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技綜藝越“撕”才越有看點?
摘要:這套話語權背后的邏輯是,在這個時代,演技不再是一個演員能不能紅的主要標準,顏值、話題似乎更勝過于演技,所以節目中那么多演技并不過關的流量演員能晉級,就不奇怪了。非常遺憾的是,幾年過去,從節目模式上看,演技類綜藝依然在不斷復制粘貼,依然還只能靠爭議收割短暫的流量。
11月3日晚,《演員請就位2》中因犀利點評而不斷引發話題的觀察嘉賓李誠儒宣布退出節目,為這檔自開播以來就爭議不斷的節目又添了一把熱度。話題遠大于表演本身,似乎已經成了演技綜藝的固定套路,從幾年前這類節目一出現就相伴而生——相信很多人還記得2017年底的《演員的誕生》中,袁立因節目把自己剪輯成“神經病”引起的輿論風波。
說《演員請就位2》是一檔自相矛盾的節目,并不為過。經常出現的情況是,正襟危坐的幾位導演前腳剛批評完選手,后腳就開始捧臭腳,留給觀眾一頭霧水。流量演員的拙劣表演,哪怕受到所有導演的惡評,卻并不影響其晉級,導演們給出的晉級理由則是一些大而無當的“空話”——比如郭敬明的“希望在他心里種下一顆演員的種子”,比如陳凱歌的“為了鼓勵他往前走”。
有人說《演員請就位2》暴露了當下影視行業的生態,其實爾冬升導演早就點出了節目的本質:娛樂圈是個權力游戲,你有話語權的時候就可以要求多一點。這套話語權背后的邏輯是,在這個時代,演技不再是一個演員能不能紅的主要標準,顏值、話題似乎更勝過于演技,所以節目中那么多演技并不過關的流量演員能晉級,就不奇怪了。而作為反面的“攪局者”李誠儒,直言自己在節目中敢說的原因是不為五斗米折腰,“我不需要他們的資源,我無所謂。”
這種套路并不多么高深,先擺出一副清流的架勢,接著便是“刺激觀眾”,每期都備好挨罵的“靶子”。由此,節目賺了熱度,導演和演員們賺了曝光度,一大群觀眾則在“義憤填膺”中被帶了節奏。節目似乎在傳遞一個價值觀:越“撕”才越有看點。
非常遺憾的是,幾年過去,從節目模式上看,演技類綜藝依然在不斷復制粘貼,依然還只能靠爭議收割短暫的流量。當“黑紅”成了演技綜藝的標配,真的可能會敗光觀眾的好感,而“演員的春天”依舊遙遙無期。(徐顥哲)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