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長安第二碗》展現四十年變遷
摘要:西安話劇院藝術總監翟衛國回憶起自己的中學時期,早飯最常吃的就是葫蘆頭泡饃,一斤糧票買五個餅,用宛如盆大的渝中碗盛湯,呼哧呼哧吃完去上學,“那時候肚子沒油水,現在碗小了兩個餅就吃不下了”。
劇情簡介
該劇講述了秦家的葫蘆頭泡饃館在秦存根夫婦苦心經營下,不斷發展壯大,設分號、開連鎖、標準化經營,秦記的金字招牌越發閃亮。40年時光中,秦家兄弟姊妹7人一一長大成人。他們或子承父業、或參軍報國、或步入仕途、或投身科研、或醉心戲曲、或隨波逐流、或迷失自我……紛紛攘攘、起起伏伏、在悲歡離合中,秦記一碗不變的老味道里,潛藏著某種永恒的東西,直抵人心。
蹲在城墻根兒底下,聽著秦腔,吃著泡饃,老陜的日常以舞臺的方式走進了上海觀眾的生活中。11月3日至4日,作為“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的參演劇目,西安話劇院話劇《長安第二碗》在上音歌劇院上演。
泡饃的記憶 真香
說起陜西美食,涼皮、肉夾饃、羊肉泡饃都盛名在外,葫蘆頭泡饃,很多人倒是頭一次聽說。葫蘆頭泡饃不僅是陜西人獨有的美食,也是西安特色、西安風味的代表。和羊肉泡饃不同,葫蘆頭泡饃用的是豬大腸,饃塊綿筋,湯鮮肉嫩,滋味濃香。
葫蘆頭泡饃,是劇中泡饃店掌柜秦存根的謀生手段,也是很多劇組主創的日常最愛。西安話劇院藝術總監翟衛國回憶起自己的中學時期,早飯最常吃的就是葫蘆頭泡饃,一斤糧票買五個餅,用宛如盆大的渝中碗盛湯,呼哧呼哧吃完去上學,“那時候肚子沒油水,現在碗小了兩個餅就吃不下了”。
角色的塑造 真實
主人公秦存根經營的小店里,有一大家子的興衰際遇,也有著40年時代變遷的社會縮影。秦存根的“秦”姓,也是三秦大地的簡稱。穿插于劇中的秦腔,不僅是劇情結構的點睛之筆,更是陜西人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
生活在城墻根兒下,演員們常常聽起翟衛國說起那過去的故事。翟衛國小時候的鄰居王媽王伯,帶著11個孩子住在祖上留下來的大院里,卻是全院過得最難的一戶人家。一張鍋盔分之前,王媽先切一溜兒,用來搭稱,保證分給每個孩子的都是一樣大(見下圖)。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劇中53個角色,幾乎都有對應的原型,普通人家的生動細節都一一融入劇中歷歷在目。
老陜的生活 真甜
伴隨著每個時代特有的音樂,泡饃館煥然一新的裝修拉開了每一個階段新的篇章。40年前的一張桌,一圈又一圈擴到直徑5米的大圓桌,當初棚戶區的泡饃館,隨著每10年一次的升級,越來越高,越來越氣派,還有了分店,生活的年輪隨著舞臺圓桌的擴大不斷加深。
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是創造,二是傳承,三是創新,秦存根在“長安第一碗”的牌匾上又刻下了一刀,刻的是生存智慧,刻的是傳統美德,至于他名字中的“存根”存的是什么,相信每一位觀眾看完都會咂摸出屬于自己的滋味。 本報記者 趙玥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