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做的新蔡:鄉愁里的地理記憶
溫培雅
余光中曾說:“將我與大陸隔離,我的漢魂唐魄也會永遠縈繞著那一片厚土。”人來人往的塵世間,很多人四處奔波、永駐他鄉。“生于斯,死于斯,歌哭于斯”似乎已是遙不可及的夢。但只要刻入我們血脈的文化基因還在傳承不絕,故鄉便仍是心靈安放的家園。故鄉是什么?是那一方山水,是永存心中永不褪色的畫卷;是那一縷鄉愁,是登樓極目時“雖信美而非吾土”的喟嘆。如果說家是一個人的心靈寄托,那么故鄉就是一群人的心靈歸宿。
新蔡是我去過最少的縣城,無他,路遙而已。印象中那是一座水做的城。新蔡和水很有緣。夏朝初年,炎帝裔孫、華夏鑿井術的發明人伯夷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為呂侯,在此地建立呂國。春秋時期(公元前529年),蔡平侯將國都由上蔡縣遷到古呂地,史稱新蔡國,新蔡由此得名。
山有仙則名、城有水則靈。新蔡境內有洪河和汝河,澗頭、河塢、關津、頓崗、練村、龍口這些鄉鎮的名稱都跟水有關,自然村莊叫洼、叫湖、叫塘、叫灣、叫潭的不下百個,如蛟停湖、馬蛟湖、代洼、閻洼、馮塘、吳灣、黃潭……《新蔡縣志》記載的蔡州古八景中,澗頭細雨、龍口新晴、戚橋陳柳、九溝漁唱、官津晚渡等都跟水有關。順流、逆流,大湖、小河,遠觀、俯瞰,新蔡的水和與水有關的地名,如一條文化的血脈,傳遞著一代又一代新蔡人的鄉愁。
再去新蔡,昔日的“洪水招待所”竟成了生態水城,新風新景讓人目不暇接。我們觀賞了龍口鎮的荷花,我們了解了頓崗鄉水晶大米的種植過程,我們見到了練村鎮綠色生態的稻花魚……新蔡之新,在于美麗鄉村新風之新,在于河流湖泊新景之新,在于時代變遷新貌之新。地生錦繡、水添風韻,獨特的地理位置使楚風徽韻、豫皖風情在這里水乳交融。東湖公園雅致、北湖公園秀美、南湖公園靈動,水水相連、各美其美。春聽鳥鳴、夏賞荷花、秋觀碧水、冬看冰雪,槳聲柳影、藕花深處、秋水長天、碧波如鏡。鄉愁踏波而來,泛舟而去,只留下絕句一樣的漣漪。
古人比喻一個人完美、謙遜,用“上善若水”,說一個人大度用“海納百川”,可見水與文化早已相伴相生,如影隨形。新蔡的地名文化在子路問津處棲息,在古街古巷中游走,在大呂書院朗朗的讀書聲中飛揚,在仁義巷千古佳話里吟唱,在洪汝河奔流不息的河水流淌。
地名不是簡單的一個名字,它記錄著山川地理,反映著歷史變遷,更承載著這片土地的春夏秋冬、民俗風情,也串起新蔡的歷史記憶。讀懂了地名便讀懂了新蔡。歲月更迭,有的地名是乳名,在一聲聲呼喚中延續下來;有的地名是曾用名,在歷史的長河里漸漸湮沒。梳理老地名其實就是梳理一座城市的歷史,里面沉淀著記憶里的故園舊影。隨之而來的,就是我們念念不忘的鄉愁。與鄉愁最直接的關聯,則是我們出生和生活過的地方——來自哪個城市,門前是哪條街巷,老家是哪個村莊,村頭是大柳樹還是小荷塘……因為地名,思念變得更加具體,鄉愁才有枝可依。
歲月無痕、水面留波。無數的歷史和傳說從新蔡縣的古城老巷中走進走出,一個個帶水的地名有了傳承的支撐,喚醒了人們對往事的記憶,也讓這座水城的前世今生定格在歲月的相機里。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