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戰“疫”路上的逆行者
摘要:疫情防控期間,平均年齡只有28歲的腫瘤科醫護人員,全天24小時堅守在抗疫一線,登記所有入院人員及陪護人員信息,詢問接觸史、排查流行病學史等,為患者和家屬初篩。她說:“作為醫護人員,就要不怕困難,越是危險越要沖在前面!”人們在逃離病毒時,你們卻奔向病毒。
文/付果果
2020新年伊始,當人們歡天喜地迎接庚子年的時候,新冠肺炎病毒悄然而來。這注定是個揪心的春節,而我們醫務工作者不僅是親歷者,更是記錄者。面對洶涌而來的疫情,醫院全體人員放棄休假機會,自覺返崗,隨時待命,幾乎每人都寫了請戰書,要求到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疫情防控期間我也寫了請戰書,加入門診預檢分診的隊伍。“您好,請您測一下體溫。”“請問您最近有沒有去過外省”“請問您有沒有發熱咳嗽等癥狀”“感謝您的配合”……這是每天在預檢分診點,我說得最多的幾句話,相同的話每天要重復幾百遍。只兩天時間,我的嗓子就啞了。可一想到疫情還在繼續,還有很多醫務人員堅守在第一道防線,我不敢退縮,晚上吃藥后第二天照常上班。
疫情防控期間,平均年齡只有28歲的腫瘤科醫護人員,全天24小時堅守在抗疫一線,登記所有入院人員及陪護人員信息,詢問接觸史、排查流行病學史等,為患者和家屬初篩。這些看似簡單的工作,她們每天卻要重復幾十遍,一絲不茍,仔細篩查。
我們科室的醫務人員劉培培,在疫情期間主動請戰,被安排在感染科工作。由于每日要反復洗手消毒,她白皙的手皸裂脫皮,讓人十分心疼。她們就是這樣用一雙雙脫皮的手,為患者筑起了一道生命的安全防線!科室主任更是一天都沒有休息,每天穿梭于病房;護士長每日忙碌于消毒液的配置、效果監測、地面的噴灑消毒、醫療垃圾入袋、整理環境和工作。她說:“作為醫護人員,就要不怕困難,越是危險越要沖在前面!”
放射科的同事,戰斗在抗疫前線,精準檢查、精準診斷。面對患者的DR、CT檢查及診斷和共體遠程影像會診等繁重的工作,放射科技術組的工作人員不僅要與患者近距離接觸,更要精準擺位、投照、掃描,不放過任何一個影像的異常信息,力爭做到精準診斷。他們工作時,連喝一口水、上一趟衛生間的時間都騰不出來,為群眾筑起一道牢固的健康防線。
醫院檢驗科也是離各類病毒最近的一個科室。他們每天“盯著”病毒、“握著”病毒,身邊“環繞”著病毒,每一步操作都有被感染的風險。檢驗科全體人員在做好防護的同時,加快檢測速度,他們時刻提醒自己,精力必須高度集中,打起十二分精神,不能出現絲毫差池。
致敬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是他們盡職盡責、盡心盡力,用自己的辛勞和堅守、奉獻和汗水織就了抵御疫情的嚴密防線。沒有他們的付出,就沒有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積極成效。他們在平凡又不平凡的崗位上詮釋著醫者的鐵骨柔情。
我想對所有參加疫情防控的我的同事們說:你們是平凡人,但疫情發生時,你們又如此地不平凡。人們在逃離病毒時,你們卻奔向病毒。你們戴著口罩,穿著厚厚的防護服,人們雖然看不清你們的臉,但我知道,在他們心中,你們是最美的、最可愛的人!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