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堂:把最美的琴聲獻給祖國
摘要:全縣已創辦110多家小提琴廠,年產大小提琴、低音貝司40多萬把,制造了中國40%的提琴,其中中高檔提琴更是占到全國80%的市場份額。今后,我會更加專注手工提琴制作,把最美的琴聲獻給偉大的祖國,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奏響最動聽的音符。
我叫王金堂,1969年出生在有著“小延安”美譽的革命老區確山縣竹溝鎮小王莊村。我家中弟兄6個,我排行老三。由于家里窮,整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父母,想讓我們弟兄幾個將來都過上好日子,于是給我們起的名字都帶著一個“金”字:金城、金河、金堂、金龍……
1985年,我高中畢業。那時的中國農村,雖然還比較貧窮,但改革開放的氣息吹遍神州大地,也吹拂著我生活的小王莊村。就在那年,我下定決心走出去。我瞞著家人,前往北京,追尋自己的夢想。
初到北京,我賣過菜,賣過水果。后來,一個東北老板看我心細踏實,就讓我到他的提琴工藝品廠做工。這個提琴廠,就是當時享譽海內外的北京樂器廠。我從小就喜歡鉆研,對于能發出美妙音符的提琴更是愛不釋手。我以學徒的身份在北京樂器廠一邊打工,一邊學習。3年后,我成了行業認可的制琴師。
這期間,有近百位鄉親跟隨我到北京從事提琴制作。由于竹溝人吃苦耐勞、勤奮好學、技藝精湛,北京的樂器制造行業送給我們一個響當當的稱號——“竹溝師傅”。
最令我難忘的是2015年確山縣委、縣政府領導以極大的誠意多次赴北京,看望在京確山籍制琴老鄉,并邀請我們返鄉創業。我被家鄉“父母官”的誠意打動,頂著各方的壓力,第一個把工廠搬回家鄉。
由于回鄉創業有很多實實在在的優惠政策,目前,確山縣提琴產業園已入駐提琴生產企業3家,配套提琴箱包廠1家,年產提琴3萬把,產品遠銷歐美,年產值8000多萬元。全縣已創辦110多家小提琴廠,年產大小提琴、低音貝司40多萬把,制造了中國40%的提琴,其中中高檔提琴更是占到全國80%的市場份額。手工藝精良的提琴遠銷世界各地,譽滿全球。回到家鄉創業,讓我們感到更溫暖、更溫馨。
2015年,我被市、縣評為“先進產業帶頭人”;2018年,我被確山縣人民政府授予“返鄉下鄉創業之星”榮譽稱號。近年來,央視4套、央視7套、河南衛視、人民網、新華網等主流媒體多次對我和確山提琴產業專題報道。
我深知,自己能從一個山溝里的苦孩子、窮孩子一步步走到今天,全靠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我很榮幸生活在這個美好的時代。今后,我會更加專注手工提琴制作,把最美的琴聲獻給偉大的祖國,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奏響最動聽的音符。
確山縣金鳴樂器公司總經理 王金堂 口述 記者 張新義 整理
責任編輯:魏甜甜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