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條加工富了諸市百姓
摘要:當地土地適合種紅薯,家家戶戶種植紅薯,用紅薯加工粉面和粉條。諸市鎮有3個村14個自然村,靠加工紅薯粉條致富戶均增收年5萬元,他們還把紅薯粉條打造成品牌,通過電商遠銷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
晾曬。
粉條穿進木桿。
本報訊(文/圖 全媒體記者 高琳琳 通訊員 米山)12月22日,驛城區諸市鎮熊莊村熊尿家院子里,幾個師傅正在加工紅薯粉條。
院子一角,一口直徑約2米的大鍋里冒著熱氣。幾個師傅各有分工,熟練地將一團團紅薯淀粉通過翻、盤、拉,再由處理器變成粉條緩緩滑入滾水之中。緊接著,這些冒著熱氣、帶著黏性的粉條被挑入大鍋旁邊一口冷水缸里,在師傅嫻熟均勻的舞動下,粉條在水中劃了幾道漂亮的弧線后被穿進木桿。
忙碌中的熊師傅是下粉條的高手,已干了20多年。每年冬季他家每天出粉條2000公斤,還免費教貧困戶制作粉條,如今,已有16戶村民靠加工粉條走上致富路。
守候在一旁的崔師傅一刻也沒有閑著,只見他雙手接過掛著粉條的木桿,轉身放入冷水缸中不停搖擺、揉搓,徹底滌去黏性,那一條條泛著青光的淺褐色粉條均勻地分布在木桿上。經過冷卻,再經過晾曬脫水,粉條才算制作結束。
隨行的鎮干部崔玉中告訴記者,諸市鎮素有制作粉條的傳統,特別是近年來,鎮政府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引導群眾發揮區位優勢,瞄準市民餐桌發展特色種植。當地土地適合種紅薯,家家戶戶種植紅薯,用紅薯加工粉面和粉條。
諸市鎮有3個村14個自然村,靠加工紅薯粉條致富戶均增收年5萬元,他們還把紅薯粉條打造成品牌,通過電商遠銷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