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王府往事(之四)
摘要:1646 年“四月初九日,有得蠟丸飛書告諸王同謀滅清者,同日太子、弘光、潞王、秦王等九王俱被戮于市”(陸圻《纖言》),崇王朱慈爚亦在其中。
趙新春
汝南縣韓莊鎮有一條寒溪河,河的北邊有一座古寺——清涼寺,清涼寺原名大云寺,不知建于何時。民間傳說,有一位皇帝曾在此休息,因為寺廟古木參天,格外清涼,皇帝便改寺名為清涼寺,今天的韓莊鎮中學就是清涼寺的故址。2010年,有人在這里發現了一塊名為“永壽禪寺”的青石匾額。匾的左邊豎寫“大明崇藩第七代”,“崇王”則散居于“永壽禪寺”四個大字之上,碑的右下角是篆體的崇國印章。由于在崇王府王位的傳承中,崇昭王沒有襲位而逝,他的封號是死后追封的,所以關于第七代崇王該是誰,意見也并不一致。其實,這塊匾如果真的是崇王題贈,那這個崇王一定是朱由柜,而不可能是朱慈爚,因為朱由柜絕不可能把自己的父親算在崇王繼承的序列之外。
崇愍王朱由柜有三個兒子,長子朱慈輝、次子朱慈焜在汝寧府陷落后,與父親一起被俘,并在泌陽縣遇害。第三子朱慈爚,在崇禎十五年李自成兵入汝寧府城的時候,莫名其妙地逃了出來。從顧炎武《圣王本紀》附錄中說的“命崇王二子僑居臺、處二府”推斷,朱慈爚逃出時好像還是一家子人。
朱慈爚逃亡后,一路顛簸,在崇禎十七年的春天,逃到了江蘇淮安,并在那里遇見了同樣從河南逃出來的福王朱由崧(洛陽)、周王朱恭枵(開封)、潞王朱常淓(新鄉)。這天是農歷三月初六,一開始他們寓居在船上,隨著年紀稍大的周王朱恭枵客死船上,他們越來越厭倦船上漂浮不定的單調生活,搬進了淮安鹽商杜光紹家的綰秀園,重新過起了醉生夢死的生活。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農民軍攻陷北京城,崇禎皇帝在紫禁城后面的煤山上吊殉國,他的三個兒子逃散民間。此時,盡管大部分北方土地被農民軍占領,但南京和南方仍然在大明軍隊的統治之下。這時,作為大明王朝中央政府的南京官署終于發揮了作用。他們決定推選與崇禎皇帝血緣較近的明神宗的孫子福王朱由菘為皇帝,并在五月十五日于南京皇宮武英殿登基即位,次年改元為弘光,這就是歷史上的南明。
崇禎十七年七月,因為繼位倉促,有許多事要做,朱由菘命朱慈爚暫襲崇王位,處臺州。十月十四,又令他寓溫州。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二月乙亥,朱慈爚被弘光帝朱由菘正式封為崇王,成為第八代崇王,“命于福州府居住”,他的兩個兒子則分別寓居于臺州府和處州府。當時,北方逃亡到南方的諸王都集聚在吳中一代。雖然歲祿已無法比及從前的萬石,但對當地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朝廷無奈,迫切需要將這些王爺分散到各地。也許漂泊太累,太想找一個地方安定下來,就在這個時候,崇王朱慈爚主動要求,派自己到偏遠的福州府去鍛煉一下。崇王的高風亮節,讓朝廷非常高興。于是,選派“刑科都錢增奉敕獎諭,以風勵各藩”(《偏安排日事跡》卷十一),很快其他宗藩親王,也被順利封住到南方各地。
朱慈爚在淮安的船上與南明皇帝福王朱由崧抵足而眠,也與后來南明監國潞王朱常淓同舟共濟,但這并沒有給他帶來安寧。隨著弘光元年(1645)五月清軍攻陷了南京,弘光帝朱由崧被俘,六月十四日南明監國、貪生怕死的潞王朱常淓奉表降清,杭州淪陷,南明政權已走向了窮途末路。傾覆之下的崇王朱慈爚惶惶終日,就像大海里的一葉孤舟,壓根搞不清楚路在何方,也無法把握自己人生的航向,只能隨波逐流,聽天由命。就在此時,把持大清朝政的攝政王多爾袞為朱慈爚送來了救命的稻草。
為徹底讓民間反清復明勢力斷了念想,多爾袞決定招降那些流落江南各地的明朝宗室。順治元年五月初三清軍進入北京不久,多爾袞連續下諭兵部,要求“至朱姓各王歸順者,亦不奪其王爵,仍加恩養”,“其朱氏諸王有來歸者,亦當照舊恩養,不加改削”,并給予大明“親王歲祿五百兩,二字王四百兩,鎮、輔、奉國將軍以次有差;中尉及有無名封,皆得與地二晌。”雖然不及大明待遇優厚,但對于養優處尊慣了,早就厭倦了顛沛流離,整天提心吊膽的那些大明末世王爺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當時周王(朱恭枵的兒子朱紹烿)寓蕭山,惠王(朱常潤)寓會稽,崇王寓錢塘,魯王寓臨海。多爾袞的弟弟多鐸貝勒的招降書和人參、貂皮等禮物送達后,這些逃亡江南的大明王爺除“魯王以道稍遠,辭疾不至”外,“周、惠兩王渡江偕崇王赴召”。
朱慈爚投降后,先是被送往南京,與曾經一起逃亡淮安的被俘的弘光帝——福王朱由崧、投降的南明監國——潞王朱常淓聚在了一起。同年七月,他們又一塊被押送北京。崇王朱慈爚終于有機會回到了他祖上——崇簡王朱見澤夢寐以求想回去看看的帝都,無奈此時江山已改,這里已是大清王朝的皇都。
傾巢之下,最后的崇王朱慈爚的心里,也許真的希望自己是一個普通人,能像一個普通人一樣活著,能像他童年時一樣無憂無慮地在祖上封地汝寧府的土地上無憂無慮地活著。如今他已寄人籬下,寄居在滿族大清王朝的天宇之下,作為舊王朝的王爺,他明白這種寄居朝不保夕。但他太渴望活著,這種渴望讓他顧不得什么王爺的尊嚴,他只希望活著,哪怕是奴顏婢膝。順治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用“故明崇王世子沐恩臣朱慈爚”的謙恭口氣給清廷上表,向清廷表達忠誠,對大清對自己的恩養表示感激,甚至連清廷不承認的南明皇帝朱由菘給自己崇王的身份都不敢提及?;蛟S他故意忘了,從受降的那一刻起,他就成了別人精心導演的戲里的木偶,線在他人手里,一笑一顰,他只需要做別人讓他做的,戲的開始、高潮、低潮、落幕與他無關,最終的結局設定也與他無關。他要等的只是別人需要他這個木偶多久,選定在何時將這些木偶廢棄或摧毀。
然而,大清的天下容留他們這些大明王爺的時間并不久。1646 年“四月初九日,有得蠟丸飛書告諸王同謀滅清者,同日太子、弘光、潞王、秦王等九王俱被戮于市”(陸圻《纖言》),崇王朱慈爚亦在其中。這個太子是被朱由菘判定為假太子王之明,但大多數人認為他就是崇禎皇太子朱慈烺,因為朱由菘已經繼位為皇帝,如果太子是真的,按照祖宗成法,他必須要把皇位讓出去。吃到嘴里的肉,朱由菘自然不想吐出來,于是他判定這個是假太子,就避免了尷尬。但占領南京的多鐸不傻,進入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太子,有人告訴他這里沒有太子,是一個叫王之明的人冒充的。為了避免江南民眾再拿太子說事,他將這個所謂的“假太子”也押到了北京。被大清王朝恩養在北京的這些大明王爺出門都難,想同謀滅清,簡直是個笑話。然而歷史就是這樣,此時已經沒有必要辨別是非了。
確山出土的《崇昭王次妃李氏墓壙志》說天啟六年崇愍王王妃黃氏生有一男二女,想必當時朱慈爚還沒有出生。以此算來,朱慈爚被殺這年大概也就二十歲左右。
汝南的崇王府在明末李自成軍攻入汝寧府時已經被焚毀,如今汝寧崇王的遺跡早已蕩然無存。關于崇王,關于崇王府,我們只能在遺留的地名里,在點滴的文物里,甚至是在老輩人代代相傳的傳說里尋到一絲蹤跡、一點影子,就像中國許多歷史、許多地方一樣。(完)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