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夏文化探索:豫西北發現虞夏時期"城池"
摘要:從發掘情況看,遺址人類活動延續時間長,從龍山時期一直跨越到漢代,出土了各個時期的灰坑、窖穴、墓葬等遺跡遺存。以往在黃河以南已發現多座二里頭文化城址,豫西北地區則極少發現,因此這次發現顯得尤為重要。”
我省夏文化探索又有重要新發現——孟州禹寺遺址發現東西并列的兩個環壕聚落,東邊環壕的北面和東面內側,發現了夯土墻基槽,經解剖確認均不晚于二里頭文化時期。1月20日,省內外夏文化研究專家來到發掘現場考察認證,大家一致認為,根據碳14測年數據,以及出土遺跡遺物看,這是虞夏時期并列的兩座“城池”,年代上限為距今4000年左右。此次發現為豫西北地區首次發現龍山晚期至二里頭文化時期的城址,為夏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禹寺”村名或表明,此地歷史記載上與“大禹治水”活動相關。
禹寺遺址位于孟州市谷旦鎮禹寺村西北部黃土丘陵上。記者在現場看到,省道309從遺址中部穿過,這里地形南高北低,北面不遠便是蟒河。據該遺址發掘領隊、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張小虎介紹,此次發掘是配合小浪底北岸灌區工程建設項目,自去年4月份開始正式啟動發掘。
張小虎說,經過勘探發現,整個遺址面積約150萬平方米,包括了龍山、夏(二里頭)、西周、東周及漢代等不同時期文化遺存,目前揭露面積近3000平方米。鑒于遺址早期取土破壞極為嚴重,且建設工程涉及范圍呈線狀分布,經過鉆探確定發掘位置后,自西向東約800米長的范圍內進行了發掘。此次發現的東城、西城大致呈正方形狀布局,分別為6萬平方米、2萬平方米。
遺址發掘現場,東西環壕12米多的深度超出了專家們的想象。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劉海旺認為,這么深的壕溝超出了正常防御功能的需求,說明當時這兩座城池具有十分重要地位,也證明了當時社會發展已具備高度組織能力。“龍山時代正是邦國林立時期,加強防御、社會分層、區域性政治力量的形成和發展,最終真正建立起廣域王權國家——夏王朝。”劉海旺說。
從發掘情況看,遺址人類活動延續時間長,從龍山時期一直跨越到漢代,出土了各個時期的灰坑、窖穴、墓葬等遺跡遺存。值得關注的是,此次發現的西周時期灰坑數量最多,有50多座。在遺址西南部還發現有西周時期高等級貴族墓葬以及半地穴式房址。
專家認為,此次沁河中下游地區首次發現“城池”,也是焦作地區繼西金城、徐堡龍山城址之后的重要新發現。禹寺遺址地處通往晉南陶寺的重要交通要道,這次發現為研究區域間文化交流提供了新資料。
“部分壕溝、灰坑出土的陶片,明顯具有二里頭文化特征。以往在黃河以南已發現多座二里頭文化城址,豫西北地區則極少發現,因此這次發現顯得尤為重要。”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二里頭工作隊領隊趙海濤說。(記者 溫小娟 陳學樺)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