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十大故事之一 范張雞黍話誠信
摘要:臨別時說:“待我百年之后要葬在你墳旁,好與兄弟長相相守。”死后,其子孫按照范式遺愿,另造一口棺材,內裝范式衣冠來到汝南,埋在張劭一側。把同學聚會成了炫富會,借朋友錢不還有理等等。
□王文遠
有一個成語故事叫“范張雞黍”,就出自咱駐馬店市汝南縣金鋪鎮。咋回事兒呢?那得從1800年前的東漢時期說起——
東漢時期金鋪本不叫金鋪,是叫張莊寨。張莊寨北門里有個青年秀才姓張名劭,字元伯,十幾歲時被舉薦為秀才。張劭知識淵博,為人和善,忠孝兩全,成為汝南一帶名士,二十歲被地方舉孝廉舉薦到京都洛陽太學讀書。有人要問了,啥是“太學”呀?太學是中國古代的國立最高學府,擱到現在來說,那可是培養干部的學校。張劭在太學與一個同學十分要好,此人姓范名式,字巨卿,是山陽郡金鄉縣人,知識淵博且為人親和,也是被地方舉孝廉舉薦來的。范張二人同窗三年,結為金蘭之交,范式年長為兄,張劭為弟。啥是“金蘭之交”?古人云:“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嗅如蘭”。所以金蘭之交是比喻朋友間的同心合意、生死與共啊!讀完太學,要各自回鄉等待入朝為官,二人動身之前把酒道別,范式說:“你我今日酌別,為兄隔年重陽節要到汝南張莊拜見高堂老母。”
兩年后的重陽節這天,一大早張劭就告訴母親說:“前年巨卿有約,今日來拜探母親,咱要殺雞煮黍,備好飯菜啊。”說到這里,要把啥是“殺雞煮黍”交代一下:殺雞自不必說,煮黍這個“黍”是啥?黍就是黍子,是一種糙米,擱到現在就沒人吃了,但在那個時候也算上等食物了。張劭家里很窮,又是殺雞又是煮黍,已經是超承受能力的招待啊!張母一聽,說:“孩子,時隔兩年之久,音信不通,且金鄉距此千里之遙,還能來得了嗎?”張劭知道母親不是小氣之人,說:“娘啊,巨卿是至誠君子,一諾千金,決不失信。”于是,母親就開始殺雞煮黍,張劭就坐在寨北門外的石橋上等候。快到正午時分,果見范式騎著白馬到來,風塵仆仆,日不錯影。
范式拜過張母,張家立刻端上酒菜,范張二人在門外大槐樹下的一個臺子上吃飯。兄弟二人推杯換盞,開懷暢飲,說不完的心里話,道不盡的相思情。
客住兩日后,范式方告別還鄉。
講到這里,故事還不算完。后來,范式出任京畿郡功曹史。而張劭呢,忽一日得了病,而且是越來越重,病越重越想念好友范式,就在臨終之際,口中還“巨卿、巨卿”呼喚不止。張劭患病期間,他的兩個好友郅君章和殷子征一直守在床前,聽到張劭一直呼喚范式,說:“眼下巨卿遠在京都洛陽,距汝南千里之遙,有我們兩個朋友在你眼前,你就別呼喚他了。”張劭嘆道:“我將要不久于人世,所幸的是床前有你們二位照料,遺憾的是臨終難能見到死友。”郅、殷二人說:“有我等日夜守候,侍奉湯藥,還往哪里找死友?”張劭卻說:“你二人為我的生友,巨卿才是我的死友啊!”說罷又喊,喊著喊著溘然離世。
張劭殯葬那天,天下小雨,當地百姓說,可能是蒼天為張劭鳴不平,只可惜好好的一個青年才俊,就是命太短了啊!
前來慰撫的州府官員,前來吊唁的親朋好友,還有張莊寨圍觀的百姓逾千人,冒雨前來送葬。就在送葬隊伍抬住棺材徐徐向前,走出寨北門來到小石橋跟前時,卻怎么也抬不動了。張母明白兒子的心思,手扶靈柩傷心地問道:“孩子呀,你是不是想念巨卿了啊?”說話之間,只見北方有素衣白馬急切趕來。范式見此情景立刻下馬上前,大叫一聲:“兄弟,哥哥來遲一步啊!”說罷手扶棺材號啕大哭,直哭得自覺天旋地轉,感動得周圍人人落淚。哭了一陣說話了:“兄弟,如今你我已是生死兩路,陰陽相隔,就此永別了吧!”然后手持哀杖,執拂而進,靈柩才開始慢慢前行。此情此景,送葬者千余人,無不為張劭英年早逝,為范式奔赴千里,主喪葬友之舉而感慨涕零!
說到這里有人要問了,遠在洛陽的范式是怎么得到張劭死亡音訊的呢?據說呀,就在張劭歸天的當天夜里,遠在洛陽的范式做了一個夢,夢見張劭披頭散發,足蹬木屐而來,并說:“哥哥,我今日已死,當七日之后埋葬。千里之遙,恐哥哥不知,故今日托夢于你,告知詳細,盼望你再看弟最后一眼。本怕耽誤你的公干,不想告知你,今日托夢實為情不自禁也。”聽到此處范式一夢驚醒,心急如焚。第二天一早就向太守告假。太守說:“是不是你太過想念,情急所致呢?”范式說:“我兄弟是個實在人,不會戲言的。”再三央求才告下假來。帶些盤纏和白絹,上馬直奔汝南。
由于主人心情急切,那匹白馬又極通人性,不用揚鞭自奮蹄,渾身上下,大汗淋漓,到家就倒下了。人們葬完張劭,又將白馬葬于張劭墓旁。
范式在張劭墳前植下松柏,守墳七日之后,告別張母,回了洛陽。臨別時說:“待我百年之后要葬在你墳旁,好與兄弟長相相守。”
果真如此。范式后來歷任荊州刺史、廬江太守,六十八歲歸天。死后,其子孫按照范式遺愿,另造一口棺材,內裝范式衣冠來到汝南,埋在張劭一側。
故事講到這里,忍不住要插上兩句話:時下有些人,在交友上,有錢是朋友,沒錢如路人。把同學聚會成了炫富會,借朋友錢不還有理等等。在做生意上,缺斤短兩,肉里注水,欺騙消費者。更有人以企業“破產”為由,甘當“老賴”等等。真是失德失信,為人所不齒!
而我們回過頭再聽聽,“范張雞黍”故事感人至深,驚天地、泣鬼神,更令后人念念不忘。常有一些善男信女和文人雅士在范張墳前焚香燒紙,并為范張墳和白馬墳添墳加土,以至成為兩個高大墓冢,人稱“信義冢”“白馬冢”。此事也感動官府,因范式是山陽金鄉人士,就將張莊寨更名為“金鄉鋪”,也將范張雞黍相待處命名為“雞黍臺”,范張相會的石橋命名為“信義橋”,并建造“二賢祠”一座,這幾個地方一并構成“范張千里期信處”。而千里之外的金鄉縣也有同一個故事,范式所在村也有范張冢,后人也將此村更名為雞黍村,現在叫作雞黍鎮,被稱為范張誠信發源地。現在,汝南和金鄉兩個縣結成了友好縣,且經常往來互訪,都在打造“誠信之鄉”呢!
正是:一言相約終不忘,兩地佳話萬年揚!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