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新聞發布會:阻擊因病致貧返貧有良方
摘要: 2 實施精準救治,讓貧困人口看得好病 罹患大病、重病、慢病是因病致貧返貧的主要原因。3 提升醫療服務能力,讓貧困人口看得上病 近年來,為方便貧困人口看病就醫,我省實施縣鄉村醫療機構“五個一”標準化建設項目,加大項目資金向貧困地區傾斜;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健康扶貧是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保障。9月23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南省“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之健康扶貧專場,全面介紹我省健康扶貧工作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1
完善救助兜底政策,讓貧困人口看得起病
近年來,我省建立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人口動態管理數據庫,圍繞“減存量、防增量”,打好健康扶貧政策“組合拳”,著力“拔病根”“去窮根”,確保貧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少生病”。
省衛健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王良啟介紹:“全省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人口由2016年年底的162.1萬減少到2019年年底的17.1萬,累計減貧145萬,占全省全部脫貧人口總數的51.4%。”
推進健康扶貧工作中,我省高度重視建立健全監測幫扶、有效防止因病致貧返貧機制的探索和實踐。“近期我們聯合省扶貧辦、省醫保局印發意見,建立‘一核實三監測五精準’動態監測預警與救助幫扶機制,及時采取相應的救助幫扶措施,有效防止因病致貧返貧。”省衛健委愛衛辦、扶貧辦主任王仲陽說。
全省各地結合當地情況,在推進健康扶貧中推出了很多好政策。蘭考縣衛健委主任吳國偉表示:“全縣所有醫療機構統一開設‘愛心病房’,實行‘三免兩優’,2017年以來全縣貧困群眾享受先診療后付費政策6.4萬余人次,免收住院押金25182萬元,實現了‘應免盡免’。”
2
實施精準救治,讓貧困人口看得好病
罹患大病、重病、慢病是因病致貧返貧的主要原因。健康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我省對貧困人口開展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簽約服務和重病兜底保障,實施精準救治。
截至目前,全省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病種由9種逐步擴大到30種,已累計救治14.4萬人,救治率達95%以上;鄉村醫生累計簽約服務貧困慢性病患者487萬人次;已有16.1萬貧困重病患者全部落實了醫療兜底保障政策。
西華縣遲營鄉孫莊村的貧困戶李二磊就是其中的受益者。曾經患有強直性脊柱炎和股骨頭壞死的李二磊只能在家臥床,家庭負擔沉重。健康扶貧政策給他帶來了“重生”。2017年7月,他被安排到縣醫院治療,后來又通過健康扶貧強直性脊柱炎救治工程轉到河南省人民醫院進一步治療,臥床8年多的李二磊終于站起來了。
“20萬元的治療費用通過新農合報銷、健康扶貧項目兜底,自己掏了很少的一部分。”李二磊說,如今,他從事電商行業,帶領更多鄉親走向致富之路。
村醫的走訪排查是提供精準救治的基礎。上蔡縣邵店鎮石佛村衛生室主任雷愛菊對全村居民的患病情況、身體狀況等了如指掌。“通過挨個走訪貧困戶,掌握了全村貧困患者的詳細情況,為給他們提供精準的公共衛生及醫療服務打下了堅實基礎。”雷愛菊說。
3
提升醫療服務能力,讓貧困人口看得上病
近年來,為方便貧困人口看病就醫,我省實施縣鄉村醫療機構“五個一”標準化建設項目,加大項目資金向貧困地區傾斜;累計為貧困地區培養培訓醫務人員6萬多人次;建設132個縣級臨床重點專科;實現遠程醫療覆蓋所有貧困縣。目前,全省貧困人口縣域內就診率達95%以上,基本實現了“大病不出縣”。
一批健康扶貧典型經驗叫響全國。鄲城縣整合縣域健康資源、創新體系,組建了4家緊密型醫療健康服務集團,實現人、財、物共管,責、權、利統一,推動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融合聯動發展。“2019年,全縣鄉鎮衛生院門急診人次同比提高96.44%,村級門診人次同比提高24.08%,貧困人口縣域就診率持續穩定在96.14%。”周口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鄲城縣委書記羅文閣說。
平輿縣創新實施了“互聯網+健康扶貧”模式,打通健康扶貧最后“一公里”。據平輿縣人民醫院黨委書記王鐵珍介紹,醫院建立了全縣“互聯網+健康扶貧”平臺服務中心,可開展遠程會診、遠程心電、遠程影像和遠程培訓等,全縣疑難重癥救治的比例明顯上升,基本實現了“大病不出縣”。(記者 王平 曹萍)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