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安全人才發展白皮書出爐 技術咖受熱捧
摘要:看點3: 技術服務人員“最搶手” 調查發現,網絡安全從業人員的崗位分布最多集中在技術崗位,占比41.即使從事技術崗位的人員占比最多,技術服務人員的需求量還是居于最高位,達44.可見網絡安全企業不僅處于科技密集型行業,同樣也是人才密集型行業。(記者 尹江勇)
學生在校園內進行網絡安全宣傳。記者 鄧放 攝
學校組織同學們學習如何識別電腦詐騙行為。記者 鄧放 攝
與會嘉賓在鄭州網絡安全科技館體驗學習。記者 鄧放 攝
觀眾用手機記錄論壇干貨。記者 杜小偉 董亮 攝
9月15日,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網絡空間安全學科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論壇在鄭州網絡安全科技館舉行。圖為與會嘉賓在現場參觀。記者 鄧放 攝
目前網絡安全人才隊伍呈現哪些特點?網絡安全行業哪些崗位“最搶手”?9月15日下午,網絡空間安全學科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論壇發布《2020網絡安全人才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從多個維度對網絡安全人才培養和職業發展的整體形勢進行全面分析,為院校、企事業單位的人才培養提供借鑒。
看點1:
網絡安全行業正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
《白皮書》顯示,當前網絡安全從業人員的年齡最多集中在25—30歲,其次是30—35歲。同時,25歲以下從業人員占比較去年略有提高,網絡安全行業正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就職。其中本科學歷最多,占比為62.57%;碩士占比有所提高,為17.71%。
根據報告執行的數據分析情況,目前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這些主要特點:在校網絡安全人才中性別比例愈加趨于均衡,網絡安全學生中女性占比連續兩年緩慢上升;無論是在校網絡安全學子還是行業從業人員,均以參加各類網絡安全競賽為提升自身能力的主要渠道,充分體現了網安競賽“以賽代練、以賽促學”的作用;新基建的提出對網絡安全人才擇業觀影響較大,網安專業學生和從業人員均認為新基建將帶動網絡安全行業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和選擇機會;網絡安全專業的學生更傾向于選擇政府、高校等穩定性高的單位就業;網絡安全專業在校生及從業人員均認為疫情影響和新基建的開展,將導致企業更傾向于招聘研發和安服等技術性要求較高的員工。
總體來看,隨著更多院校開設網絡安全相關專業,且辦學模式不斷成熟,在校生的數量和質量均有提升,而各類網絡安全法律法規的出臺,以及新基建驅動的數字化業務所伴生的網絡安全需求,必將促進網絡安全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網絡安全人才培養良性發展。
看點2:
國企是吸納網絡安全人才的主力軍
網絡安全行業就業方向如何,企業更需要哪類人才?《白皮書》在網絡安全行業需求情況分析一章中提到,從用人單位的性質來看,國有企業占比最高,占總數的42%,其次是民營企業,占總數的40%,第三是外資企業,占總數的18%,說明國企是吸納網絡安全人才的主力軍。
從用人單位規模來看,中大型機構吸納網絡安全人才能力較強。其中,規模在1000—2000人的中型企業對網絡安全人才的需求量最大,占比約30.97%。
而從地域范圍來看,網絡安全人才的需求高度集中在北上廣等一線省市。北上廣三地的需求量之和占了總需求量的54.94%,超過了半數。這和北上廣聚集了大量的網絡安全相關的企業和機關有很大的關系。
從城市角度分析,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和成都的網絡安全人才需求量名列前五。
看點3:
技術服務人員“最搶手”
調查發現,網絡安全從業人員的崗位分布最多集中在技術崗位,占比41.3%;其次是研究和管理崗位,分別占比20%和18%。目前從事教育培訓和網絡安全咨詢的較少,分別只有3%和4%。這也說明,網絡安全從業人員主要以技術研究為主,體現了行業科技密集型特點。
此外,受疫情影響,網絡安全從業人員認為目前本單位缺乏的崗位人才主要分布于技術服務人員和研發人員。即使從事技術崗位的人員占比最多,技術服務人員的需求量還是居于最高位,達44.14%;研發人員和項目管理人員的需求量占比分別為34.08%和14.67%。可見網絡安全企業不僅處于科技密集型行業,同樣也是人才密集型行業。即使在疫情期間,網絡安全人才還是處于短缺狀態,因此,從事網絡安全技術方向的人才更好就業。(記者 尹江勇)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