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希望升起的地方
摘要:比如除了舉辦大量社會足球和校園足球比賽外,南安足協還負責社會足球場地的運營管理。而足協發展不力的地方,基層足球業務也很難有實質性的開展。南安足協在市區有4片社會場地,會員只需提前預約,就可免費踢球。南安足協修建的第一塊場地,是2005年在南安少年宮樓下修建的一塊天然草皮球場。
新華社北京1月27日電 題:中國足球希望升起的地方
新華社記者馬邦杰 肖世堯
雖然遭遇種種挫折,中國足球這些年畢竟還是在進步。記者近日在福建南安市采訪基層足球時,欣于所見所聞,感慨油然而生。
南安沒有職業足球俱樂部,甚至沒有培養出一名職業球員。勤勞務實的南安人沒在職業足球上“燒錢”,他們把錢花在了最需要的地方——建造身邊的球場。
即使是隱藏在延綿丘陵深處、沒有專職體育教師的一所山村小學,也修建起了人工草坪球場。
南安東大小學有230名學生。自1959年遷移到現址,這所學校一直在和泥濘斗爭。
校長陳克勝腳下踩著綠色的草坪,下面是綠色的環保填充顆粒,他指著場外黑色潮濕的地面對記者說:“我們學校的院子過去就是這個樣子,全是土地。一下雨,學校就變成了一片泥沼。我們這里雨水多,三天兩頭下雨,地面基本沒有干燥的時候。”
一旦碰到大雨天,從校門走到教室都是個技術活。“下雨天從校門走到教室的確很困難,我們需要提著褲管,小心墊著腳尖,選擇地勢高一點的地方,慢慢地蹚過去。有些地方積水比較深,學生們即使穿著雨鞋,還是要很小心,不讓水灌進雨鞋。”陳克勝說。
東大小學兩年前在學生中做過一次體育問卷調查,更多孩子選擇足球,但一直苦于校園里的那片泥沼地沒法踢球。
陳克勝說,他去別的學校參觀,看到那里平整的人工草皮球場,每每羨慕不已。但他不敢想象自己的學校有朝一日也會擁有一片那樣的球場,“因為那是奢望,修一片球場需要100萬元。我們沒有這筆錢。”他說。
2020年,他的奢望變成了現實。這年,南安市一共開工修建22片球場,其中5片是一個叫戴寬南的人捐建的。東大小學的場地就是這5片中的一片。
“有了場地,我們的校園足球就可以好好搞起來了。”陳克勝說。
47歲的戴寬南是南安足協主席。自2005年南安足協成立、他擔任主席以來,南安足球生態大變,曾經的足球荒漠變成綠洲。
南安足協秘書長吳煥勇存著一張拍攝于2005年的老照片,是關于南安第一中學體育場的。“那是當時我們南安最好的球場,是塊土場。那時我們這里沒有一塊人工草皮的足球場。”他說。2006年,南安足協舉行小學生三人制足球賽,找不出一塊合適的足球場。
如今,南安共有196片球場。其中,179片在校園里。
中國很多地方不缺足球場地,只是很多場地都在校園里。放學后與周末節假日,正是大家需要球場娛樂鍛煉的時候,這些場地卻因學校關門而閑置,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與之不同,南安校園球場絕大多數都對外開放。
因此,一位名叫高炳江的35歲男子體驗到了在南安踢球生活的便利。
南安足協成立那年,高炳江因為生意到國外生活,就在當地踢球。2018年回國時,他發現故鄉南安已經成為一片足球沃土。他毫不猶豫加入足協,成為這個薈萃當地各界精英的平臺的一員。
“我們足協這個平臺非常強大,里面有學校的校長和體育老師。我們只需提前報備一下,周六日就可去學校踢球。那里我們和老師學生一起踢球。”高炳江說。
在南安,足協推動的不僅僅是足球領域的體教融合,還有與社會的融合。
南安足協主席戴寬南是位成功商人,也是位慈善家,迄今已為各種慈善事業捐款逾十億元。他有一大串頭銜:福建省足協副主席、南安市人大常委會委員、閩南科技學院院長等。他說,這些頭銜中他最喜歡的是南安足協主席,這是個讓他能更加直接為足球做更多實事的職位。
吳煥勇說:“戴主席始終有一個理念:協會一個一個好。這是我們閩南話,意思是:協會每位成員要個個都好。這是我們創會的宗旨。”
戴寬南與陜西志丹足協主席丁常保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們之所以能在當地經營出一番氣象,主要原因有二:淡泊于個人名利;通過自身的努力贏得了政府的支持,因而擁有更多可支配的資源。備受尊崇的社會地位,是足球帶給他們的回報。
他們也做了很多政府難以顧及的事情。南安市文體局分管體育的人員只有兩名,教育局分管校園足球的人也少。幾乎所有的具體業務都由南安足協具體實施。比如除了舉辦大量社會足球和校園足球比賽外,南安足協還負責社會足球場地的運營管理。
中國一些地方成立了基層足協。但他們沒能從政府那里爭取到場地等資源,縱然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而足協發展不力的地方,基層足球業務也很難有實質性的開展。
南安足協在市區有4片社會場地,會員只需提前預約,就可免費踢球。
南安足協修建的第一塊場地,是2005年在南安少年宮樓下修建的一塊天然草皮球場。2020年12月底的一個下午,陽光明媚,場地上正在進行一場足協會員的比賽。旁邊是個小練習場,放著幾個球。過了一會,兩個女孩從樓上走下來,在練習場上歡快地踢起了球。場邊站著她們的父親,他說,兩姐妹剛在少年宮上課結束,看見有球有場地,于是就玩一會兒。
當中國大多數孩子都能像這對姐妹這樣享受足球,中國的基層足球必將繁榮。
切實推動基層足球的發展,才是發展中國足球的根本之道。如此,才有希望。南安足球理念的誕生與實踐,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