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好種子問題 打通農業的“最先一公里”
摘要:孟山都、拜耳、杜邦先鋒等掌握洋種子專利權的國際巨頭,已經取得了很多品種的“中國第一”。最后,農業是一個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的產業,一個優良品種的種子從發現、到改良、再到推廣,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不懈努力。
在前不久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部署了今年要抓好的8項重點任務,其中“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引人注目?;仡欬h的十八大以來,在這么高級別的經濟工作會議層面提到解決種子問題,還是首次。
在這場為中國經濟把脈定調的重要會議上,為何要突出強調解決好種子問題?一粒種子,有那么重要嗎?
種業發展涼熱不均
“當然重要。”中國工程院院士、省農科院院長張新友回答得斬釘截鐵,“因為這一粒種子,關系著中國人的飯碗安全。”
糧食是社稷之本,種業是糧食之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確保中國碗主要裝中國糧,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說,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業也被稱為農業的“最先一公里”。保障糧食安全,關鍵在于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而種子和耕地就是“兩藏”戰略的兩個要害。抓住種子和耕地,就抓住了糧食安全的根本。我國種業自主創新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差距,亟須加大育種核心技術創新。
基辛格有句話為人所熟知,“誰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國家”,然而這句話的后半句更重要,“誰控制了糧食,就控制了人類”。中國的糧食安全,已經從解決口糧問題,演變為經濟安全、生態可持續、源頭技術、勞動就業等更復雜的鏈條。
再進一步說,在“一粒種子”上下更大功夫、做更大文章,不只是要把飯碗端得更牢,也是為了讓14億人吃得更好,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副司長孫好勤說。解決好種子問題,瞄準的是14億中國人的超大內需市場,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作為世界第二大種子大國,我國種業市場規模接近千億元。河南是農業大省,也是種業大省,然而種業發展的鏈條并不均衡,呈現出冷熱不均的局面。具體來說,我省在農作物資源創新和新品種培育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小麥、花生和水稻等作物品種培育全部為國內自控且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但是西藍花、胡蘿卜等部分蔬菜作物品種,尤其是高端品種,進口超過40%,一旦進口渠道受制,很可能陷入沒有種源可用的境地。“國外的種子論粒賣,國產種子論斤賣”,是不少高端蔬菜品種種植戶心中的隱痛。孟山都、拜耳、杜邦先鋒等掌握洋種子專利權的國際巨頭,已經取得了很多品種的“中國第一”。
種子的“卡脖子”問題不言而喻,打一場種業翻身仗迫在眉睫。
“卡脖子”問題怎么破
首先,每一粒種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特征。各類農作物種類繁多,優勢千差萬別,“卡點”也不盡相同。要破解“卡脖子”問題,就要從它的實際情況出發,摸清從種質資源保護、研發培育新品種,到推廣、市場反饋、再改進研發等完整的種業發展產業鏈,排查出哪個環節卡,再有針對性地去解決問題。
找準“痛點”,才能打通“卡點”。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說,要打贏種業“翻身仗”,推進種業高質量發展,就要強優勢、補短板、破卡點。
打個比方,我省的花生育種處于國內一流、國際領先水平,但是由于受品類自身影響,繁育系數低、用種量大、價格高,導致傳統農戶更傾向于使用自留種,購買種子的僅占不到6%,這就給高產、高油酸等新品種推廣造成不小的阻力?;ㄉ谟N環節沒有“卡點”,而是“卡”在了推廣環節。省農科院作物分子育種研究院副院長鄭崢建議,可以讓農業科技走出實驗室并商品化,讓科研機構與有實力、有規模的種子公司形成有效連接,培育壯大種業龍頭企業,真正打通產、學、研通道。“河南正在建設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有理由相信,中國的‘孟山都’一定能在河南誕生。”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劍平說。
豬種“卡脖子”的點與花生完全不同。資料顯示,從1994年到2007年,我國本土豬種市場占有率從90%暴跌到只有2%,來自國外的豬種幾乎完全占領了中國老百姓的餐桌,大量本土豬種已經滅絕或者瀕臨滅絕。曾經被譽為“四川回鍋肉標配”的成華豬,2013年的存欄量僅僅只有100頭左右。因此,豬種首要的問題是種質資源的收集和保護,重視并加強種質資源庫建設,才能為農作物育種提供基礎保障。
其次,要培育主體,重點是要抓好龍頭企業和營商環境。通過遴選一批創新強、潛力大的育繁推一體化企業,使之盡快成為種業創新戰略力量。
最后,農業是一個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的產業,一個優良品種的種子從發現、到改良、再到推廣,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不懈努力。“因此,我們希望有關方面能不斷加大政策、資金、技術、人才等全方位扶持力度,并保持下去,久久為功。”張新友說。
適應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在“十四五”開局之年,讓我們共同期待,這粒種子在高質量發展的土壤中生根發芽。(記者 李英華)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