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文物共舞 《唐宮夜宴》再次進入觀眾視野
摘要:隨著《唐宮夜宴》的火爆“出圈”,節目中“唐朝小姐姐”的一顰一笑令人難忘,它的創意來源之一樂舞俑也成了“網紅”,吸引了無數觀眾前往河南博物院探尋傳統文化的魅力,幾天來,前去觀展的觀眾甚至能排出200多米的長隊。
《唐宮夜宴》在河南博物院錄制 頂端新聞音視頻中心供圖
“感覺像是穿越時空回到了唐朝,跟‘唐朝小姐姐’共舞。”2月20日,《唐宮夜宴》編導陳琳帶領14位“唐朝小姐姐”走進河南博物院,錄制博物館現場版的《唐宮夜宴》,這將是2月25日晚播出的河南省元宵節晚會的“重頭戲”。
陳琳說,河南博物院院藏樂舞俑正是舞蹈《唐宮夜宴》的創意來源之一,這些樂舞俑姿態各異、惟妙惟肖,共同組成一個小型宴樂演出場面。
從如在畫中的虛擬舞臺到走進博物館跟千年文物共舞,《唐宮夜宴》再次進入觀眾視野,該如何滿足觀眾的期待?在陳琳看來,演員穿行于文物之間,一動一靜,將唐朝少女參加宴會的故事娓娓道來,同時用舞蹈藝術形式賦予這些少女獨特的個性,能充分展現中原文化的厚重和時尚。
隨著《唐宮夜宴》的火爆“出圈”,節目中“唐朝小姐姐”的一顰一笑令人難忘,它的創意來源之一樂舞俑也成了“網紅”,吸引了無數觀眾前往河南博物院探尋傳統文化的魅力,幾天來,前去觀展的觀眾甚至能排出200多米的長隊。
“這組樂舞俑可以說是最貼近這支舞蹈原型的文物。”河南博物院文化信息中心主任荊書劍介紹,1959年,河南安陽的張盛墓出土了隋代樂舞俑共13件,形制完整,為研究隋唐時期的音樂舞蹈制度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其中樂俑8件,她們形象生動,長裙鋪地,分別手持琵琶、豎箜篌、排簫、橫笛、鈸、篳篥等樂器踞坐演奏。同墓葬出土的5件舞俑,服飾與樂俑相同,長裙曳地,雙袖揮舞,神情恬靜,營造出一種幽靜平和的氣氛。
在荊書劍看來,《唐宮夜宴》瞄準了青年群體的需求,將傳統元素與當代視角相結合,運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現了文物“萌”趣及內涵,引發了大眾的共鳴。
河南省元宵節晚會的宣傳統籌路大年介紹,這次錄制時間共3天,最終剪輯成一個完整的現場版《唐宮夜宴》。
在華美絢麗的大唐夢境中,除了再現大唐仕女的形象,節目還重點拍攝了賈湖骨笛、婦好鸮尊、蓮鶴方壺等河南博物院的鎮館之寶,涉及4個展廳。河南博物院此前還從未有節目團隊進行現場拍攝,之前央視《國家寶藏》來錄制時,也只是單個明星拍攝,團隊活動直接將拍攝地安排在這里還是頭一次。
“拍攝節目過程中,我們首先要確保文物安全,不允許將文物移出展柜拍攝。”河南博物院陳列部副主任王景荃說,不同的文物有不同的安全標準,彩繪陶俑對燈光強度較敏感,強光照射會影響色彩變化造成文物損傷,所以要求節目組在拍攝時不使用強燈光。
王景荃說,近年來,在《國家寶藏》等熱播文博節目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節目組走進博物館錄制,很好地拉近了文物與公眾的距離。(記者 溫小娟)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