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爺”
摘要:每年大雁南遷北往的時候,就會有一些雁群在那片沼澤地里覓食、歇息,也總會有人想方設法去捕捉大雁。他總會準備些食物給雁群加油鼓勁。后來,有人便給常貴起了綽號——“雁爺”。今年清明,我回鄉祭祖,又看到一群大雁落到“雁爺”的院子里,不知道里面還有沒有那只受傷的大雁。
文/楊林
聽到南遷的雁鳴,又想起了“雁爺”。
“雁爺”不姓雁,真正的名字叫常貴。他是我爺爺的二叔,我本該叫他太太的。因為整個柳樹灣的幾輩人都叫他“雁爺”,我便也跟著叫。
常貴住在莊子的東南角,他是個鰥寡老人,一生無兒無女。他性格開朗,待人溫和,大人小孩都愿意親近他。后來他年紀大了,干不動農活了,成了村里的“五保戶”。但是,他總也閑不住,在院子里種了些青菜,分給村里沒有種菜和顧不上買菜的人家。
柳樹灣是個不大的村莊,全莊最多的時候也就90多口人。莊子的西北兩面被一條小河包圍著,莊子東面是一大片沼澤地。每年大雁南遷北往的時候,就會有一些雁群在那片沼澤地里覓食、歇息,也總會有人想方設法去捕捉大雁。“雁爺”總是反對。
那年大雁南遷的時候,有一只大雁落在常貴的院子里。原來它腿上受了槍傷。常貴把它抱回去,給它治傷。一個禮拜之后,那只大雁應該可以飛翔了。但是,也許是那只大雁被嚇怕了,無論常貴怎么放它,它就是不愿意飛走。
“人有人的生活,雁有雁的習性。伙計,不能讓你總待在這里啊!”常貴自言自語道。年近古稀的常貴騎上他那輛破舊的“飛鷹”自行車踏上了南下的征程。他要把那只大雁送到南方去。他一路乞討,風餐露宿,日夜兼程。20多天里,他騎了2300多里,終于把那只大雁送到了溫暖的南方。等到常貴趕回來的時候,柳樹灣已經飄起了雪花。
第二年清明剛過,就有兩只大雁落到了常貴的院子里。讓他感到驚奇的是,其中一只正是去年深秋他治好腿傷的那只。從那以后,柳樹灣再也沒有人趁火打劫過往的大雁了。
以后的幾年里,每年的清明節和重陽節前后,總會有雁群在常貴的院子里停留,并且雁群的數量每年都在增加。每到這時候,都是常貴最忙碌,最快樂的時候。他總會準備些食物給雁群加油鼓勁。
后來,有人便給常貴起了綽號——“雁爺”。再后來,莊上的人漸漸忘記了他的名字,不分老少都親切地叫他“雁爺”。
柳樹灣的人都知道“雁爺”是79歲時去世的,離現在已經6年了。但是,“雁爺”的院子還在,并且總有人把它打掃得干干凈凈。每到大雁南遷北徙的時節,還會有人給雁群準備些食物加油鼓勁。院里的那塊菜地也總有人按照時令撒些菜種子,為村里人提供應急的青菜。
今年清明,我回鄉祭祖,又看到一群大雁落到“雁爺”的院子里,不知道里面還有沒有那只受傷的大雁。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