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8檔表演類綜藝助演員“再就業”
摘要:在大鵬看來,《演員請就位》這類綜藝提供了類似的觀摩機會,讓演員和導演看到同行們是怎樣工作的。不可否認,表演類綜藝的出圈走紅,跟節目里不斷涌現的戲劇性事件有關——從《演員的誕生》章子怡摔鞋,到《演員請就位》第二季爾冬升中途離場,以及李誠儒跟郭敬明、陳凱歌之間的爭執;
12月5日,《演員請就位2》伴隨著爭議落下帷幕,陳凱歌導演組的胡杏兒獲得“年度最佳演員”。
2017年的《演員的誕生》所帶起的表演類綜藝風潮持續至今,熱度未見減退。12月5日,陳凱歌、爾冬升、趙薇、郭敬明擔任導師的《演員請就位》第二季落下帷幕。一周之后,由李誠儒擔任召集人,章子怡任常駐導師的《我就是演員》第三季接踵而至,于12月12日播出。據不完全統計,3年以來已經有至少8檔表演類綜藝先后開播,包括《演技派》《演員的品格》等,影響力與爭議并存是它們的普遍形態。
表演類綜藝能否真實地反映行業現狀?又會給影視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熱搜“體質”的爭議情節是否劇本安排?新京報記者就此采訪了導演兼演員大鵬(董成鵬),演員孫陽、齊溪,以及《演員請就位》第二季制片人徐揚等業內人士。
影響
讓有實力的演員被看見
從《演員的誕生》到《我就是演員》第三季,這八檔表演類綜藝參加的演員少則十余位,多則六十余位。節目里談及參加表演類綜藝的初衷,他們提及頻率最高的詞是“被看見”。黃奕曾直言,她參加《演員請就位》是想讓觀眾、導演和市場重新認識全新的自己,“還能打,還能演。”
《演員請就位》第二季的制片人徐揚認為,所有表演類的綜藝節目,最核心最基礎的目的和價值,就是讓演員被看到,為此不回避節目能產生話題和聲量。倪虹潔就表示,她以前幾個月甚至半年都收不到劇組邀約,但《演員請就位》第二季播出后,她一天收到三個劇本,還都是以前不敢想的重頭戲份和強大幕后團隊。
齊溪在《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里演繹的《歲月神偷》片段讓不少觀眾印象深刻。她告訴新京報記者,參加一次表演類綜藝,好像比演一部戲能被更多的觀眾認識。“演戲是有受眾群的,比如我演偏文藝的電影,喜歡動作片的觀眾可能不會去看。但一檔綜藝覆蓋的觀眾人群要更廣泛一些。”齊溪提到,甚至有位演員同行跟她見面寒暄,都主動聊起她在《我就是演員》里的表演,而不是用她演的比如《萬物生長》《地久天長》來打開話題。
孫陽在《過春天》中塑造了一個拼命往上爬的底層少年阿豪,但這部電影的觀眾群體也相對小眾。他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坦言,《演員請就位》播出后,感覺認識自己的人變多了。“因為看到節目里我的表現,他們會愿意去了解我之前做過什么事、演過什么作品。我也多了不同渠道的曝光機會。”關于參加這類節目是否帶來直接的演戲的機會,孫陽認為演員讓人青睞的前提,還是要有完整的作品。“能從中看到你投入表演的狀態是什么樣,擅長的角色是什么樣,然后才會找到你。”
提供了行業內交流的機會
“被看見”的訴求之外,很多演員更看重通過參加表演類綜藝,能夠向更高藝術水平的前輩求教、得到他們的指點,以及跟同行在專業上切磋交流。胡杏兒就表示,陳凱歌、爾冬升等幾位大導演是吸引她參加《演員請就位》的一大動力。“不來這個節目,很難跟他們有合作的機會。通過節目,得到他們的指教,是很幸運的事情。”孫陽也直言,節目里能接觸到業內高水平的創作者,并從他們那里得到真實中肯的建議,對自我提升很有幫助。“像倪虹潔老師我們以前合作過,但沒有太多的對手戲。節目里能夠一次次看她怎樣投入到角色里,對我自己很有啟發。”
大鵬注意到不僅普通觀眾在看這類節目,演員也在看,他們會討論某個表演好不好,以及怎樣會更好。“對演員來講這是有積極意義的。我們作為演員,很多人一輩子都不可能聽到陳凱歌講戲,更不會同時有機會跟陳凱歌、爾冬升、趙薇、郭敬明合作,但在這個節目里卻能實現。就算沒參加,也可以在節目里看到他們導戲、點評,對照自己是會有收獲的。”在他看來,普通觀眾看表演類綜藝,更多的是看熱鬧、感受百花齊放的觀點,影視從業者從中一定能學到業務上的東西。
大鵬向記者講述了跟曹保平導演的一段對話。他出演了曹保平執導的電影《她殺》(未上映)。有一天收工后聊天,曹保平讓大鵬給說說,馮小剛導演是怎么拍戲的,接著又讓他講講徐克導演是怎么拍戲的,聽完連連感嘆說:“很有意思。”曹保平告訴大鵬,他作為演員合作了很多導演,在他做導演時這些經歷將轉化為優勢,因為導演之間互相都不清楚對方怎么拍戲。在大鵬看來,《演員請就位》這類綜藝提供了類似的觀摩機會,讓演員和導演看到同行們是怎樣工作的。“可能我成為不了他,但哪怕從他那里學到一件事兒,也可以讓自己變得更豐滿。”
爭議
“沖突”按照劇本演?
不可否認,表演類綜藝的出圈走紅,跟節目里不斷涌現的戲劇性事件有關——從《演員的誕生》章子怡摔鞋,到《演員請就位》第二季爾冬升中途離場,以及李誠儒跟郭敬明、陳凱歌之間的爭執;從歐陽娜娜“螞蟻競走了十年”到陳宥維嚼口香糖式的哭戲——節目中呈現出的好的表演反而沒有這樣的話題度。觀眾一邊“吃瓜”追熱點一邊質疑,這些熱搜“體質”的戲劇性事件,是不是節目組寫好的劇本?
徐揚表示,的確有觀眾認為綜藝都有劇本,而實際上節目組沒有辦法把每一句精彩對白給參與者寫好。做綜藝節目更合理也更有價值的方式,是建立一套自洽且有延展性的邏輯體系。在這一體系下的不同階段,都要給參與者留有壓力和動力,留有失控的空間和不可預知的懸念感。“節目里大家看到的很多激烈的‘爭吵’,比如李誠儒老師和郭敬明導演之間,其實都是因為節目邏輯設定給予了大家表達不同觀點的空間。這是劇本寫不出來的。”
在大鵬看來,表演類綜藝能夠持續走紅主要還是因為它真實的部分。“所謂‘吵架’也是大家不同的觀點在碰撞,你的觀點和我的不一樣,不代表你對我錯或者我對你錯。這個碰撞挺真實就能吸引人。”另一個角度,不同的人看表演類綜藝節目的出發點和收獲都不一樣。普通觀眾有的可能是想看“吵架”、有的想看演技、有的想看顏值,從業者則想看到專業上更深入的一些內容。
真實反映影視行業?
表演類綜藝,或多或少都展現了影視行業幕后的一些內容,比如演員如何準備表演,導演在現場如何調度一場戲。這些都會勾起觀眾的好奇心。《演員的誕生》以來的8檔演技類綜藝節目,有4檔都定位為“真人秀”,比如兩季《演員請就位》分別是“導演選角真人秀”和“角色競演真人秀”,《演技派》是“年輕演員片場生存真人秀”。《演員請就位》第二季更是一開場就對參與的40位演員進行市場評級,S級、A級和B級的演員能獲得的資源有天壤之別。
不論是市場評級還是真人秀,表演類綜藝能夠反映真實的影視行業嗎?孫陽表示,《演員請就位》第二季的確有種模擬“試鏡”的感覺,但和真實的試鏡并不相同。他經歷的很多試鏡,是錄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寄過去,較少像在節目里這樣跟搭檔演員一起表演一個相對完整的作品。大鵬說,他現實中作為導演選角,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時候就是靈光一現。比如《縫紉機樂隊》找女主,就是有一天他在雜志上看到娜扎的照片,覺得像極了劇本里那個角色的樣子。“一張照片能說明她演技有多好?她之前演過什么我都還不知道呢,就是覺得她合適。事實證明,她確實完成得很好。”
表演類綜藝里的賽制設定,經常讓觀眾感受到影視行業的殘酷。但在大鵬看來,這樣的“殘酷”不是真正的現實。“我想說,能到節目里來的在行業里都是幸運兒,比那些一直默默無聞的演員幸運太多了。節目已經盡量簡單直接地向觀眾還原,但依然不是真實。”至于作為導演是否會通過看這類綜藝為影視劇選角,大鵬稱他不會主動去找,但當節目影響力足夠,不得不被動看到一些片段的時候,可能會有收獲。
采寫/新京報記者 楊蓮潔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