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奇葩考核:年終考核近百項 還要花錢制“專題片”
摘要:這既需要發揮群眾監督,倒逼相關部門轉變作風、優化考核,更需要考核制定部門在做相關決策前多深入基層調研,廣泛聽取一線干部群眾的意見建議,科學制定考核辦法,嚴防奇葩考核成為形式主義新變種,警惕形式主義引發“內卷”。
年終考核近百項,還要花錢制“專題片”
基層一些奇葩考核成為形式主義新變種
記者何晨陽、馬麗娟
“辦公室要求上報材料催交一次扣0.05分”“觀看學校制作的專題片”……這是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近期調研時,西部地區一位中學校長展示的上級部門明確的年終考核清單。
“一到年末就頭疼!”面對清單,這位校長坦言:學校即將迎來上級教育部門年終考核,一看考核清單,足足近百項。臨近期末,本該將主要精力放在幫學生復習鞏固本學期所學知識的教師們,又開始忙著寫材料準備迎檢,大量精力被耗費在寫材料上。
記者查看這份考核清單發現,一些考核指標非常細致,如“曠會一次扣0.04分,遲到一次扣0.01分”“辦公室要求上報材料催交一次扣0.05分”;有的考核要求準備工作過程性材料,如控輟保學要求“勸返記錄詳實”,記者看到該校教師在學生檔案里詳細記錄了家訪幾次、通電話幾次、各方態度,還有家訪現場拍照等。
有受訪教師私下告訴記者,教師的本職工作是教學,但為還原一些擔負的其他工作過程,勢必要事事處處留痕,不留痕,怕年終考核吃虧,這占用了不少精力。
最讓這位校長郁悶的是:除了查看文字檔案資料,當地教育部門新增的考核方式,明確要求觀看學校制作的5到10分鐘專題片,了解一年來學校的工作情況,掌握學校“互聯網+教育”工作應用水平。
“做一個5分鐘的專題片至少得1萬多元,學校哪有這個錢?有這個必要嗎?而且我想不明白,這和‘互聯網+教育’到底有什么關系?”這位校長說。
年終考核,是總結工作、評先定優的重要一環。歲末年初,不少單位的年終考核陸續拉開,這種總結與評比,其初衷是評先定優、激發大家干事創業的積極性,是樹立正確業績導向的重要體現,更是一個單位、一個行業精神面貌的一次集中展示。
但記者調研發現,個別地方類似“制作專題片”等考核內容看似是融媒體時代的一種創新,實則有些“奇葩”。從這位校長的不解中不難發現,對以教書育人為主業的教育工作者而言,這種“創新”無異于變相“加碼”。
這種令人費解的奇葩考核,實則是形式主義的新變種,亟需引起高度警惕。
類似的奇葩考核并非孤例。記者在一次調研中發現,有學校為證明給無法勸返的輟學學生通過微信送網課,專門打印多張微信聊天截圖,裝訂整齊放在學生檔案袋里。但至于學生是否真正上課,負責的教師則表示“不好說”,但材料必須要有。
中央不斷強調要給基層減負,有的地方有的部門卻在不必要的地方“加碼”,這種“加碼”滋生了不斷披著“新馬甲”出現的形式主義苗頭。對這種苗頭必須堅決遏制!
現在沒人愿意當班主任,行政化事務太多了;干得好不如材料寫得好,咱們都搞這些形式化的東西,未來學校辦學還有啥信心……一線教育工作者的“吐槽”,上級部門應該真正聽進去。
考核的初衷是為了通過獎懲機制來調動大家積極性,寫材料、拍照片、做視頻的方式讓考核變了味兒,不僅耗費基層教育工作者的精力,還易滋生重痕不重績、留痕不留心的不良風氣,影響真正干事者的積極性。
為什么人人痛恨形式主義?因為對于個人而言,形式主義易造成一種消耗精力、消解熱情的“內卷”;對于團體而言,形式主義在造成“內卷”的同時,還會消耗公信力、削弱凝聚力。
為什么人人痛恨,形式主義卻仍能變換“馬甲”出現?一是名利思想和惰性思維在作怪。展現工作亮點本應有更具針對性的手段和方法,但靠“留痕”來體現,無疑是慵懶的表現。當然,形式主義背后往往閃現官僚主義的身影。一些上級部門總想搞些花樣,以凸顯所謂的工作創新,從而不切實際地發號施令。
考核與總結是過程而非目的,其目的是為了讓正向激勵的“風向標”更鮮明、實績至上的導向更明確。寧夏銀川市近期探索在年度領導班子和干部考核中增加“一線走訪調研法”,要求考核組深入一線全面掌握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工作實績。銀川市的這種“一線走訪調研法”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探索。
各地各部門都應做些更具針對性的探索,堅決遏制形式主義通過對考核導向的侵蝕進而影響一線同志干事創業積極性。這既需要發揮群眾監督,倒逼相關部門轉變作風、優化考核,更需要考核制定部門在做相關決策前多深入基層調研,廣泛聽取一線干部群眾的意見建議,科學制定考核辦法,嚴防奇葩考核成為形式主義新變種,警惕形式主義引發“內卷”。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