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人生將登上銀幕
摘要: 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周志強老師說,《掬水月在手》是一部沉浸式紀錄片,運用電影視聽手段,給觀眾展示了葉先生的人生經歷,影片的結構十分巧妙地表達了葉先生不同階段的人生境界。
陳傳興導演的紀錄片“詩的三部曲”最終章《掬水月在手》在上海國際電影節和北京國際電影節都取得了不錯的口碑,目前豆瓣評分高達8.5分。該片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并將于10月16日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
“荷花”定檔海報藏深意
《掬水月在手》的拍攝歷時一年,輾轉亞洲、北美洲,足跡遍及北京、天津、西安、洛陽、香港、臺北、溫哥華、波士頓等十余座城市,其間對葉嘉瑩本人進行了17次深度訪談與拍攝,采訪了42位與葉先生相熟的人士,如作家白先勇,詩人痖弦、席慕蓉,漢學家宇文所安和書法家謝琰等。電影后期制作歷時兩年,終于在今年與觀眾見面。
近日,片方釋出“荷花”定檔版海報,海報以荷花為主題,反映了葉先生與荷花的淵源。葉先生生于六月第一天,父母為她取了小名——小荷子,故她平生對于荷花情有獨鐘,自少年時代便寫有詠荷之作。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意在表達葉先生雖然出生于亂世,但一直堅守自己的信仰,保持對古詩詞的熱愛。荷香裊裊,更猶如葉先生之詩音不絕,為古詩詞文化的傳播奉獻終身。海報中水墨畫與油畫的雙重風格,連接傳統與現代,呈現了葉先生不斷與時代并進的思想和譽滿海內外的大家風范及人生傳奇。
多位嘉賓學者盛贊影片
葉嘉瑩一生歷經戰亂、海外飄零,晚年回歸改革開放的中國,持續創作、傳承教學,重系文革中斷的古典詩詞血脈。在9月10日教師節當天,《掬水月在手》在葉嘉瑩任教的南開大學舉行特別放映活動,多位嘉賓觀看了電影并表達了對影片的感受。
著名學者戴錦華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聽過葉嘉瑩的課,影片勾起了她對古典詩詞受教經歷的回憶。戴錦華認為,葉嘉瑩經歷的不僅僅是人生的漫游和回歸,也是一段文化的摧毀、傳承與重構的過程。電影中的葉嘉瑩沒有呈現出悲情與負重,反而示人以柔韌、堅強、優雅的姿態,以詩詞的曠達渡過人生的艱困:“這是一個崇高的個體形象,同時又極端樸素和誠摯,我們看到了君子,而這個君子是一位女士。”
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周志強老師說,《掬水月在手》是一部沉浸式紀錄片,運用電影視聽手段,給觀眾展示了葉先生的人生經歷,影片的結構十分巧妙地表達了葉先生不同階段的人生境界。音樂人姚謙說,電影的配樂很有詩意,具有呢喃的美感。電影制片人、副導演沈祎指出,這是一部充滿寶藏的電影,不同的觀眾走進電影會有不同的路徑,也會有不同的感受。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