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信大義賒旗店
摘要:為此在全國各地的山陜會館里,都敬奉關公,希望關公保佑家鄉在外做生意的人們生意興隆發大財,但更深層次還有通過頌揚關公的忠義誠信精神,教育人們只有做誠信之人,才能受到關公的庇護保佑。
山陜會館。(資料圖)
文/黃秋杰
小時候去過最遠最大的地方就是跟著父親去的社旗縣城(老名叫賒店、店街兒)。家里的自行車、收音機、壓面條機以及父親戴的第一塊上海牌手表都是在賒店兒街買的。每次去都要經過山陜會館(老家叫山陜廟),當時因年齡小,感覺山陜會館特別壯觀!離家20多年,一直在外謀生,偶爾回一趟社旗縣城,也是來去匆匆。最近這幾次回縣城,才有充足的時間去仔細解讀山陜會館里的每一塊石雕、每一根木雕,每一幅楹聯、每一塊匾額……以此來慢慢品味賒店古鎮厚重的商業文化。
山陜會館里用了大量的豪華木雕石雕做裝飾,每一個雕件,都有一個歷史典故或者神話傳說。雕工精湛,堪稱精品。在總體渲染吉祥和神圣的氛圍的同時,又著意突出“忠義”“誠信”精神。這種用歷史典故或者神話傳說來教育人的作品在裝飾圖案中比比皆是。除大部分頌揚關公重義守信圖案外,還有倡導信義精神的詞句,如“義冠古今”“有恪思成”“冰清玉潔”“仗義”“秉忠”“浩然正氣”“與天地參”“萬古精忠”“至大至剛叁天兩地,乃神乃圣震古爍今”等。山陜會館的設計建造者將這些對仗工整、用詞華美大氣的匾額楹聯精雕細刻于醒目位置,潛移默化地滋潤著人們的心靈。
關公因其忠義誠信的人格魅力,被天下人推崇為神,歷來人們敬仰。有的地方敬奉關公為武財神,尤其在東南沿海地區及東南亞一帶,關公更被推崇為明星財神。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山陜兩省的商人,為家鄉出了這位千古圣人而自豪。為此在全國各地的山陜會館里,都敬奉關公,希望關公保佑家鄉在外做生意的人們生意興隆發大財,但更深層次還有通過頌揚關公的忠義誠信精神,教育人們只有做誠信之人,才能受到關公的庇護保佑。
賒店鎮原名賒旗店。賒旗店的成名源于劉秀在當地的劉記酒館賒“劉記”酒旗來舉兵討伐王莽。劉秀功成名就后沒忘記“劉記”酒旗的功勞,遂封賒店為賒旗店。1965年,河南省政府把方城南邊幾個公社、泌陽西邊幾個公社、唐河北邊幾個公社、南陽東邊的數個公社規劃一塊,擬成立賒旗縣,呈報到國務院,周總理把賒改為社,音同字不同,寓意高舉社會主義旗幟前進,于是成立了新的社旗縣,縣政府駐地賒店鎮(當時叫城關鎮)。現代漢語詞典對賒字的解釋為:買賣貨物時,買方延期交款,賣方延期收款,用賒欠的方式購買,用賒欠的方式銷售。所以賒的基礎就是誠信。以“賒”字為城鎮命名,全國也就這賒旗店一家。
賒店鎮在清朝鼎盛時期,鎮內商業昌盛,市場繁榮,成為南船北馬運送貨物的集散地。據記載,當時船似游龍,車如流水,和當時舞陽的北舞渡有著“拉不忘的賒旗店”“填不滿的北舞渡”之說,可見當時的繁榮程度。鎮內八大糧行日交易小麥、高粱、玉米、綠豆、大米20余萬斤,僅“通盛行”一天就上大車40余輛,小車20余輛,驢馬40多頭; 花布行50多家,每天可成交棉花10萬余斤,土布7000余匹; 木材行成交木材1000余方,竹竿50000余斤;九家大染坊,最大的一家日染青藍布300多匹。
咸豐八年(1858年)在賒旗店設立的厘金局(相當于現在的稅務局)統管周邊南陽、方城、泌陽、桐柏、唐河五縣的厘金稅征收事務,是河南最早設立的三個厘金局之一。厘金局的級別為三品道臺銜,直屬河南巡撫管轄,比當時的南陽五品知府還高兩級,每年賒旗店的稅收占河南的四成多。由此可見賒旗店商業地位和創稅收在全省的重要位置。
山陜會館院內,有一塊刻于清乾隆五十年(1786年)的“公議雜貨行規碑”,它是賒旗店誠信經商依法納稅的地方法規。刻在石碑上的商業行規有18條,不缺斤短兩、禁止拉客宰客、賣貨不得論堆等,違者罰銀50兩。據考證,乾隆年間,三兩白銀可供8口之家一年口糧,而當時一個縣令的年工資收入僅有四十五兩白銀,可見當時的處罰之嚴厲。
如果說通過拜關公,來教化商人誠信經商,是通過商人內心的道德力量來約束自己,而這些刻在石碑上的行規是硬生生地經過公議后的法律條文,也是經商者不能觸碰的紅線。從而使重義守信的精神印在一代一代商人的腦海里。
在賒旗鎮的七十二條街中,有一條街叫啟文街,它最早叫豆腐街,因一家做豆腐的店主豆腐做得好,給的秤頭足,深得好評,所以生意興隆財源滾滾。發財后,此街改名為陡富街,有一文人經常到這家買豆腐,后來贈送一塊匾額“信義啟文”以示褒獎,后來這條街又更名為啟文街。
相傳老賒店“泰順館”的方家油饃軟香好吃,遠近聞名。方家有一桿傳家寶秤,這是一桿十六兩一斤多半兩的老秤(老秤一斤是十六兩)。當初,方家的男人急于發財,偷偷地找一個星秤的,做了一桿十六兩一斤少半兩的秤,女主人發現后,就私下里換了一個十六兩一斤多半兩的秤錘。顧客們不明就里,都知道油饃好吃秤頭足,一傳十、十傳百,久而久之,生意越做越紅火,這桿老秤也成了方家世代相傳的傳家寶。
另傳說有李姓兄弟二人靠做穿銅錢的麻繩為生,在一次進貨的時候,發現麻繩捆中藏有五千兩銀錠,李家兄弟發現后,原封不動地把5000兩銀錠送給供貨商,賣麻的商人感激李家兄弟,幫助他們成立一家“信義商行”,久而久之李家兄弟也成賒店首富。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所以誠信守義是賒店古鎮商業文化的靈魂,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最響亮的賒店商業品牌。誠信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誠信為本”的思想始終貫穿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面,它也是商業文化“義中取利”的基本道德準則,所以“信義賒店”是賒店商業繁榮昌盛的根本。
近年來,社旗縣持續加大對山陜會館及所有古建筑的保護力度,修城門、城墻,建古碼頭,持續開展誠信社旗活動,并且將山陜會館確定為誠信教育基地,舉辦誠信教育展覽,開展誠信商戶、誠信企業、誠信公民評選。誠信已成為社旗縣精神財富和靈魂。“誠招天下客”“義聚八方財”更使誠信的賒店古鎮成為對外開放的璀璨明珠,煥發出耀眼的光彩。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