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送爽 戲曲悠揚
摘要:“九九那個艷陽天來喲,十八歲的哥哥呀坐在河邊,東風呀吹得那個風車轉哪,蠶豆花兒香呀麥苗兒鮮……”唱完了豫劇,王玉蘭和同伴們又唱起了經典紅歌《九九艷陽天》。
文/圖全媒體記者李賀建
9月3日,記者在駐馬店兒童公園看到戲迷們正在表演(如圖)。他們雖非專業,但對戲曲的那份執著令人動容。
“劉大哥講話理太偏,誰說女子不如男……”9月3日9時許,在兒童公園,67歲的王玉蘭和同伴正聚精會神地表演豫劇《花木蘭》。
王玉蘭和同伴都是退休人員。“從2015年開始,最初是在小區內演唱,后來到了公園。”王玉蘭說,同伴們彼此約定,只要天氣好,每天上午9時,他們必定趕到公園一起吹拉彈唱。
現場記者看到,他們每人都自帶著茶水,此外,鼓架、二胡、音響、曲譜也都是自帶的。“我住在驛城新村,他們幾個離公園比較遠,平時都是騎著自行車趕過來。”王玉蘭說。
“怕聲音大了影響別人,我們把音響的音量調得不高。大家在一塊兒就是圖個樂呵。”王玉蘭說,同伴們每年每人出5元錢,用于道具養護,其他費用大家分攤。
“在公園唱戲,往小里說是打發時間,比打麻將更有益;往大里說是弘揚戲曲文化,響應全市文化強市的號召。”王玉蘭說,自從參加了街頭戲班,自己比以前更樂觀了。
“九九那個艷陽天來喲,十八歲的哥哥呀坐在河邊,東風呀吹得那個風車轉哪,蠶豆花兒香呀麥苗兒鮮……”唱完了豫劇,王玉蘭和同伴們又唱起了經典紅歌《九九艷陽天》。王玉蘭說,他們是戲歌結合,以戲曲為主,紅歌為輔。
不光在公園,驛城街頭處處都有戲曲聲。王玉蘭說,基本每個廣場上都有戲迷團隊,駿馬河邊也有,只要有地方,就能看到戲迷們獻藝的身影。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傳統文化、民族戲曲藝術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在我市“以文化城”城市建設規劃中,著力打造了“現代豫劇之父”樊粹庭的故里,并以樊粹庭為依據成功申報了“河南豫劇之鄉”;推出了南有皇家驛站、北有豫劇小鎮的建設項目,成為我市亮麗的文化名片。我市重點打造和推出的豫劇《皇家驛站》在黃河戲劇節上的精彩演出,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我市文藝界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展現了我市源遠流長的驛站文化和如今蓬勃發展的局面。結合豫劇《皇家驛站》在皇家驛站的演出,駐馬店實現了戲劇創作和文化旅游的有機結合。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