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數字城管”變“痛”為“通”
摘要:因地制宜,按照垃圾清運、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的技術路徑,開封從河道生態環境治理、管網泵站建設、污水處理能力提升、活水引入工程等方面發力,在當初申報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所謀劃的18個項目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座污水處理廠擴容、河道截污納管和背街改造工程等項目。
是夜,華燈初上,河南開封東護城河美的疑是仙境落凡間。岸上行人如織,水中倒影婆娑。“自從這灘臭水體變清變活了,每天都來散步,小時候清風半夜鳴蟬,聽取蛙聲一片的美景又回來了。”日前,開封市民王杰軍感嘆道。
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生態文明,是最深切的民之所望、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充分發動群眾,做到民有所需、我有所應,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切實把好事辦到群眾心坎上。”在今年開封大力推進的老舊小區改造民生實事上,開封市委書記侯紅表示。
背街小巷就是群眾的家門口,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這里既是城市的“里子”,更直接檢驗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
“過去一下雨,下水道就會堵塞,出門難行。現在出門一路暢通。”禹王臺區惠橋里街,居民發自內心地感嘆家門口道路的變化,心里樂開了花。
不只惠橋里街,近年來,覆蓋開封市各個區的百余條背街小巷改造全部完工,路平了、墻凈了、燈明了、下水道通了,開封背街小巷“華麗變身”,居民幸福指數直線上升。
斑駁的臨街墻面被統一粉刷,坑洼的道路得到了硬化,私搭亂建的違章建筑不見了蹤影……“脫胎換骨”的背街干凈整潔,煥然一新。“這路修得真好,下雨天再不擔心路面坑洼積水了。”鼓樓區新華東街居民李光亞高興地說。
開封因水而生、因水而盛,素有“一城宋韻半城水”的美譽。
但由于歷史和地形、地貌等因素,加之近年來城市和人口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建成區存在10條黑臭水體,嚴重制約著城市的發展,影響著人居環境質量,水清岸綠是市民的熱切期盼。
東護城河就是其中的一條黑臭水體。對比如今的華麗姿態,如果不是開封人,誰能想到以前這里兩邊違建和荒地密布,河道發臭淤塞,人人嫌棄。從憂到喜的變化,透著真抓實干的“務實范兒”。
“黑臭水體的主要成因是管網不配套、雨污不分、污水處理能力不足、河道缺少活水,這就是精準治理的路徑和方向。”開封市城市管理局局長孔羽表示。
實事求是的干。因地制宜,按照垃圾清運、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的技術路徑,開封從河道生態環境治理、管網泵站建設、污水處理能力提升、活水引入工程等方面發力,在當初申報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所謀劃的18個項目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座污水處理廠擴容、河道截污納管和背街改造工程等項目。
小目標大作為步步向前。一年一策,保證上年工作全清零,2018年至2020年,開封先后實施藥廠河、東郊溝、東區污水處理廠應急工程,東干渠、東郊溝等黑臭水體垃圾清理、清淤疏浚、截污納管工作,老城區河道水體治理工程、黃河大街排水改造工程等,立下“軍令狀”,標明時間節點,竣工不推遲。
如今,隨著一項項黑臭水體工程完工,東護城河、西護城河等河道內昔日“黑臭臟”已無蹤跡。“清水河中流,兩岸綠成蔭,人在景中走的景致入畫來,享受在這幅嬗變的美景中,誰不高興。”水生態文明建設短板補齊了,一池春水被激活了,廣大群眾對水環境的向往也滿足了。
電線墜地、井蓋破損、垃圾堆積、廣告“牛皮癬”……只要肉眼能看到的“城市病”,在開封存在的時間不會超過一天,城市治理速度跨上了快車道,民生滿意度也穩步提升。
從位置到類型、尺寸到形狀、管理單位到責任人,70多萬個市政公用設施全有自己的“身份證”,哪里有問題,第一時間就有人到達解決。開封民生“痛點”立時變“通點”的法寶是“數字城管”。
“數字城管”的大腦是城市數字化管理監督指揮中心。176類與市民息息相關的市政設施、園林綠化、環境衛生、夜景亮化、廣告牌匾、供水排水、道路交通、城市防汛等民生項目,都被納入其中,在平臺大屏上清晰顯示,可謂一屏盡覽全城事。再通過“12319”熱線、“城管通”采集器等移動終端,聯通有無,直達問題,達到城市管理現狀一覽無余,城市問題無所遁形的目的。
織密任何一個角落,治理不遺漏一個細節。通過高空瞭望新系統,接入智能視頻和AI技術,實現違章停車、店外經營、流動攤販等部分城市管理問題的實時監控,并逐步在重點路段運用無人機掃描任何一個邊邊角角。200多名信息采集員像“啄木鳥”一樣穿行于街頭巷尾,專門“找茬”“挑毛病”,搜尋城市管理方方面面的問題,問題發現更精細、更便捷,效率更高了,解決問題更及時了。
共享資源,發揮合力。基層社會治理系統、應急管理系統、工地揚塵監控等多個信息化系統,開封“數字城管”協同整合,融合共通,又建立“天上有‘云’,地上有‘三維’,地下有管道,整體有大數據”的城市管理可視化平臺,為城市科學決策和應急處置提供全天候、全過程、全覆蓋的信息化支撐。
“以前家門口路堵了、環境差了,不知道怎么辦。現在好了,通過手機就可以反映,問題解決得很快,城市管理更人性化,更有溫度了。”此外,開封開發上線市民通APP、開通微信公眾號、網站投訴專欄等,讓全民參與進城市治理中來,暢通了民意通道,構筑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依托“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開封徹底告別“上熱下冷、單打獨斗”的城市治理舊局面,形成一張屏、多網格、全民參與的好局面,這正是古城開封城市治理現代化的模樣。
風動汴梁城,黃河水滔滔,在訴說著開封城的“幸福生活”故事。城內,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鋪展開來,群眾在綻放的城市新顏中獲得感滿滿,城外,緊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機遇,修長的沿黃生態廊道綠滿岸堤入畫來,新時代開封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正在濃墨開啟。
(光明日報記者 王勝昔 通訊員 周海龍)
責任編輯:律凱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