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有“戲”
摘要:連臺戲《雷雨》《雷雨·后》的付費直播,共有82萬人次在線觀看,六千多條評論幾乎沒有差評,這在演出直播中算是非常驕人的成績。專業的技術團隊保障是加分項,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不是在消費傳統的戲劇觀眾,而是在更廣泛的范圍內為戲劇拓展新的觀眾,許多人都是從未進過劇場的非戲劇觀眾。
12月24日,央華戲劇連臺戲《雷雨》《雷雨·后》在北京保利劇院演出,現場觀眾不過千余名,而同時在騰訊視頻有82萬來自國內外不同地區的觀眾在線觀看直播。這場聲勢浩大的直播,為2020年戲劇演出畫上最標準的句號。在過去一年,劇場的大門關閉了近半年,開拓“云”上空間成為國內乃至國際戲劇行業的關鍵詞。
云上抗疫“輕騎兵”先行
“過大年看大戲”,是節日期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大小小的劇場、院團、企業都為鼠年春節備好大量的戲劇年貨。但受到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從農歷臘月廿九(1月23日)開始,各類演出陸續開始宣布取消,春節的演出沒了,二月的演出沒了,三月的演出也沒了……
起初誰都沒有想到這場疫情會持續多久,演出從業者在演出暫停后,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聲援前線抗疫者。作為藝術形式中的“輕騎兵”,創作速度最快,演出限制最少的曲藝作品率先出爐。
大年三十,第一批支援武漢的醫生和軍人出發了,一張穿著迷彩軍裝的媽媽和女兒依依惜別的照片讓快板演員鄭思杰一下就看哭了,大年初一早上就連寫帶錄完成了快板書《白衣英雄贊》。幾乎就是在同時,戲曲曲藝推廣人謝巖則為一段陸軍軍醫乘坐軍機奔赴武漢的短視頻打動,寫好了京韻大鼓詞《為逆行者點贊》。北京曲藝團的演員們也在家里用手機錄制完成了快板《給您鼓鼓勁兒》和《堅決打贏攻堅戰》等作品,窗簾當大幕,沒有化裝師,沒有燈光音響,素顏本色出演,只為表達文藝工作者的一點兒心意。說新唱新,以最快的速度反映現實一直是曲藝界的傳統,在此次疫情中這種傳統又重新回歸。
其他文藝院團、藝術名家也都拿出了各自的作品,抗疫創作成為貫穿全年的主題。1月30日至2月1日,來自國家大劇院的藝術家們連夜籌備,在持續超過40個小時的接力奮戰中錄制了詩朗誦《致我的朋友們》、情景報告《嚴冬即將過去,春天就在眼前》、合唱《天使的身影》以及歌曲聯唱《團結就是力量+為武漢加油》。北京人藝和國家話劇院經過精心創作和籌備也分別推出了抗疫主題原創話劇《社區居委會》《人民至上》。
云上生存 從應急到常態
在經歷了短暫的慌亂和無所適從之后,眾多院團和劇場開始思考,既然線下演出不能進行,那么在線上能為觀眾做點什么?
各院團和劇場紛紛上線線上資源。北京京劇院的官微拿出平時難得一見的經典之作,北京人藝則將2003年的抗疫之作《北街南院》上傳,讓大家在朱旭、何冰、濮存昕的經典表演中,回首過往汲取奮力前行的力量。國家大劇院、北方昆曲劇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中國評劇院、保利劇院等眾多院團和劇場都上線豐富的線上資源,讓觀眾大快朵頤。
如何更有效地在云上空間塑造品牌形象,開展創作,很快成為擺在每一個戲劇從業者面前的問題,一系列圍繞線上空間的創作隨即展開。國家大劇院推出了一系列線上演出,京演集團在短視頻平臺設立“京演快劇場”固定演出,并舉辦線上演出季,北京人藝將68周年院慶演出也改在了線上……
作為一家傳統戲曲院團,中國評劇院一直想要開發線上平臺,但過去一直因為演出多顧不過來,如今正好可以騰出手來探索線上運營。因此,當別人都閑下來的時候,他們卻忙了起來,每天保證在劇院的抖音賬號、微信公眾號等不同平臺上至少有一次更新。錄短視頻,做抖音,開直播,年輕人直播拉來七十多歲的谷文月老師一起“連麥”,全院上下忙得不亦樂乎。
3月11日到4月19日,中國評劇院搭建的全國地方戲演出中心網絡平臺與線上戲曲平臺東方大劇院合作,聯合全國各地眾多戲曲院團開展線上展演。二十多個劇種帶來四十多臺劇目,一個多月竟然有了2000多萬的點擊量,遠遠超過了大家對傳統戲曲網絡傳播的認知。“一定要根據不同平臺定制不同產品,短視頻平臺年輕人多就要小快平,面向老戲迷的網絡平臺就要看名家名角兒。”原本覺得網絡平臺浮躁、對傳統戲曲不友好的中國評劇院副院長侯紅發現,自己也得改變觀念了。
疫情總會過去,但云上空間一旦開拓出來就不會荒廢,線上線下并行的運營理念,已在過去一年深深植根于眾多從業者心中。
云上收益 流量變現尚需下功夫
直播帶貨可以說是2020年的風口,戲劇演出行業這一年也不得不在風口起飛。
6月12日是北京人藝建院68周年的院慶日,他們以一場直播演出慶祝了這個特殊的生日,數百萬觀眾在線圍觀了這次演出。戲劇演出其實是不怕直播的,因為現場演出本身就不能“NG”,只是如今觀眾都是隔著網絡觀看,演員聽不到掌聲,可要出了錯彈幕馬上就有人指出來,這對演員來說是個全新的挑戰。
許多相聲團體也在疫情期間開始涉足直播。最大的挑戰還是隔著網絡難以實現互動,相聲演員的表演往往要依靠現場觀眾的反饋,沒有觀眾就會出現節奏不穩的問題,演員只能憑借自己的經驗來控制。好的一面則是,小劇場相聲演出最好的時候現場也不過一二百人,但一場線上直播,人數往往輕松過萬。京演集團的首屆線上演出季,6場演出總觀看人數為4596.1719萬,觀看人數最多的“京演奇妙夜”,單場就有1000多萬人次。
直播的數字雖然搶眼,但如何轉化為真正的收益還是需要更多研究。6月6日,北京京劇院新劇《許云峰》在網絡平臺“東方大劇院”首演,觀眾只要花9.9元就可以在線欣賞一部新創京劇,這可是件新鮮事。線上播出一周時間,《許云峰》售票9200多張,觀摩人次超過7萬。雖然這是一次成功的嘗試,但這個數字大大低于北京京劇院的預期,因為2019年他們做的許多直播、錄播,觀看人數最高可達40萬人次,他們預計應該能有十分之一的人愿意付費看直播,結果還不到四十分之一。
連臺戲《雷雨》《雷雨·后》的付費直播,共有82萬人次在線觀看,六千多條評論幾乎沒有差評,這在演出直播中算是非常驕人的成績。央華戲劇負責人王可然分析受歡迎的原因,認為劇目好看是根本,《雷雨》這樣的經典作品是質量的保證;專業的技術團隊保障是加分項,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不是在消費傳統的戲劇觀眾,而是在更廣泛的范圍內為戲劇拓展新的觀眾,許多人都是從未進過劇場的非戲劇觀眾。
無論云上,還是線下,好的作品才是最根本的保障,只有認識到這一點,云上才會真正有戲,線下才會更有戲。
大事記
1.1月23日,北京各大劇場陸續宣布取消演出,關閉場館。
2.5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印發文件指出,恢復開放的演出場所,觀眾人數不得超過劇場座位數的30%。
3.6月6日,北京京劇院新編歷史劇《許云峰》在東方大劇院進行付費直播。
4.6月12日,北京人藝建院68周年院慶在線上直播。
5.7月24日,北京疫情之后第一場現場演出北京民族樂團的《國·潮》彈幕音樂會,在全國地方戲演出中心上演。
6.9月18日,劇院等演出場所觀眾人數上調至不超過劇院座位數的75%。
7.9月24日,曹禺誕辰110周年。
8.10月9日,京劇大師、譚派表演藝術家譚元壽去世。
9.10月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回信,對國戲師生傳承發展好戲曲藝術提出殷切期望。
10.12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任命田沁鑫為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
11.12月24日,央華戲劇連臺戲《雷雨》《雷雨·后》進行付費直播。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