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在這里初燃
摘要:距離中共一大會址大約1公里的地方,就是上海市黃浦區南昌路100弄2號,墻上銘牌顯示“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和“《新青年》編輯部舊址”。這里記載著諸多跨越百年的紅色記憶,如今,經常有很多人來參觀這棟石庫門建筑。
新華社記者 郭敬丹 許曉青
距離中共一大會址大約1公里的地方,就是上海市黃浦區南昌路100弄2號,墻上銘牌顯示“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和“《新青年》編輯部舊址”。這里記載著諸多跨越百年的紅色記憶,如今,經常有很多人來參觀這棟石庫門建筑。
100多年前,這里是法租界老漁陽里2號。1920年,陳獨秀等在此辦公,中共上海發起組在此成立。《新青年》編輯部里,進步青年熱烈討論,探索救國方向。這個普通的弄堂,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傳播中心,還吸引了一大批有志青年去探究中國革命道路。
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會長忻平說,從漁陽里“星火初燃”,到中共一大召開,我們黨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個現代政黨的基本要素和成立的邏輯過程。
在老漁陽里2號,陳獨秀校對了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1920年8月,這本影響中國歷史的小冊子正式出版。“有一個怪物,在歐洲徘徊著,這怪物就是共產主義……”一百多年來,小冊子中的真理養分滋養著中國大地,不斷結出甘甜果實。目前,首版紅色封面的《共產黨宣言》在全國僅發現12本,上海存有5本。
距漁陽里約2公里,名為“輔德里”的老石庫門建筑是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所在地。它還有一個“身份”,是中共一大代表李達的寓所,并且黨領導的人民出版社、平民女校等曾在此辦公,《共產黨》月刊在此編輯,首部黨章在此誕生……黨的事業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如今,中共一大會址正在修繕,中共一大紀念館正加快建設,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也加緊提升內部陳列,這些場館都將在今年“七一”前以新面貌開放,講述紅色歷史。
“漫步上海的大街小巷,有許多中國共產黨創建史上的‘第一’。”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徐建剛說,這座城市為中國共產黨誕生提供了現代無產階級政黨領導革命運動的各種條件,是初心之地、光榮之城。
根據上海市最新復核統計,上海現存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上海解放這段時期內的各類紅色資源612處,包括舊址、遺址497處,紀念設施115處。
繁華熱鬧的街道中,這些紅色地標靜靜矗立,記錄了百年前進步青年的思考和吶喊,也見證著當下日新月異的發展:在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一支名為“星火”的黨員志愿服務隊在講解宣言故事、實踐宣言精神;2019年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推出“話說一大:聽00后講建黨故事”中小學生研學活動,讓“小小少年”用稚嫩童音講述他們學習到的建黨小故事……
在上海,紅色歷史“走出”老建筑,融入城市日常。
(新華社上海1月19日電)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