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積極探索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新模式
駐馬店積極探索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新模式
從“心”出發 擘畫發展“心”藍圖
《河南日報》記者 楊曉東 本報記者 滑清泉 周 由
立秋處暑,上蒸下煮。8月20日,室外的天氣仍然悶熱。然而,走進西平縣盆堯鎮綜治中心,卻是一番溫馨清涼的景象。私密溫馨的談心室、擺著沙盤道具的心理測量室、供拳打腳踢的情緒宣泄室……這里開展專業化社會心理服務的設施一應俱全。
在如今的駐馬店,解矛盾有心理疏導、考試前有心理測試、離婚前有心理干預……社會心理服務貫穿于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
“正心為治國之道,積極乃發展之源”。心理健康作為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廣大人民群眾幸福安康,影響社會和諧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近年來,駐馬店堅持把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作為推進健康駐馬店建設的重要抓手,成立了以市委書記陳星任組長、市長朱是西任常務副組長的駐馬店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領導小組,牢牢把握問題導向和工作導向,按照預防為主、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的原則,強化黨委、政府領導和部門協作,探索建立社會心理服務疏導和危機干預管理機制,建立健全服務網絡,加強重點人群心理健康服務,強力推進駐馬店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持續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讓高質量跨越發展和全面小康社會成色更足。
被確定為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全市所有縣區均被確定為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縣、連續5年被評為全省平安建設先進市……駐馬店多年的持續發力終有所成,一套積極探索具有駐馬店特色的可復制、可移植、可持續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新模式已呼之欲出。
構建社會治理“心”體系
社會治理,要預警在先,從源頭上預防問題的發生,這就需要建設一套成熟完善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面對這個專業性強且無任何經驗可借鑒的新課題,駐馬店迅速統一思想、精準切入,按照“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綜治牽頭、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指導思想,針對社會心理服務對象建立三級管理、防護制度,建好領導隊伍、管理隊伍、專業隊伍和志愿者隊伍,建立完善預測預警、社會心理服務、心理疏導、源頭預防、危機干預等關鍵機制,把握住宣傳普及、收集信息、排查篩查、疏導服務、救治救助等重點環節,全面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
不僅如此,駐馬店還將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納入精神文明建設,重要指標列入健康城市、平安單位和文明單位考核內容,并出臺有關政策,把加強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列入惠民工程。聚合力、凝眾智、齊推進,截至2019年底,駐馬店共有199個鄉鎮(街道)建立了心理咨詢室,全市縣、鄉、村和各行業單位建成心理咨詢室5401個。
綜治中心的“平臺”作用不斷拓寬、網格化管理的“底座”作用不斷夯實、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撐’作用不斷強化、人才隊伍的“主力”作用持續發揮……一張社會心理服務網絡在駐馬店建立起來,將社會心理服務的陽光送到社會各個層面、每個角落。
“解決好‘心’問題,就要構建好‘心’體系。”駐馬店市委副書記、市長朱是西說,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必須著力夯實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根基,持續推動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深入、持久開展。
完善心理服務“心”機制
8月20日,家住駐馬店經濟開發區的殘疾人快遞員宋建宇正在努力將快遞搬到三輪車上,只有一條腿的他每年可攬件五萬件。
“四年前因為意外截肢時,我幾乎喪失了活下去的勇氣。而如今,我只想好好干,爭取明年開一家‘菜鳥驛站’。”談及生活和心理的變化,宋建宇告訴記者,在他最落寞的時候,殘聯工作人員、基層網格人員、志愿者輪番為他進行細致的心理服務,讓他重拾生活信心。
解了心結,心安和諧。新時代的群眾訴求大多是利益和心理欲求的相互交織,就需要不斷完善心理服務機制,全力做好正面引導和疏導化解。
近年來,駐馬店著力搭建社會心理服務展示舞臺,培育本地心理服務骨干隊伍,促進形成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多方受益的長效運行機制。探索開展“駐馬店市心理服務宣講活動”,接受156名來自社會各界、各行業的優秀心理服務工作者及志愿者申請,組成公益性科普和技能培訓團隊——“駐馬店市心理服務宣講團”。
該宣講團發揮自身專業特長,廣泛開展科普培訓工作,免費向全市公眾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傳授簡易實用的心理服務技能,推動形成了“關注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健康、重視心理健康、知曉社會心理服務、參與心理服務”的社會氛圍。自今年6月17日開展宣講活動以來,該宣講團先后在黨政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等場所開展30余場次宣講活動,取得了良好社會效果。
不僅如此,駐馬店還將心理服務全面融入殘疾人工作中。結合殘疾人工作特點,駐馬店認真履行“代表、服務、管理”職能,積極倡導“殘疾不殘廢、身殘志不殘”理念,建立健全心理服務組織管理、技術指導和服務網絡,創新心理服務模式,有效激發了廣大殘疾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去年以來,駐馬店為全市10392名殘疾人提供了服務,服務率達99.65%,受到廣大殘疾人及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筑牢疫情防控“心”防線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洶洶來襲,在抗擊疫情的戰斗中,看不見的敵人除了無形的病毒,還有人們心理創傷和危機。
疫情期間,為扎實筑牢抗疫防線,駐馬店及時將心理危機干預納入疫情防控整體部署,開辟疫情防控的第二戰場。一條高效閉環、高速運轉的“心”防線建了起來。
駐馬店市12345政務服務熱線及時開通心理服務專線,組建了一支以接受過心理熱線培訓的心理健康工作者和有突發公共事件心理危機干預經驗的志愿者為主的專業心理援助熱線隊伍。疫情期間,通過熱線來電,駐馬店對受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的重點人群實施緊急心理危機干預,對全市9000多名來電者提供心理援助服務;對疫情期間的確診患者、疑似患者、發熱人員、密切接觸者、醫護基層防控人員等3100多名重點人群實施緊急心理危機干預,并對該市139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及密切接觸人員進行了跟蹤隨訪;通過駐心微信服務群推送心理健康知識1000多條,有效增強了群眾自我防護意識和社會信心。
在此基礎上,駐馬店還抽調45名專家骨干技術人員組建心理救援醫療工作隊,針對心理熱線受理的部分重點人群和對受疫情影響的重點人群實施危機干預,并利用基層村(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現有微信群,層層建立形式多樣的駐心服務微信群,開展疫情防控心理服務工作。
不僅如此,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期間,駐馬店大力開展“社會心理服務進企業”活動,通過線上和線下服務,全力幫助復工復產企業員工平和心態,積極為企業和員工提供科學有效的心理支持和行為指導,及時幫助員工緩解壓力,提升心理能力,守護員工心理健康。
“唯有心安,才有民安。”駐馬店市委書記陳星說,只有不斷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積極引導和改善個人、群體和社會的情感和行為,才能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為高質量跨越發展提供堅實的精神支撐。
責任編輯:何依帆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