
城鄉環境更加優美。嫘祖海棠園、生態濕地公園綠意盎然、生機勃勃,成為網紅打卡地,在全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觀摩評比中位居前列。成功創建“千萬工程”示范村6個、“四美鄉村”示范村21個及示范鄉鎮1個,新建文化廣場(游園)79處,改造戶廁18.9萬戶,整治坑塘200多個,清理農村生活垃圾6.2萬噸,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厚植優勢增后勁 釋放發展強勁活力
——切實把深化改革作為加快發展的強勁動力,有序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堅定不移抓改革、促開放,發展活力競相迸發。
“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行政服務中心新址建成投入使用,政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100%,“最多跑一次”事項達1779項,容缺辦理事項140項,“一證通辦”事項124項;不動產登記壓縮至3天,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半個工作日;工程建設管理系統全面上線,所有審批均可在網上辦理。
創新驅動持續推進。建成省級研發中心1個、市級研發中心8個,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家,認證國家級、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21家,培育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1個;超額完成54家企業上云市定目標;建成5G基站140個,實現城區全覆蓋。
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扎實推進。全年引進工業項目18個,其中20億元項目3個、5億元以上項目6個、億元以上項目9個;8個省重點項目、97個市重點項目均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集中開工億元以上項目26個,為西平跨越發展積聚了后勁。
決戰決勝強基礎 聚力攻堅成效顯著
——堅持把打好脫貧攻堅、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和重大發展機遇,突出重點、夯實基礎,以釘釘子精神推動工作落實,堅定不移攻堡壘、克難題,三大攻堅成果豐碩。
脫貧任務如期完成。全年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8億元,實施扶貧項目126個,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全面解決。全縣68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全縣全口徑16406戶、45576人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零,徹底消除絕對貧困。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深入實施藍天工程、碧水工程,落實“河長制”,全縣優良天數264天,同比增加66天;PM10、PM2.5平均濃度75微克/立方米、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5%、15.6%,圓滿完成市定大氣目標任務。第三污水處理廠建成運行,國控楊莊斷面、省控五溝營斷面水質全面達標;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廢棄農膜回收處理工作扎實開展,土壤環境質量總體良好。
重大風險有效防控。政府存量債務有序化解,隱性債務實現零增長。集中開展問題樓盤化解攻堅,維護了群眾切身利益。不斷完善防范處置金融風險聯動機制,未發生非法集資群體性事件。
傾心盡力惠民生 提升生活幸福指數
——堅持民生優先,持續加大投入,持續辦好民生實事,堅定不移補短板、強弱項,人民福祉持續增進。
社會保障更有溫度。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優先保障民生等關鍵領域,全年完成民生支出41億元,同比增長3.8%,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1%。城鎮新增就業9788人,失業人員、困難人員再就業3893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962人,農民工返鄉創業270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24%以內,均超額完成市定目標任務。縣人力資源產業園被認定為市級產業園。全年發放城鄉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殘疾人補貼等保障資金1.1億元,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
社會事業更有厚度。投入2114萬元,實施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項目43個;投入1544萬元,新建農村教師周轉宿舍216套。縣人民醫院通過二級甲等綜合醫院評審。“兩篩”“兩癌”工作超額完成省定目標任務。建成社會足球場14個、多功能運動場5處、城市書屋2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圓滿完成。
社會治理更有力度。安全生產雙重預防體系進一步健全,未發生重特大事故。嚴密防范食品藥品安全風險,食品生產經營日常監督檢查實現全覆蓋。深入開展信訪矛盾排查化解專項行動,各類信訪事件明顯下降。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不斷完善,未發生惡性案件,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成績代表過去,未來任重道遠。新年高目標,新年大作為,新年新氣象;一刻不松懈,一刻不停頓,一刻不怠惰。站在“十四五”開局的新起點上,西平縣委書記聶曉光、縣長李全喜偕88萬老區人民努力打造“一縣一城三基地,一樞一區一家園”,在融入新發展格局中塑造新優勢、培育新動能,弘揚“三牛”精神,以豪情滿懷、只爭朝夕的勁頭,昂首闊步邁向更加璀璨奪目的新輝煌。
策劃:趙海波 文:張建偉 田春雨 許 靜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