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能洞悉宇宙“前世”嗎?
摘要: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天眼”首席科學家李菂說,目前“天眼”已經在觀測銀河系及近鄰星系的中性氫,更早期宇宙的中性氫輻射頻率更低,在“天眼”的設計范圍之內,只要換一臺對應頻率的接收機就可以探索更早期宇宙。
新華社貴陽1月19日電(記者 齊健)天問一號正在飛往的火星,我們看到的是它幾分鐘前的樣子。
但恒星就遠了。拿距地球較近的北極星來說,440多光年。抬頭一望,進入你眼里的就是440多年前的一縷光。
再比如“中國天眼”發現的第一顆脈沖星,距離地球1.6萬光年,“看”到的是它1.6萬年前的模樣。
對整個宇宙來說,萬年還談不上“前世”。宇宙有多老?一些科學家給出的最新估計是137.7億歲。
還真有人想看宇宙百億歲前的模樣!1993年國際無線電聯大會上,包括中國在內的10國天文學家提出建造新一代射電“大望遠鏡”的倡議。
沒看錯,是一幫搞無線電的人,開會討論天文學的事。會上有個48歲的中年人,清華大學無線電系畢業的,叫南仁東。
他們渴望在無線電環境徹底毀壞前,建造一座超大射電望遠鏡,捕捉宇宙誕生之初大爆炸時的余波,重現宇宙“前世”圖景,解答天文學中的眾多難題。
我們每天不離身的手機,不停地發射無線電波跟通信基站“卿卿我我”,就是這群人眼中的“天敵”。
會后,因國際合作遲遲沒動靜,以南仁東為首的中國科技工作者提出自己建造望遠鏡,這才有了“中國天眼”。
“天眼”真能洞悉宇宙“前世”嗎?答案是肯定的。一方面,它憑借超凡的眼力不斷擴充脈沖星庫,刷新宇宙深空的天圖。另一方面,宇宙大爆炸最初的氫元素除了形成恒星以外,有很多以中性氫原子的方式存在,它通過巡視分析中性氫的分布,重現大爆炸后宇宙最初期的圖景。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天眼”首席科學家李菂說,目前“天眼”已經在觀測銀河系及近鄰星系的中性氫,更早期宇宙的中性氫輻射頻率更低,在“天眼”的設計范圍之內,只要換一臺對應頻率的接收機就可以探索更早期宇宙。
為什么科學家這么執著于回溯原初宇宙的圖景呢?這個原因跟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去電影院看《流浪地球》差不多。如果有一天太陽耗盡了能量,人類有豐富的能源把地球推到宜居區,是否我們就可以一直折騰下去?
洞悉宇宙“前世”,正是為了更了解宇宙未來的走向,從而幫助人類找到更美好的未來。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