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菜絲
摘要:原來刮刀雖然刮得快,但在刮的過程中,芥菜疙瘩經過刀孔的擠壓和切削,出來的芥菜絲彎彎曲曲、斷斷續續,初看是一根連續的絲,細看每根絲是斷斷續續的,脆硬的組織被擠壓變形,失去了固有的韌性,變得不脆生,軟軟綿綿,口感和生切的有天壤之別,所以講究的人家,寧肯費力費時一刀刀切,也不愿...
文/周志清
上個世紀,家里人多,冬天又缺菜,芥菜絲是家里過冬特別是冬春早餐里不可或缺的菜。
一到深秋,挖出地里的芥菜疙瘩,洗凈了,晾上一天,煞煞水。用刮刀刮成絲或切成薄片后再細細地切成絲。
切絲是一項功夫細活,千萬急不得。急了,絲切得不細、不勻,吃的時候口感差,不說每一刀都要薄厚寬窄分毫不差,但也要薄厚均勻,因此很是費勁。家里大人往往要輪番上陣,誰有空都要切上一陣。好在都是平時訓練有素,切出的芥菜絲還都算合格。
為什么要切呢?農村不是有刮絲的刮刀嗎?拿著芥菜疙瘩,對準刮刀,一上一下滑動,很快就可刮出一堆來,即省事又省力。可是,大多還是選擇費力費時的一刀一刀切絲。為什么呢?原來刮刀雖然刮得快,但在刮的過程中,芥菜疙瘩經過刀孔的擠壓和切削,出來的芥菜絲彎彎曲曲、斷斷續續,初看是一根連續的絲,細看每根絲是斷斷續續的,脆硬的組織被擠壓變形,失去了固有的韌性,變得不脆生,軟軟綿綿,口感和生切的有天壤之別,所以講究的人家,寧肯費力費時一刀刀切,也不愿用刮刀刮絲,追求的就是芥菜絲那種獨特的口感。
現在想吃芥菜絲了,會去買現成腌好的芥菜絲。前些天,看到街上有賣芥菜疙瘩的,走過去想買些,又有些猶豫:自己沒有親自操刀過,生怕做出來的芥菜絲不好吃。最終決定自己嘗試一次,便買了一些。路上回憶著兒時那些做芥菜絲的模糊過程,僅存的也都是零碎的記憶。上網搜索了一番,感覺有一種介紹方法對我的胃口和感覺,就照葫蘆畫瓢,先片后絲,足足忙了2個多小時,忙得腰酸腿疼、熱汗淋漓,總算將那些不圓不方、歪歪扭扭的芥菜疙瘩切成了還算滿意的芥菜絲。
切好的絲撒上鹽攪拌一下,靜放。紫蘇、花椒、大茴、姜片、蒜片熬湯,冷卻。腌好的絲放到容器里,倒上熬好的湯至剛好壓住芥菜絲,密封,靜待一個星期即可食用。拌上香醋、香油,口感生脆鮮辣,下酒、就飯都很美。
片下來的芥菜皮不要丟,焯水煮熟,和料炒制,面、軟、香、辣很有鄉土味,但不知道我炒的芥菜皮怎么沒有小時候的感覺,打電話詢問母親才知道,炒芥菜皮一定要用豬油炒才好吃。不然任你再有廚藝本事,如果不用豬油炒,是出不來芥菜皮的獨特味道的。
看來任何事情光看是不行的,不僅要操刀實踐,還要虛心學習,別看父輩不經意間干的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都蘊含著一些獨到的方式方法,生活中的好多東西還真需要窮究其理才可達到最佳境界。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