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綠色半城林
摘要: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以來,駐馬店積極開辟國土綠化新陣地,打造生態惠民新路徑,弘揚生態文明新理念,助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跨越,特別是近年來遵循“自然、生態、美化、特色”的理念,駐馬店把森林特色小鎮和森林鄉村建設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鄉村旅游相結合,突出當地資源稟賦,努...
水是源頭活水,山是綠野青山??唇袢仗熘校傩崭簧鷳B美——
一城綠色半城林
記者 滑清泉 高君瑞
出門見景、開窗見綠。山在城中,城在林中。
行走在城市大街小巷,穿行鄉村田間,滿目綠色,一路芳華。如今的駐馬店,水是源頭活水,山是綠野青山,景是美中盛景;天更藍、地更潔、水更清、山更綠,一個百姓富與生態美的富美天中以嶄新姿態徐徐展開。
透視真相,數字為證。近3年來,駐馬店全市新造林72.6萬畝,占森林河南規劃新造林任務的74%,是森林駐馬店規劃任務的45%;完成省級以上道路生態廊道1751公里。至2019年底,全市林木綠化率達33.79%,生態綠化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發展的作用更加凸顯。
2018年10月,以優異成績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后,駐馬店持續深化和提升創森成果,答出了一個又一個漂亮的綠化答卷,以生態建設的“高顏值”刷新發展高質量,向著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全國生態文明城市的目標奮力沖刺。
厚植綠色 擦亮森林城市招牌
碧波蕩漾的湖面、蜿蜒的步行道、挺拔的景觀樹、綠油油的草坪……每逢周末,駐馬店人民公園里,前來休閑娛樂的市民絡繹不絕,處處呈現人與自然和諧交融的美麗畫卷。
作為城市與自然的“過渡帶”,駐馬店人民公園環清河湖而建,各種植被錯落有致搭配種植,宛如為公園穿上一件厚重的“綠衣裳”,滿眼綠意,令人陶醉,身處其間,詩情畫意之美油然而生。
森林城市建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2018年成功摘取國家森林城市這一金字招牌后,駐馬店并沒有歇歇腳、喘口氣,而是對標新時代高質量發展要求,持續自我加壓,重整行裝再出發,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迅速啟動實施國土綠化提速行動,建設森林駐馬店,持續深化和提升創森成果。
“要堅持‘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的理念,繼續做好‘以綠蔭城’這篇大文章,鞏固和提升創森成果!”2018年11月,在全市國土綠化提速行動建設森林駐馬店動員大會上,市委書記陳星向全市發出“動員令”,要求全市上下加快推進森林進城、森林圍城,加強城市成片森林、城郊森林公園、郊野公園和廊道網絡建設,不斷提高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全面提升城市生態系統功能。
“黨有召喚,我必響應。”全市廣大干部群眾迅速響應,心往一處想、勁向一處使,眾志成城、克難攻堅,再次打響了國土綠化的人民戰爭,強力推進公園城市建設,先后建成人民公園、濱河公園、富強公園、運動公園等一批公園綠地、游園項目,努力形成“園在城中、城在園中、城園一體”的園林綠地系統新格局,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駐馬店市置地公園,經過改造提升后,已是市內面積最大的公園,練江河猶如一條玉帶穿園而過,沿河尋跡,占地2000畝的練江湖正在修建,建成后將與練江河濕地公園一起,構建起市中心城區南部一道“綠壩”。
與此同時,駐馬店還進一步加快推進興業大道、嫘祖大道等12條道路聯通工程綠化項目,以及G107道路綠化提升和京港澳三個高速出入口綠地提升。兩年多來,通過實施城市綠化精品工程,采取規劃建綠、拆違還綠、立體植綠等方式,市中心城區綠化面積與日俱增。至2019年底,駐馬店市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由創森期間的43.2%提高到45.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6.88平方米。
綠地成片、綠樹成林,一處處綠色生態城市景觀,令人目不暇接、心曠神怡。城市“綠”量在不斷增加,綠化的高度、深度、厚度、美度同樣大幅提升。在推進城區綠化品質升級,駐馬店可謂下足了功夫。“不怕行內密、只怕密了行”,喬灌結合,營造復層林帶,推動城市綠化由單一綠化向景觀化、功能化發展,經過兩年多持續努力,駐馬店市中心城區無論是綠化總量還綠化品位均得到大幅提升,城市環境更加生態宜居。
融合共建 構建大生態格局
人在樹下走,車在綠中行,樓房花叢臥,城市森林中。
漫步西平縣嫘祖濕地公園,仿佛置身人間仙境,蜿蜒流轉的嫘祖河在這里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150多萬株海棠樹、櫻花樹雜植河畔兩岸,24公里長的沿河生態走廊曲折蜿蜒,嫘祖故里、花海新城的大美生態畫卷在這里精彩呈現。
白鷺盤旋湖面、野鴨游弋水中,岸邊柳樹搖曳,行人踏著彩色步道環湖而行。新蔡縣投資實施的“五湖四帶”生態水系建設工程,建設了東、西、南、北、中五個湖泊,以沿河的四個景觀帶連通,環繞城區總長49.2公里,同樣成為群眾休閑健身的好去處。
如今,這條河連同玉帶河與奎旺河,被駐馬店市遂平縣按照4A級景區標準打造成一條“十里畫廊秀兩岸”的景觀河,成為水生態惠民的生動寫照。
在遂平縣全長15公里的汝河綜合治理暨園林景觀項目段,水清、岸綠、景美,這一按照4A級景區標準打造成“十里畫廊”,吸引眾多群眾到此跑步健身、休閑娛樂。
心中播綠,大地植綠;播灑一片綠,收獲滿園春。
近年來,駐馬店更加注重城市生態圈的融合共建,圍繞做好“以水潤城、以綠蔭城、以文化城、以業興城”四篇文章,加強城市“路網”“水網”“綠網”三網建設,特別是各縣區加強城市成片森林、城郊森林公園、植物園和環城防護林建設,積極推進森林步道系統、綠道網絡和生態服務設施建設,實現了“森林進城、森林繞城、森林圍城”。
幾年來,遂平汝河濕地公園、上蔡杜一溝濕地公園、正陽淮河濕地公園3個省級濕地公園相繼建成,全市新增濕地公園總面積3.25萬畝。
泌陽縣充分發揮山區造林優勢,積極推進山區造林綠化,采取抽槽整地,營造松櫟混交林方式對礫石地、礦區等困難地的生態進行修復,完成山區生態造林1.9萬畝,占全市山區生態造林的76%;
正陽縣大力推進國省生態廊道建設,動手快,建設質量高,2020年新建和提升廊道綠化1.2萬畝,占全市生態廊道3萬畝的40%;
汝南縣結合高標準糧田建設和水田林路綜合治理,采取示范帶動,有重點、分區域推進的方式,積極推進農田林網和宿鴨湖環湖生態經濟帶建設,有效提升了國土綠化質量;
……
時下,按照國家級森林城市、省級森林城市、森林特色小鎮、森林鄉村的層次架構,駐馬店上下以創建為載體,對標對表,一體化推進,持續鞏固和提升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成果。
一年接著一年干,實施“五大綠化提升工程”,累計投入創森資金18億元,繪就“城入林中、林網相連、城景交融、花海新城”的生態之城美麗畫卷。2019年10月,西平縣成功創建河南省森林城市,成為全省首批省級森林城市之一。目前,該縣快馬加鞭奔向更高目標,全面展開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
2020年,泌陽縣成功建成省級森林城市,遂平、確山、汝南、新蔡四縣對照省級森林城市創建標準,正在全面完善提升。
生態惠民 走出“兩山”共贏新路徑
2019年度河南省森林特色小鎮名單中,遂平縣陽豐彩葉花木小鎮榮譽上榜,成為我省首批命名的20個森林特色小鎮之一。
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以來,駐馬店積極開辟國土綠化新陣地,打造生態惠民新路徑,弘揚生態文明新理念,助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跨越,特別是近年來遵循“自然、生態、美化、特色”的理念,駐馬店把森林特色小鎮和森林鄉村建設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鄉村旅游相結合,突出當地資源稟賦,努力打造一批能叫得響的品牌。
陽豐彩葉花木小鎮,究竟“特”在哪?
“區域面積8400畝,森林覆蓋率89%。”按照省林草局評審說明中所言,河南名品彩葉苗木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的彩葉花木森林特色小鎮建設項目,主要以黃金甲、金葉復葉槭、黃金刺槐、朱羽合歡、金蝴蝶等花木規模種植為主線,兼顧彩葉花木產品研發、健康養生園、彩葉旅游、中藥養生園、休閑度假等功能,協同發展成為彩葉攝影、鄉村旅游、生態觀光、康養體驗、農耕文化體驗等為一體的綜合產業鏈。
算好“綠色賬”,走好“綠色路”,打好“綠色牌”,讓人民群眾更好享受綠色發展帶來的實惠。鄉村振興最大的優勢在生態,最大的潛力在林業。
走進泌陽縣馬谷田鎮河南村的萬畝梨園基地,撲面而來的是漫山遍野的梨樹,石榴、冬青、桃樹雜植道路兩旁,綠意蔥蘢。馬谷田鎮瓢梨個大色黃,遠近聞名,在清朝曾為貢品,一棵樹上的果子能賣好幾百元。對于“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理念,村黨總支書記余永立感觸尤為深刻。他說,現如今,河南村依托合作社發展梨園2000畝,帶動全村28戶貧困戶脫貧,村集體經濟也實現了零的突破。
馬谷田鎮的瓢梨出了名,確山縣石滾河鎮萬畝板栗園、驛城區胡廟鄉萬畝桃園等越來越多的特色林果基地,也蜚聲中原,帶動全市更多地區大力發展花卉苗木、林下經濟、生態旅游等綠色產業。上蔡縣、汝南縣、遂平縣三大花卉苗木基地不斷壯大,遂平縣名品花木有限公司等一批重點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日益明顯。
因綠而活,因綠而興。目前,全市建成國家森林鄉村52個、河南省森林鄉村38個,一條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綠色發展路徑,在天中大地演變為觸手可及的幸福。
“不斷探索創新,走出生態建設新模式,構建‘坡坡花果山、田田蔬菜園、戶戶農家樂、人人奔小康’的林業產業發展格局!”市委副書記、市長朱是西表示,下一步將在加快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形成綠色發展方式、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道路上邁出新步伐,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共贏。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