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響京津冀》首演 用交響樂講中國故事
摘要:《故事三篇》由華人作曲家于京君和青年詞作家章立新聯手創作,通過京劇舞臺藝術展示塞罕壩機械林場集體、余留芬、焦裕祿等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跡,運用西方交響樂作曲技法和樂器,與京劇唱腔、舞臺表演巧妙融合。
9月6日晚,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推出的大型原創獨立交響樂作品《交響京津冀》在國家大劇院首演。《交響京津冀》從作品委約、創作排演到首演,時間跨度超過兩年。正如中央芭蕾舞團團長、藝術總監馮英在音樂會致辭中所說:“對長期以來致力于演奏芭蕾以及專題音樂會的中芭交響樂團而言,這無疑是在創新發展的實踐探索中又邁出的堅實一步。”中央芭蕾舞團音樂總監、著名指揮家張藝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用交響樂的語言去講述中國故事,這是我們每一個音樂從業者的職責。”
本場音樂會上演的三部新作分別是《寓言三則》《故事三篇》《交響三章》,觀眾領略到交響藝術與京劇唱腔、京韻大鼓、天津時調、河北梆子等戲曲曲藝的創新聯袂,令人耳目一新。一幅幅以濃墨重彩的交響筆墨描繪的中國優秀傳統寓言故事、優秀共產黨員先進事跡、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的疏朗畫卷,譜以動人的旋律,徐徐在觀眾面前展開。
《寓言三則》由近年來在國內外作曲大賽中屢獲殊榮的青年作曲家商沛雷創作,用極富現代感的交響樂語言講述“愚公移山”“女媧補天”和“神筆馬良”三個家喻戶曉的中國傳統寓言。《故事三篇》由華人作曲家于京君和青年詞作家章立新聯手創作,通過京劇舞臺藝術展示塞罕壩機械林場集體、余留芬、焦裕祿等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跡,運用西方交響樂作曲技法和樂器,與京劇唱腔、舞臺表演巧妙融合。同樣出自作曲家于京君筆下的《交響三章》堪稱本場音樂會的“點題之作”,也是貫徹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這一國家重大戰略,促進三地藝術融合、文化協同的具體實踐。在全曲結尾,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地方曲調巧妙結合、和諧交融,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將整部作品的氛圍推向激昂壯闊的最高潮,寓意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光明前景和美好未來。指揮家張藝與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加演了作曲家于京君創作的《進行曲》,昂揚堅定的節奏與朝氣蓬勃的律動也表達著藝術家們對于文藝創作“永遠在前進,永遠在路上”的決心。(記者 田婉婷 )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