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有個 仁義井
文/圖朱曉吾 孔濤
在汝南縣三橋鎮溱頭河北岸、汝正公路東側,有一個小村莊叫仁義井村,因村莊東頭有一口古井而得名,人稱“仁義井”。此井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提起仁義井的來歷,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呢。
西漢末年,外戚王莽專權,獨攬朝政,暴行逆施,殘害忠良,欺壓百姓。他對上篡奪劉漢政權,對下欺壓貧苦百姓,對反對他的派系和農民起義進行血腥的鎮壓,尤其是對漢室宗親大肆屠殺。當時的劉秀也是漢室宗親,并且對王莽政權構成的威脅最大,是王莽的心腹大患。王莽下定決心要除掉他,貼告示捉拿他,懸賞重金和權位要取他的腦袋。劉秀四處躲避官兵的追殺。時間長了,就留下了很多關于“王莽攆劉秀”的故事。在我市很多地方,也流傳著不少“王莽攆劉秀”的故事,仁義井的故事便是其中之一。
相傳劉秀被王莽追殺,四處逃命。一天中午,劉秀行至京漢古道溱頭河北岸,烈日炎炎,人困馬乏,實在走不動了,就準備歇歇腳。翻身下馬后,突然看見馬前蹄蹬出一個泉眼,泉水汩汩往上冒。劉秀此時干渴難忍,突然發現一泉眼,心中大喜,用手捧起水便喝,沒想到泉水清涼甘甜,喝后立刻神清氣爽,渾身是勁兒,便又蹬鞍上馬,躲過追兵。
劉秀登基后,感念泉眼的救命之恩,就專門派人在泉眼處修了一眼井,并賜名為“仁義井”。
到東漢末年,漢桓帝統治時期,貪官遍地,朝政腐敗,許多讀書人不愿做官,喜歡交友游學,做一代名士。在當時的名士中,山西介休人郭林宗和河南正陽人黃叔度的名望都很大。二人志趣相投,博學多識,德才皆好,堪稱正人君子。有一年夏天,郭林宗從潁川出發,專程到汝南郡正陽拜訪黃叔度。一住好幾天,郭林宗臨別時,黃叔度親自送行,兩人邊走邊談,不知不覺走到溱頭河北岸,在一口水井旁的大樹下,飲水乘涼,縱論忘返。后人為紀念兩位賢人,就開始保護這口“仁義井”。
據《汝陽縣志》記載,明萬歷年間,汝陽知縣岳和聲為“表彰先賢故跡,立叔度碑于郡城南十八里。”聽村里老人講,在民國以前,仁義井較深,井水清澈,井口周圍鋪著青石板,旁邊立有石碑,后來石碑不復存在,上世紀80年代后此井漸廢,只留下井口的幾塊石板等遺址。
為了探尋仁義井的來歷,筆者采訪了幾位年長的老人。據他們講,這里原來并沒有村,是先有井后有村。很久以前,京漢古道從現在的村子中間穿過,井就在京漢古道路旁,來往行人在井邊歇腳、飲水。后來,井邊有了兩家干店。井周圍這一帶,是汝南縣城一穆姓地主家的地。因為有這個井,吃水方便,有兩家佃戶在井旁邊居住下來,再加上有一家打閑工的,共有5戶人家。再后來,這里已經有了8戶人家居住,并自然地形成了一個小村莊,取名叫“仁義井村”。
仁義井村不僅因井而得名,而且因井而出名。老人們都說,仁義井村周圍全是沙土地,井不好打。過去不僅全村人吃仁義井里的水,方圓十里八村的村民都來這里擔水。因為仁義井的水質好,村民吃仁義井里的水很少生病。傳言人得了瘧疾,只要喝了仁義井里的水,很快就好了。后來,仁義井里的水被人們越傳越神,除了汝南縣外,就連正陽、平輿、新蔡、上蔡等縣的人也來這里取水治病,來取水的人在井邊排起了長隊。仁義井周圍經常人來人往,熱鬧非凡。直至20世紀80年代,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村民們家家戶戶陸續打了壓水井,來這里取水的人也越來越少了,直至閑置下來。
近年來,當地黨委和政府對仁義井古跡進行了保護。2020年秋天,這口古老而又具有傳奇色彩的仁義井,吸引了一投資公司領導的眼球,為仁義井村投資100多萬元,對仁義井和仁義井村進行了全面修復,建起了村史館、娛樂亭、宣傳墻,硬化了道路,美化了環境。如今,仁義井成為當地的一大景點,不僅是當地人游玩散心的好去處,而且還吸引不少外地人前來參觀和游玩。
仁義井的故事之所以能夠在當地世代傳頌,是因為它滿足了人們對鄰里之間仁義禮讓、人與人之間平等和睦、友愛相處、和諧社會的向往,激勵著人們為構建和諧社會、實現鄉村振興的美好愿望而努力奮斗,用實際行動續寫更多仁義井的故事。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