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半個世紀的尋恩人之旅
摘要:楊榮說,她從大連回到西平后,經過多方尋找,終于在專探鄉找到了楊榮鮮阿姨家原來的保姆,打聽到了救命恩人的下落,這才順利地見到了楊阿姨。養父母的與世長辭,對楊榮來說是一種遺憾,但她能在有生之年找到自己的救命恩人,也知道了自己的生母是誰,又感到一種莫大的幸福。
楊榮鮮講述當年的情形。
1965年,剛出生的她被母親遺棄,好心的醫生把她托付給了善良的養父母。50多年來,雖然生活的地點有變化,日子越來越富裕,但親生父母是誰?是誰救了自己?難以釋懷的心結無時不刻地折磨著她。當養母臨終時,再次囑咐她一定要找到好心醫生,報答救命之恩。于是,她踏上了——
跨越半個世紀的尋恩人之旅
文/圖全媒體記者 楊曉暉 許靜 通訊員 田春雨 劉天鵬
“感謝楊阿姨當年救我一命,如果沒有您,我可能早已不在人世了。”一位中年女子眼淚婆娑,雙腿下跪,向一位老者表達自己的謝意。1月11日,某社交平臺的一個短視頻在西平縣的微信圈中廣為流傳。
幾經輾轉,近日,記者見到了視頻中的兩位主人公,聽她們講述了一段跨越半個世紀的尋恩之旅。
“一定要找到救命恩人”——在心底回蕩55年的感恩之情
“當年我一出生就被拋棄了,是楊榮鮮阿姨救下了我,并把我托付給我的養父母。”楊榮感慨地說:“沒有楊阿姨,我不可能活在這個世上。”
1965年出生的楊榮是西平縣專探鄉人,上世紀80年代到大連市做生意。很小的時候,她就知道自己是一個抱養的孩子。親生父母是誰?他們為什么會那么狠心拋棄一個剛出生的孩子?誰救了自己,把一個襁褓中的孩子抱給了善良的養父母?50多年來,雖然生活的地點有變化、日子越來越富裕,但這難以釋懷的心結深深地在楊榮的心底扎下了根。
2011年,楊榮為了給養父母一個安居之所,讓他們頤養天年,就在老家專探街上蓋了一幢兩層樓房。2013年10月,養父去世,楊榮料理完后事,就把養母接到大連生活,每日里噓寒問暖,不是親閨女勝似親閨女。
“母親在世時,經常給我提起好心的楊阿姨。”楊榮告訴記者,母親臨終時,再次囑咐她一定要找到楊阿姨,報答救命之恩。
楊榮一直深懷感恩之心,希望早日找到楊阿姨,但她的內心是矛盾的,她不想去觸碰這一“心結”,既想探尋自己的身世,又怕無法承受那即將揭開的真相的打擊。
平時樂觀開朗的楊榮,表面看著像女強人,但她知道自己的內心深處有復雜的情緒在醞釀、在碰撞,愛與恨的交錯、恩與情的糾結、冰與火的撕裂,五味雜陳,唯有自知……
直到2020年6月養母去世。
“沒想到還能再見到你!”——不求回報的善心之舉
“你們是誰呀?”
“阿姨,是您55年前救我了一命啊!”
“50多年過去了,沒想到還能再見到你!”看著自己當年救起的棄嬰找上門來報答恩情,楊阿姨感覺就像見到了自己失散多年的親閨女,緊緊地攥著楊榮的手不放。
楊阿姨名叫楊榮鮮,西平縣師靈街人,1955年參加工作,先后在師靈鎮衛生院、專探鄉衛生院、縣婦幼保健院、縣公療醫院從事婦產工作,1990年退休。
“沒想到50多年后,她還記得我,還來看望我。”在給記者描述看到楊榮的場景時,楊榮鮮老人激動地說。
1965年,楊榮鮮在西平縣專探鄉衛生院婦產科上班,那時她已經是4個孩子的母親。除了日常工作外,她還要照顧孩子們的飲食起居,辛勞程度可想而知。
那年夏天的一個傍晚,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打破了楊榮鮮家的寧靜。“榮鮮,有個產婦快生了,趕快去接生……”
楊榮鮮和同事們一陣忙活過后,產婦順利產下一名女嬰。
當楊榮鮮拖著疲憊的身軀把孩子抱給產婦時,沒想到她竟然死活不愿接受這個剛剛降臨的小生命,毅然決然地要把女嬰丟棄。
新生女嬰母親決絕的態度,讓疲憊的楊榮鮮深感意外。“當時我耐心相勸,她就是油鹽不進,說啥也不要這個孩子。”說起當時的情景,楊榮鮮老人眼睛有些濕潤。“咋說也是一條生命呀,咱不能見死不救吧,我就把孩子托付給了楊白孩夫婦……”
專探西街的楊白孩夫婦心地善良,生活條件較好,因無生育能力,一直想抱養一個孩子。
時隔多年,鄰居楊大毛見到楊榮時,感嘆不已地說:“沒有楊醫生,沒有你的養父母,你早就沒命了……”
“到啥時候,也不能忘記恩人”——她們的名字僅一字之差
一個叫楊榮,一個叫楊榮鮮;一位是被救者,一位是施以援手者。
她們的名字前兩個字一樣,這是養父母有意為之,還是無心之舉?
“養父母給我起名叫楊榮,我當時不明白這個名字的內涵,多年以后,養母告訴我當年救我的醫生名叫楊榮鮮。養母給我起名時,應該就是希望我到啥時候,都不要忘記自己的救命恩人,要牢記楊榮鮮醫生的善行,做一個懂得感恩、向善而行的人。”楊榮的一番話,揭開了謎底,養父母的養育之恩不能忘,楊醫生的救命之恩更要銘記于心。
30多年前,楊榮背井離鄉,帶著養父母的囑托踏上了打工路,遠赴大連做海鮮批發。歷經風風雨雨,她的事業越做越大。
“這背后一直有一種信念在激勵著我,那就是:不忘本,常感恩。我始終不敢忘記當年救我生命的醫生,如果沒有她,我不會有現在幸福的家庭和成功的事業。”楊榮坦然地說,正是在這種信念支撐下,她才走到了今天。
“現在有能力了,該好好回報自己的救命恩人了。”楊榮說,她從大連回到西平后,經過多方尋找,終于在專探鄉找到了楊榮鮮阿姨家原來的保姆,打聽到了救命恩人的下落,這才順利地見到了楊阿姨。
“這次尋恩人之旅,為我打開了55年的心結,見到了自己的救命恩人,了解到自己出生的經歷,解開了我心中的困惑。”楊榮回憶起當天的場景感慨地說,這也算是對養父母在天之靈的一種告慰吧。
“這幾天回來,感覺到西平的發展很快,變化很大,尤其是城鄉面貌日新月異,與我30多年前外出打工時完全不一樣了。”楊榮細數著回鄉之后的所見所聞,感慨頗多。
感恩之情綿綿無絕期。養父母的與世長辭,對楊榮來說是一種遺憾,但她能在有生之年找到自己的救命恩人,也知道了自己的生母是誰,又感到一種莫大的幸福。
“今后,我會常回來看望楊阿姨,也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生母盡孝,過去的事就讓它隨風飄散吧……”談及未來,楊榮如釋重負地說:“我們都要活在陽光下,快快樂樂地過好每一天。”
責任編輯: 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