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修復生態扮靚山水之城
摘要: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生態修復處處長李萍介紹,重慶市當前正大力開展國土綠化提升、礦山綜合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等七大類生態修復工程,加快建設“山水之城、美麗之地”。
新華社重慶10月21日電(記者張桂林、周凱)尾礦庫頂部、邊坡覆土加固,周邊建有截洪溝,投入4000多萬元的滲濾液處理站正在運行……這是記者在中化重慶涪陵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化涪陵)磷石膏尾礦庫看到的場景。而4年前,這座尾礦庫塵土飛揚、污染嚴重,影響周邊群眾生活。
中化涪陵位于重慶市涪陵區長江南岸,是一家有50多年歷史的老化工企業。其尾礦庫緊靠長江、磷石膏渣堆積如山,滲濾液漫溢入江隱患突出。如今,該企業已啟動環保搬遷,經過2年多的生態修復,這個曾經威脅長江生態的尾礦庫蛻變成一座江邊青山。
深秋時節,走進重慶市廣陽島,江風撲面、草樹蔥蘢,濕地生機盎然。這個江心島,曾一度規劃超過300萬平方米的房地產開發量,導致局部生態被破壞。2017年8月,重慶市叫停廣陽島“大開發”。經過疏田清湖、豐草植樹等系統修復,現在定位為“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的廣陽島植被覆蓋率恢復至82%。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生態修復處處長李萍介紹,重慶市當前正大力開展國土綠化提升、礦山綜合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等七大類生態修復工程,加快建設“山水之城、美麗之地”。
縉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重慶主城區天然生態屏障。曾經,保護區內村民“靠山吃山”,農家樂無序發展,部分違規項目“蠶食”林地。2018年6月起,重慶市開展縉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環境整治,累計拆除各類建(構)筑物50多萬平方米,修復綠地30多萬平方米。
生態修復點多面廣,資金投入量大。重慶市積極探索生態地票制度,以耕地占補平衡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為基礎,將部分生態受損區域修復成合格農用地后進入市場交易,以撬動社會資金參與生態修復。目前,重慶市生態地票交易達到4108畝、交易額7.65億元。
據悉,重慶市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289個項目,現已完成196個。隨著昔日的生態“傷疤”逐步修復成生態景觀,好山好水讓重慶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