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陽縣馬谷田鎮河南村采訪手記
小山村 大變化
——泌陽縣馬谷田鎮河南村采訪手記
記者 巫兵 吳波
盛夏時節,驕陽似火。8月6日,記者冒著酷暑,走進了泌陽縣馬谷田鎮河南村,站在村委會的位置向四周望去,山下的果樹和周邊的人家盡收眼底。“余書記,今天我們來主要想了解一下近年來河南村的發展狀況。”記者和馬谷田鎮河南村黨支部書記余永立寒暄過后,就直奔主題。
眼前這位黝黑的泌陽漢子,個子雖然不高,但眼神中透露著堅毅,作為河南村的領頭人,余永立堅持務實的工作作風,一邊積極聯系項目,一邊盡快讓項目落地生根。
該村除了傳統的梨、桃等果樹種植之外,還積極引進污水糞便處理項目,該項目很快建成并開始運營,日后將會為該村帶來清潔能源的循環利用,真正實現生態治理的綠色可持續發展。遠遠看去那白色的沼氣存儲罐、黃色的垃圾降解罐在山坡上格外引人注目,未來這將是該村及周邊村的生活能源供應中心。
石英石加工扶貧車間就在不遠處,余永立一邊介紹,一邊帶領大家走進車間參觀生產的各個環節,為了防止高溫中暑的原因,上午工人們沒有開工生產,我們看到那晶瑩剔透細沙狀的石英石粉狀產品,被一大包一大包堆垛在倉庫里。“這一包就是一噸多,大的可以裝近兩噸。”年輕的車間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這些材料是生產人造大理石的原材料,現在一噸價格在700多元,這兩天就可以發貨了。”
旁邊的幾個工人正趁著生產空閑,修理維護生產設備。看完扶貧車間,記者又馬不停蹄趕往香菇大棚里去采訪,香菇產業是泌陽縣農產品發展的支柱產業,河南村及時搶抓機遇,鼓勵村民搞活香菇培育這一優勢產業。“一袋菌棒成本在2.5元左右,稍微上點規模的種植戶弄個1萬多袋,年收入不就上去了。”說起香菇種植,余永立自信滿滿。多種生產模式發展,搞活農村經濟,因地制宜增加農民收入才是脫貧的關鍵因素。
村委會旁邊的山坡上,是村民余忠德承包種植的果園。余忠德向記者介紹,從當初的30畝發展到現在的200多畝,種植有油桃、豐水梨等6個優質品種。據了解,豐水梨這個品種含糖量很高,口感極佳,這種梨沒有果渣,很適合老人和孩子的口味兒。“去年收入有20多萬元,還算可以。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再加上前段時間的雨水原因,油桃的產量受了很大影響。”余忠德一邊講著果園的情況,一邊和記者算著經濟賬,“今年的梨收成還行,疫情原因,銷售沒有往年好。”為了解決水果儲存的難題,余忠德還投資十幾萬元建了一個的冷庫。作為該村的果樹種植行業,這一直是他們的主導產業、優勢產業。
挑戰和機遇并存。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也催生了新的行業崛起,“直播帶貨”成為新的銷售模式也走入了河南村。從余永立口中得知,他們村有一對夫妻搞起了“直播帶貨”,現有粉絲量幾十萬,是當地實打實的“夫妻網紅”,這一說,大家迫不及待地趕往“網紅”家看一看,可不巧的是夫妻二人被邀請去正陽縣了,雖然未能見到這對夫妻,從他們的直播間和倉庫里看到,各式各樣的待售商品琳瑯滿目,可以想象這是多么忙碌的工作環境。“下一步,村里準備想辦法成立電子商務中心,邀請他們夫妻二人加入,利用他們的人氣,為本村的優勢產品拓寬銷售渠道。”余永立又“打”上了這對“夫妻網紅”的主意了。
談起河南村未來的發展,余永立說:“我們村打算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規劃實施,打造一個集游玩、度假、娛樂于一體的休閑生態觀光中心。”
采訪結束時,記者看著山坡上一排排果樹郁郁蔥蔥,遠處的項目工地上一派忙碌的景象,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一幅鄉村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責任編輯:王森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