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民營滬劇團10部原創新編作品盡顯“根深葉茂”
摘要:文慧滬劇團大型原創滬劇《心歸何處》聚焦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的宏大歷史背景,描寫了一對母子十幾年的舐犢情深和人間大愛,展現了人與城市的羈絆、人與時代的深切關照。
文藝繁榮的上海,最接地氣、最受市民喜愛的劇種是哪個?上海市演出行業協會經過一年的調研排摸給出答案——是滬劇。在上海300多個民營院團中,滬劇團數量、演出場次高居首位,加之活躍在基層社區的一大批滬劇演唱隊、滬劇社團,他們活躍于商演舞臺,也服務于里弄街道,深受廣大上海市民觀眾的喜愛。
從今日起,由上海市演出行業協會主辦的上海“首屆滬劇月”展演活動正式拉開帷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文慧滬劇團、新東苑滬劇團、勤苑滬劇團、彩芳滬劇團、紫華滬劇團、九瀚滬劇團、滬林滬劇團、民樂滬劇團、海天滬劇團、隴韻滬劇團——來自全市10家民營滬劇團的10部原創新編作品將集中演出一個月。其中,既有多年參加上海市優秀民營院團展演的“老將”,也有誕生不久卻已經在觀眾心中樹起口碑的“新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以原創或新編的方式,演繹老百姓的生活,講述打動人心的故事。
來自民間、扎根基層、服務百姓,在市區鄉間煥發勃勃生機
“上海是國際化的文化大碼頭,新興文化表演樣式層出不窮,但滬劇觀眾并沒有流失。”上海市演出行業協會會長韋芝說,“滬劇的根深葉茂確實是得福于‘土壤’好!”作為上海本土的非遺劇種,滬劇擁有得天獨厚的培植土壤,“但傳承好這門藝術,離不開人才接力和創作續力”。
今晚在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首部亮相的作品是勤苑滬劇團原創滬劇《銀杏樹下》。該劇在此前已經試演十余場,精簡后的“社區版”更是深入基層,請觀眾品評20多次。勤苑滬劇團團長王勤與主創團隊仍在精益求精,不斷調整舞臺呈現。“有熱心觀眾來電指正,插秧的動作應是一前一后,而不是一左一右,我們的表演有不合理之處。”王勤說,觀眾是作品真正的“老師”,一部合格的舞臺作品要經得起一次次地檢驗,在不斷演出中打磨修正,趨于成熟。正是抱著這樣的創作態度,勤苑滬劇團在近20年的發展中,得到越來越多市民觀眾的青睞,成為各區文化配送菜單上的“必選”,每年深入全市200多家基層單位,將滬劇藝術送到老百姓的家門口。
今年,全國有超四萬名醫務人員支援湖北。為向奮斗在抗疫一線的巾幗英雄們致敬,新東苑滬劇團打造了首部抗疫題材滬劇《玉蘭花開》。由于某些情節需要演員佩戴口罩與護目鏡表演,考慮到話筒音質會受到影響,新東苑滬劇團團長沈慧琴與主創團隊們反復做實驗,最終為舞臺定制出專用的口罩。 “換服裝也是一大難點,平時后臺換裝幾十秒就要完成,但這次防護服穿不好,就要耽擱一兩分鐘。”沈慧琴向記者說起創作中的種種細節,正是這些“小”處,折射出作品的品質。
“身邊的故事”成為創作熱點,展現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
令人欣喜的是,一批上海優秀民營滬劇團在創作中不斷進取,逐漸擺脫單一的流派唱腔翻唱,“身邊的故事”成為近年來創作的熱點。“上海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資源,這些‘文化基因’并不僅僅是存在于博物館、文史館中的史料,它們恰恰就是流傳于身邊的鮮活歷史和記憶。”文慧滬劇團團長王慧莉說,“滬劇不只是根深葉茂,還要花開爭艷、碩果累累。‘滬劇月’搭建的這個平臺,將進一步助推滬劇藝術的創新與傳承,讓本土戲曲創作與時代同呼吸、與人民心意相通。”
比如,民樂滬劇團推出的 《板橋霜》,講述抗戰時期閔行地區地下黨為了民族正義而甘愿拋頭顱、灑熱血的故事。隴韻滬劇團通過一部《相約梅家弄》,藝術再現了梅隴地區革命歷史斗爭史詩和地方人文風情。紫華滬劇團的《華家兒女》則以華漕人民抗日的真實史實為創作藍本,再現平民英雄的悲歌……這些原創新編滬劇作品不僅傳承發展了申曲的一腔一調、一招一式,也在展現上海紅色文化的同時,讓觀眾獲得了對黨和國家更深的歸屬感。
地屬三林地區的滬林滬劇團成立于2015年,是當地首個成立的民營劇團。去年,劇團推出原創作品《人間自有真情在》,連演50多場——圍繞親情的感人敘事,對人心向善的藝術刻畫讓觀眾很受觸動,而劇中人物捧出的三林特產“老八樣”,更讓觀者會心一笑,既充滿了濃郁的“家”的味道,也體現了當地文化和海派特色。
文慧滬劇團大型原創滬劇《心歸何處》聚焦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的宏大歷史背景,描寫了一對母子十幾年的舐犢情深和人間大愛,展現了人與城市的羈絆、人與時代的深切關照。來自松江九亭的九瀚滬劇團更具歷史發掘的眼光,將民間傳說《孟姜女》“舊曲新唱”,站在時代的角度進行重新詮釋。(記者 童薇菁)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