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星火燎原 ——帶你走進秋收起義會師地文家市
摘要: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黨組書記、文家市鎮黨委書記謝波表示,作為秋收起義會師地,文家市鎮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見證了歷史的風云變幻,也度過了漫長的艱苦歲月。退伍后,甘厚美扎根湘贛邊,在文家市搬運隊、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文家市煤礦等基層單位默默奉獻。
新華社長沙1月28日電(記者 譚暢 劉良恒)甘厚美老人如今最喜歡的,就是天氣好的時候,坐著輪椅去秋收廣場曬曬太陽,回憶往昔崢嶸歲月。
1927年出生于湖南省瀏陽市文家市鎮大成村的他,與秋收起義“同齡”,從小就聽村里老人講述秋收起義的故事。
大寒時節,萬物蟄藏,文家市鎮的秋收廣場愈顯莊嚴肅穆。
廣場東南方,以工農革命軍第一面軍旗、萬里長城、毛澤東詩詞《西江月·秋收起義》為主要元素的“光輝起點”紅旗雕塑異常醒目,展示著這個湘贛邊鄉鎮的紅色基因。
1927年,大革命宣告失敗后,中共中央糾正右傾機會主義錯誤,走上獨立自主、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斗爭之路,并決定在工農運動基礎較好的湖南、湖北、廣東、江西四省發動秋收起義。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義爆發。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下轄三個團共5000余人分別從江西修水、安源、銅鼓起義,計劃從三個方向合攻長沙城。
然而,由于敵強我弱,各路起義進攻受挫,起義部隊人數銳減至1500余人。時任湖南省委前敵委員會書記的毛澤東當機立斷,于9月17日命令各團向瀏陽城東南的文家市集中。
9月19日,毛澤東在文家市里仁學校主持召開前敵委員會會議,提出放棄進攻長沙,到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去發展。經過激烈討論,會議最終通過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決定部隊沿羅霄山脈向南轉移。從此,中國革命踏上“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星星之火逐漸發展成燎原之勢。
秋收起義打出了人民軍隊第一面軍旗,建設了一支由中國共產黨絕對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文家市會師轉兵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確革命道路。
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黨組書記、文家市鎮黨委書記謝波表示,作為秋收起義會師地,文家市鎮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見證了歷史的風云變幻,也度過了漫長的艱苦歲月。如今,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文家市老區群眾正走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通過因戶施策,積極發展產業扶貧項目,我們鎮555戶貧困戶已穩定脫貧。”謝波說。
從小接觸紅色文化,甘厚美1948年踏上革命道路。在解放戰爭九死一生的戰火硝煙里,他立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退伍后,甘厚美扎根湘贛邊,在文家市搬運隊、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文家市煤礦等基層單位默默奉獻。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