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京"師"看轉型 協同發展提升整體發展水平
摘要:“十四五”期間,北京將以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新引擎,集中力量攻克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迸發出更強勁的科創動能。始終堅持首善標準,將這一精神融入各領域,新發展階段的“北京故事”引人入勝。
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展廳
中關村智造大街
千年城市守望林(除署名外均為記者 董亮 蔡迅翔 攝)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位于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的丹江口水庫陶岔渠首閘引水,沿線開挖渠道,一渠清水潤京津。圖為丹江口水庫大壩。新華社發
《史記》載,建首善自京師始。
北京,一座底蘊深厚的古都,一座充滿活力的現代都市,也是堅持首善標準的現代化國際城市。
12月19日,記者跟隨河南省黨政代表團踏上北京考察學習之旅。這里處處能感受到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智慧努力。以首善標準不斷開創各項事業發展新局面,這座偉大城市正在深刻轉型。
協同發展提升整體發展水平
走進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展廳,一張張圖片,一個個模型,訴說著大運河畔通州古城的古今變遷,充分展示著一座活力新城的無盡魅力。
都乃眾城之首,建設和管理好首都,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十三五”以來,北京始終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發揮“一核”輻射帶動作用,持續增強與津冀協同聯動,重點領域協同發展取得積極進展。
布局副中心建設,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橋頭堡。
如今,北京市級行政中心已正式遷入副中心,示范帶動作用明顯;城市綠心森林公園開園,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建筑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截至2020年10月,70家機構落戶運河商務區,高端產業加快集聚。
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腳步越走越快、越走越穩。
交通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率先突破的重點領域,多個高速路北京段相繼打通,三地人員往來產業協同更加順暢。
看得見的是交通大動脈,看不見的則是愈發緊密的產業鏈,京津冀不斷完善的水污染防治聯動機制……協同發展突破了體制機制障礙,促進了區域優勢互補,加快了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區域綜合承載能力和內涵發展水平得到整體提升。
“十四五”期間,北京將繼續扛起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政治責任,把京津冀打造成我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
著力創新迸發強勁科創動能
中關村智造大街,長不過380米,過去飯店、賓館林立,如今卻成為高端智能、科技創新的代名詞。
一家企業展示的新材料引起代表團的關注。用這種材料生產的服裝,保暖效果提升5倍,服裝厚度減少80%。“入駐中關村智造大街,讓我們的產品從研發到生產,周期大大縮短。”北京疊加態超性能材料公司負責人說。
聚焦智能制造企業發展過程當中必經的7個痛點,中關村智造大街創新推出了涵蓋敏捷制造快制中心、產品創意工業設計、檢驗檢測標準認證等業務的“北斗七星服務”,讓企業不出園區就能實現資源最優配置,從而降低“雙創”成本,真正做到服務帶動創新,創新創造價值。
在這里,代表團感受到強烈的創新意識、科學的創新手段、濃厚的創新氛圍,也感受到運用平臺思維集聚創新資源的強大能力。
創新是第一動力。北京充分發揮創新資源優勢,不斷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目前,北京研發人員超過40萬人,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連續保持6%左右,在全球領先;連續三年蟬聯全球科研城市首位,科學研究和科學發現的能力顯著增強。
“十四五”期間,北京將以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新引擎,集中力量攻克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迸發出更強勁的科創動能。
綠色宜居提升群眾生活品質
北京曾飽受“大城市病”困擾。如回龍觀天通苑地區,曾是亞洲最大的居住社區,常住人口達80多萬人,潮汐般的人流車流令交通承載不堪重負。
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的浪費。北京堅持科學統籌規劃,把握減量發展特征,不斷優化提升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改善人居環境。
北京城市副中心堅持大尺度綠化,因地制宜配置各項設施,形成多個共享組團和美麗家園(街區),立體復合的設施服務環之中,生活將更加智慧、快捷、方便、安心。
一副“三水匯流青天外,一城掩映綠云中”的楹聯,是位于副中心的千年城市守望林真實寫照,形象地描繪了副中心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特色。
過去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通過開展水環境綜合治理、造林綠化、藍天保衛戰等,讓區域環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昔日的化工廠上建起了生態地標——城市綠心,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未來的副中心將處在森林環抱之中,親近自然、野趣橫生。此外,副中心里排水供水設施齊備,70%的雨水將實現循環利用,海綿城市效應完美凸顯。
“城市大腦”正在打造智慧之城。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管理指揮平臺已經啟用,智慧場景不斷上演,155平方公里內信號燈全部實現智能化控制,平均車速提高15.6%。一個國際一流的宜居城市正款款而來。
始終堅持首善標準,將這一精神融入各領域,新發展階段的“北京故事”引人入勝。北京之旅讓代表團看到了短板差距,更讓大家視野大開、信心滿懷。
問道京城,河南將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把握高質量發展要求,取法乎上,奮楫前行。(記者 張海濤 歸欣)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