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輿縣東皇街道:脫貧致富奔小康
摘要: 2019年10月,閆天璞幫扶的貧困戶張平均、張安生通過扶貧公益崗位勞動和自我發展種植養殖增收,順利脫貧。張海英,丈夫重病截肢,家境一貧如洗,自從來到公司上班后,平均每月有了近3000元的穩定收入,當年就實現了脫貧。
駐馬店網訊(記者 田瑞德 通訊員 賀志勇)
每一個鄉村都是一幅畫,每一位扶貧人都是畫里一道靚麗的風景,每一戶貧困戶都可以書寫一個動人的故事!
“我,我,我脫貧啦!”平輿縣東皇街道張廟社區脫貧戶張臭孩一手舉著脫貧光榮證,一手抱著獎勵的被子激動地說,口水順著少了幾顆門牙的嘴角哩哩啦啦的流著。一聲再平常不過的“我脫貧啦”,張臭孩,這個智力二級殘疾,肢體也不協調的特困供養戶能脫貧,在場的扶貧人員知道有多不易。
脫貧戶與部分幫扶人合影
近期,同樣的場景在東皇街道各個社區相繼上演著。一個個貧困戶脫貧路上的故事,一句句發自肺腑的心聲;一位位扶貧人齊心協力振興鄉村的事跡,感動人也鼓舞人。
想脫貧,得干!
“馮書記,你看,你看,俺又賣了3萬多塊錢!”平輿縣東皇街道張廟社區貧困戶郭軍華揮舞著手中成捆的百元大鈔興奮的對駐村第一書記馮強說,“今年市場行情好,毛豬20多元一斤,這一欄豬就賣了這么多,嘿嘿。”
貧困戶郭俊華
郭軍華,今年45歲,患有強直性脊柱炎,肢體三級殘疾。前些年,因殘疾不能從事重體力活,收入薄弱,且醫療支出較大,家庭生活緊迫,其子也罹患強直性脊柱炎,經濟壓力大,妻子不堪生活壓力,離家出走了,天“塌”了。
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后,駐村責任組根據郭軍華家的實際情況,先后為其家人辦理了低保,為郭軍華辦理了殘疾證和殘疾人生活補貼,安排了保潔員的公益崗位,政府每月補貼600元,為其母親安排了護路員的公益崗位,政府每月補貼300元,讓他們家有了一份穩定工作收入。同時,為其子申請了教育扶持政策,確保學業無憂。郭軍華感到日子有盼頭了。
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的郭軍華并沒有僅僅依靠政府的幫扶維持生活,每天早出晚歸,干完村里的保潔工作,又忙活起地里的莊稼活,還擠出時間養豬、養雞和養魚,里里外外忙個不停。
劉得軍
為了讓其盡快脫貧,駐村責任組和幫扶隊員多次到他家一起商討脫貧辦法,認為他有多年的養豬經驗,便及時安排他參加養殖培訓會,學習養豬技術,到其他養殖大戶處實地學習養殖經驗,幫助他改造豬圈豬舍,擴大生豬養殖規模,從原來的兩頭母豬發展到12頭,當年出欄生豬10頭,收入20000多元。同時,自我發展種植西瓜5.2畝,收入6000多元,2018年,年人均收入16500元,順利實現了脫貧。郭軍華覺得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
張臭孩
脫貧了,生活逐漸向好的郭軍華沒有滿足于現狀,在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引導下。2020年,郭軍華的養殖規模發展至母豬3頭、生豬18頭。“感謝黨的好政策,支持俺養殖脫貧,今年又收入50000多元。”郭軍華說,賣豬的收入除了維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還翻修了門面房,添置了新家具。除了養殖生豬,郭軍華繼續自我發展種植西瓜,養雞和養魚,除了種養殖收入,政府還有補貼,一家人的生活越過越好。“沒有這么好的扶貧政策,我也不會這么早脫貧。”郭軍華感慨的說。
“成為貧困戶并不是件光榮的事,現在黨和政府政策好,但脫貧路上不能等,想脫貧,得干。只有自力更生,靠自己努力脫貧,心里踏實!”郭軍華臉上洋溢著幸福而安心的笑容,開心的說。
不等不靠,勤勞脫貧
“年書記,我們家的羊又可以出欄了,您過來拍個照吧!”平輿縣東皇街道劉凡社區劉營16組建檔立卡貧困戶劉得軍對駐村第一書記年得領說。
大王寨扶貧車間
劉凡社區駐村第一書記年得領每天例行的走訪,剛走進劉得軍家,就聽到劉得軍興奮的說。這樣的“小事”,年得領每天都要處置幾件,劉得軍家更是時常關注著。這一件件的小事,也見證著劉得軍家從一個因殘、因病的貧困家庭,一步步在黨和政府的帶領下走向致富路。
劉得軍,現年48歲,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不能從事重體力活,妻子趙春苗肢體殘疾二級殘疾,弱勞動能力,并且伴有智力殘疾,家里一兒一女,兒子劉沖今年21歲,在上海工業大學上大二,女兒劉子涵7歲,在上小學二年級。以前,一家4口人僅靠劉得軍外出賣爆米花維持生計,即便是劉得軍日以夜繼的打拼,一家人的生活也十分的清貧。
2017年3月,黨和政府精準扶貧的春風吹進了劉營社區,劉得軍一家也被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
當年,在黨和政府的精準扶貧政策扶持下,依托政府的產業扶持政策和幫扶資金,甩開勤勞的臂膀,在院內西側一塊空地上建起了一個羊圈,并買回來2只母羊進行飼養,繁殖了6只小羊,年底,除2頭母羊外,其余6只全部育肥出欄,除去購買母羊、飼養成本等,平均每只羊至少有1000多元的凈利潤,政府每只羊又補貼500元,僅此一項年增收10000余元,劉得軍看到了希望。
更讓劉得軍一家人高興的是,2017年11月,告別多年的破瓦房,搬進了政府統一實施的安居房。劉得軍兒子也申請了高等教育國家助學金每年4000元,生活補貼每年5000元;女兒義務教育階段申請免學費生活費,每學期補助營養費、非寄宿生補助每學期共計800元,徹底解決了子女的教育問題。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劉得軍更加堅定了脫貧的信心。
隨著國家加大脫貧攻堅力度,各項惠民政策相繼落實,嘗到了甜頭的劉得軍,想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在駐村責任組和社區干部的幫助下,劉得軍申請小額貸款,建起了家庭養殖場,自我發展養殖羊和雞。同時,駐村責任組和社區干部積極協調農技人員和衛生防疫部門,幫助劉得軍解決養殖技術問題,劉得軍勁更足了。2019年,劉得軍家養殖的150只雞、22只羊出欄后,自我發展純收入近4萬元,家庭人均純收入14300元,順利實現脫貧。劉得軍和妻子燦爛的笑容掛在臉上,開心的說:“國家政策好,得接著干,好日子還在后頭哩。”
“要脫貧致富,咱自身不勤勞、不打拼,再好的扶貧政策有啥用!”劉得軍邊忙活著,邊說。
扶貧,先扶志
“嘿,閆書記來啦!”正在路邊打掃衛生的貧困戶張臭孩看到幫扶人閆天璞,咧嘴一笑。
張臭孩,小兒麻痹癥后遺癥較為嚴重,智力二級殘疾,肢體也不協調,雖已年過半百,但很多鄰居的名字他都很難記住,生活十分困難,只能靠低保度日。
張臭孩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作為重點扶貧對象,閆天璞主動要求結對幫扶他。從此以后,閆天璞一次次走訪,自費為張臭孩買來米、面、油、鹽等日常生活必需品。
閆天璞幫扶的貧困戶還有該村的張平均和張安生兩戶貧困戶,怎樣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是擺在閆天璞面前的頭等大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無數次到貧困戶家中訪貧問苦、噓寒問暖,找項目、送政策、幫脫貧,感動著貧困戶的同時,也感染著身邊的人。
安居工程、社會保障、醫療救助,在閆天璞和其他幫扶隊員的共同努力下,一件件幫扶措施逐一落實,張平均、張安生對大家的幫扶和關愛感激不盡,可張臭孩卻還是認不出那個經常上門幫助自己的好心人。
閆天璞的盡心幫扶,在村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用村里老百姓的話說:“閆書記不是臭孩的親人勝過親人,臭孩的親兄弟也沒有他照顧里周到,不容易呀!”
2019年10月,閆天璞幫扶的貧困戶張平均、張安生通過扶貧公益崗位勞動和自我發展種植養殖增收,順利脫貧。張廟社區39戶貧困戶也在社區兩委和幫扶人員的努力下順利實現脫貧。
“閆書記,閆書記,我也想脫貧!”2019年11月29日,在張廟社區脫貧戶表彰會上,張臭孩拉著閆天璞說。
張臭孩的話讓閆天璞喜出望外,因為這正是扶貧人最想要的結果。于是就和駐村工作隊研究協商后,張臭孩就成了社區保潔隊中的一員,雖然身有殘疾,但干起活兒來認真負責,鄰居們都說,這不是原來的那個臭孩兒了。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據村民介紹,張臭孩因為身患殘疾,家中又窮,自卑心理很重,以前不愿與人說話,在大家眼中就是個傻子。經過這幾年的精心幫扶,他越來越開朗了,以前記不住的事兒現在也能記住了,跟換了個人似的。
“我從小家里也非常窮,也曾因此自卑,看到貧困戶感同深受。”閆天璞告訴記者,物質上的幫扶解決生活困難,精神上的幫扶才能真正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有了內生動力,就能穩定脫貧不返貧。
閆天璞表示,張臭孩的變化給了他莫大的鼓舞,也更加堅定了對決勝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只有真正做到急貧困戶所急,想貧困戶所想,切實把貧困戶的疾苦放在心上,把貧困戶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才能從內心感化他們、改變他們。以前是,以后也是。
扶貧車間笑聲郎,共同脫貧奔小康
東皇街道大王寨社區扶貧車間里,貧困戶張海英正樂呵呵地與同伴們在精油皂生產線旁緊張地忙碌著。張海英的丈夫年海君因發生意外導致雙腿截肢,需護理,張海英一人撐起了一個家,無法出門打工,她感謝河南美肌源實業有限公司讓留守在家的貧困婦女照顧家庭的同時,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增加一份穩定且較高的收入,早日實現脫貧致富的夢想。
通過人才回歸工程,平輿縣委組織部派駐東皇街道大王寨社區第一書記陶澤祥,積極與大王寨居委張樓村成功人士張俊峰溝通,成功促使河南美肌源實業有限公司入駐大王寨社區標準廠房,并與2019年6月18日正式開業。目前主要生產精油皂、壓縮面膜,現有員工35人,幫扶貧困戶就業18人,目前月產精油皂30萬塊,壓縮面膜200萬粒,產品主要通過新興電商平臺銷售。
據河南美肌源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二期工程投產后,注冊資本1000萬元,月產精油皂100萬塊,壓縮面膜500萬粒,招收員工100人,吸納貧困戶就業30人,有效帶動當地群眾致富奔小康,在公司得到發展的同時,也讓當地農民的生活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
企業效益好了,也給貧困戶職工帶來了福音。張海英,丈夫重病截肢,家境一貧如洗,自從來到公司上班后,平均每月有了近3000元的穩定收入,當年就實現了脫貧。苗中雷、賈秀麗、馮合國、馮鐵鎖、郭小九等十幾位貧困村民,也被先后安置在企業就業,實現了貧困人口就地就近就業,掙錢顧家兩不誤。
“輸血式扶貧不是長久之計,造血式扶貧才是解決脫貧的關鍵。脫貧攻堅離不開產業發展,只有發展產業,發揮產業帶貧能力,才能實現貧困戶的穩定脫貧。”陶澤祥深有感觸的說。
扶貧路上,聽到最多的聲音是脫貧者對黨和政府發自內心的感激和肯定,看到最多的是一線扶貧干部走訪入戶,幫助貧困戶解決想干、敢干而又不知道怎么干的身影。
在張廟,在東皇,在平輿,還有千千萬萬個幫扶隊員,他們默默無聞、用心用情用力幫扶貧困戶,變“輸血”為“造血”,從“保姆式”服務向“引導式”轉變,樹立脫貧光榮導向,提振貧困戶精氣神。貧困戶有了脫貧光榮感和自豪感,內心才有動力,才能脫真貧,真脫貧,不返貧。
責任編輯:楊濤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