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給演員帶來了什么
摘要:年齡 中年人是潛伏主力 情商和演技既要靠天分,更需要人生歷練。不過,統計數據顯示,諜戰劇主角犧牲的概率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22部諜戰劇涉及的主要角色30個,其中明確犧牲的6位,占比20%,包括了《暗算》的錢之江、《懸崖》的周乙、《局中人》的沈放等;
12月5日,《演員請就位2》舉辦了終極盛典,節目進行網絡全程直播,整場活動給人的印象更接近于頒獎禮,演員胡杏兒獲得冠軍,也被認為保住了節目“最后的體面”。
比起第一季,《演員請就位2》獲得了傳播層面的成功——輿論注意力沒有聚焦于演員與內容,更多地被場上導師嘉賓的“口角”所吸引。從郭敬明堅持將S卡發給一名看不出有多少表演經驗的演員,到李誠儒怒懟郭敬明并退出節目錄制,還有爾冬升與陳凱歌之間的唇槍舌劍等,都進入網友視線,制造了一輪輪熱議。
《演員請就位2》的官方定義是“角色競演類真人秀”,作為“角色競演”,節目是失敗的;而作為“真人秀”,節目是成功的。制作方深諳真人秀的真髓,不斷提供矛盾發生的空間,制造沖突產生的機會,放大嘉賓對立時的細節……因為他們知道,比起將工夫花在演員與內容身上,名人之間的口角更容易帶來流量。
輿論場撕裂之處盛產流量。比起“演員請就位”這個名字,“導師請吵架”更適合這檔節目,對于參與的演員來說,他們也是受益者,只是獲得的并不多,因為從始至終,站在舞臺中央的他們只是陪襯的角色,甚至那幾位如齊澤克所言“為了‘追求真實’的效果而表演自己”的導師,也不是主角,充其量只是擔任了“工具人”的角色。真正的主角沒有面孔。
對于年輕演員來說,參加真人秀,尤其是有名人擔任導師或評委的真人秀,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這個機會,更多地指向了對圈子、資源的渴望,但一個冰冷的現實是,當大幕拉上,人員散場,演員們或會發現:愈加熱鬧的舞臺在幕布拉上后會產生愈加龐大的虛空,為了得到那個理想化的果實,他們需要奔向下一個被目光燒灼的現場。
李誠儒的中途退出,不僅是個人性情使然,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在于他演員的身份以及對表演的理解遭到了冒犯。與其他導師的口頭沖突,顯然不是他退出的主要理由,他只是在舞臺上,看到了表演的次要性,看到了真正的演員在這個圈子里,實際上處在一個被支配的尷尬位置。他的退出是為了捍衛自尊心,這份自尊心不只是屬于他的,而是屬于一個固守某種傳統的演員小群體的。
綜藝比電影、電視的滲透力與到達度都高,這20年來,綜藝的擴張速度,商業價值,還有對人們精神生活的影響,要超過其他娛樂形式。不同形式的綜藝,如同不同握姿的拳頭,狠狠打在受眾渴望聚集、渴望熱鬧、渴望表達的內心深處。人們通過綜藝尋找明星身上屬于普通人的那份特質,以此證實自己與那些“輝煌的存在”同處一個時代,公眾樂于見到過去神秘的明星在綜藝中擠眉弄眼、犯錯受傷,表現出一個凡人的七情六欲。粉絲們時而狂熱時而冷漠,娛樂浪潮迅速捧起一些人又迅速放棄一些人……
綜藝制造過明星,把不少出身平凡的“草根”,“打造”成全民矚目的明星,但相比于毀掉明星,綜藝顯然在后者發揮了更大的威力。綜藝常客大張偉曾說過,“我覺得真人秀會毀了中國所有藝人的,所有的藝人都沒有在做自己的(本行)發光發熱,所有人的才華都用在了做真人秀上。”綜藝如同一個巨大又充滿誘惑力的漩渦,把一位位那些人們認為“永遠也不會參加真人秀”的人物卷入其中。
綜藝給演員帶來了曝光率,由于播出時間固定,網絡可以重復收看,內容貼近全年齡段觀眾,在熱門綜藝播出的季節里,明星演員幾乎與觀眾的吃喝拉撒捆綁在了一起。綜藝默許演員在鏡頭前表演,但更鼓勵演員展現真實,因為只有“真實的力量”才可以擊穿屏幕的間隔,讓觀眾產生更強的共情能力。但過近的距離在帶來親密的時候也帶來了厭煩——這是人性當中最不可捉摸的部分,觀眾并不知道自己從什么時候開始,覺得曾經喜歡的演員變得“油膩”,這不能怪觀眾,也不能怪演員,只能說兩者通過綜藝建立的“假性親密關系”,禁不起時間的考驗與推敲。
參與過多的綜藝節目,讓那些著名演員擁有了一張“綜藝臉”,以往他們塑造的優秀影視劇形象逐漸淡化了,消失了,觀眾想到他們的名字,腦海里總會不由自主地浮現他們在綜藝節目里的一顰一笑,當他們再次回歸大銀幕或熒屏,“綜藝氣質”也總是強悍地抹掉角色氣質,蠻橫地出現在觀眾眼里……當一名演員被綜藝徹底地“改造”過后,其表演便有了“殘疾”的特性,或者說,已經不太適合持續嚴肅的表演。
著名演員的綜藝之路,給年輕演員形成了榜樣,不乏有年輕人,把綜藝舞臺當成自己走向娛樂圈的唯一通道,而學習、閱讀、游歷、沉思等,作為一名演員必須要有的訓練與積淀,都失去了存在價值。不斷變化身姿的綜藝,在未來仍會有強大吸引力,但對于真正的演員來說,能夠拒絕被卷入,或是捍衛自己“演員”身份,才是正道。(韓浩月)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