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輿縣東皇街道:芝麻花開 節節攀高
摘要:又是一年芝麻花開時,蔚藍的天空下,一眼望不到邊的芝麻田,芝麻葉綠油油的,撲楞著,芝麻花如同一只只小喇叭,花香馥郁,節節綻放,芝麻梭飽滿瑩潤,泛著清亮光澤,一派勃勃生機。
駐馬店網訊(記者 田瑞德 通訊員 閆天璞 賀志勇)又是一年芝麻花開時,蔚藍的天空下,一眼望不到邊的芝麻田,芝麻葉綠油油的,撲楞著,芝麻花如同一只只小喇叭,花香馥郁,節節綻放,芝麻梭飽滿瑩潤,泛著清亮光澤,一派勃勃生機。
“基層黨建是基礎,人才回歸是引擎,鄉風文明是標尺,只有走好這三步棋,鄉村才能全面振興”,這是平輿縣東皇街道廣大干部群眾在黨的富民惠民政策的引領下,結合實際探索總結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經驗之談。
蔡營社區劉橋村群眾用上了地下排水系統,抽水馬桶取替了茅房,群眾過上了比城市還要舒暢的田園生活;林果產業、傳統小磨香油、有機蔬菜種植、鄉村旅游、飲食服務業,各農業社區集體經濟各具特色,村集體經濟帶動群眾撕掉貧困標簽;好丈夫郭國征24年不離不棄守護老伴、如母長嫂雷小雙15年悉心照顧癱瘓的小叔子、好女婿李偉照料岳母30多年如一日,東皇一直在上演孝老愛親的感人故事,隨鄉風文明建設的推進,成為大家紛紛學習的好榜樣。
“黨建工作有特色、有亮點,才能推動街道各項工作創一流、見實效,為建設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鄉風正的美麗東皇提供堅強組織保障和智力支持!”平輿縣東皇街道黨工委書記吳志介紹,近年來,東皇街道全體黨員干部著力于保穩定、促發展、抓黨建、惠民生,并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全局,全街道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政治生態風清氣正,人心思進的干事氛圍不斷鞏固。
狠抓黨建 引領服務理念比趕超
夏日炎炎,驕陽似火。在車間,在地頭,東皇街道8個駐村第一書記正在熱火朝天的為帶貧企業和合作社的產品代言。段營社區的芝麻系列產品、大王寨社區的精油皂、蔡營社區的無花果酒、張營社區的大西瓜……,一位位第一書記變身“銷售員”。他們依托互聯網經濟新業態,以手機屏幕為切入口,以特色農業為推介著力點,通過互聯網積極為本地農產品代言,推動本地農產品實現布局區域化、生產專業化、建設規模化、管理企業化、產品品牌化,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東皇街道黨工委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和駐村第一書記的作用,由派駐單位黨支部和幫扶單位黨支部,搭建“共建班子、共帶隊伍、共促產業、共惠民生、共樹新風”新平臺,以組織共建促使“干部受教育、群眾得實惠、支部共提升、城鄉同發展”,推動農村脫貧致富,推進鄉村振興。在黨建的引領下,東皇街道創新走出一條“黨支部帶領、支部書記和第一書記帶頭、黨員帶動、機制帶路”富民惠民新路子。
芝麻花開,美好生活節節高。近年來,東皇街道牢固樹立“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理念,以脫貧攻堅統領全街道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抓黨建、聚合力、創一流、促發展,街道全體黨員干部激情拼搏,繪就了東皇趕超崛起的新畫卷,主要體現在:凝心聚力,推動了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調優結構,推動了縣域經濟向高效融合發展;精心打造,推動了城市建設向高品質提升;注重環保,守護了綠色發展的“生態底線”;心系民生,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支持和認可。全街道干群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確保高質量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確保“抓黨建,促脫貧”取得實效,在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時,同步開啟走鄉村振興之路,為建設好“四美”幸福新東皇奠定扎實的社會基礎!
人才回歸 引領農村經濟展翅飛
“俺做夢也沒想到能和城里人一樣,莊兒里也有了下水道,再也不用上‘茅房’了!”平輿縣東皇街道蔡營社區劉橋村村民劉小會指著剛剛啟用的抽水馬桶開心的說。
蔡營社區成功人士張現軍,致富不忘家鄉,2018年1月回鄉任職,被群眾推選為蔡營居委主任,傾力回報家鄉。他緊緊圍繞實現農村“四美鄉村”目標,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活動,加強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積極推進“廁所革命”,全面助力鄉村振興,深受蔡營社區黨員群眾擁護,2020年5月被街道黨工委任命為蔡營社區黨支部書記。
提起張現軍,蔡營社區有口皆碑。劉橋村地下管網工程只是張現軍的一個試點,自己出資110多萬元,開挖下水道3365米,修建窨井49個,采用農戶下水道直接排放,管道集中收集、大柵格化糞池統一處理等模式,他要徹底解決農村廁所污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處理問題,開創農村坑塘整治加廁所改造,使之變成人人向往的田園生活的農村新景象。村民張紅軍說:“我們愿意跟著他干,因為他真的在為群眾謀福利,自己先掏腰包干,沒啥說的,我服!”
“如今,俺村變得跟縣城一樣干凈,環境越變越美,裝上了路燈,建起了文化廣場,鄉親們日子真是越過越開心。”村民劉書平高興地說。
“好黨員帶動一片,好支書帶富一方。”吳志由衷的說,“鄉村振興,人才為先。”
花開無言,默默奉獻。鄉村振興,要投錢、投物、投人,尤其是要吸引社會各界到農村來建設農村。鄉村振興呼喚“能人回歸”。吳志和街道一班人通過召開鄉土人才懇談會、鄉土人才選儲民主測評會,發放邀請函等形式,通報家鄉發展情況,為他們講解返鄉創業的優惠政策,征求意見和建議,共商家鄉發展大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蔡營社區成功人士張現軍、劉凡社區成功人士劉運長,原平輿縣宏豐汽車城董事長,現劉凡社區黨支部書記等,成功不忘家鄉,積極返鄉創業、回村任職,為家鄉發展建言獻策、貢獻力量。東皇街道率先開展鄉土人才選儲工作,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拓寬村級后備人選渠道,培育和發現更多優秀鄉土人才,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聚力推進鄉村振興。
權衡利弊 引領變廢為寶新理念
“你瞧,以前村小前面是條臭水溝,旁邊是兩個垃圾坑,每到天熱的時候,蚊蠅亂飛,臭氣熏天,學生都跑完了。”東皇街道李莊社區支部書記崔新生說,“現在村里的坑塘改造好了,村里建成了小游園,村民們經常到休閑長廊散步,在健身器材上鍛煉身體,休閑聊天,看花賞景,孩子們也紛紛回來了,心里甭提多高興了!”對于這種變化,崔房莊、梁莊村民看在眼里,美在心里。
崔房莊、梁莊的變化,是近年來吳志一班人結合東皇街道實際,因地制宜,因“坑”制宜,把廢舊坑塘改造與壯大村集體經濟,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實施分類治理改造,走出了一條變害為利、變廢為寶、一舉多得的新路子。
保障農村群眾“住有所居”的剛性需求,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由于歷史原因,東皇街道農村建設用地面臨著農村集體經營性用地和農村宅基地可使用面積較少而無法滿足鄉村經濟發展和農村宅基地建設的需求等諸多問題,造成很多村民持續上訪、訴求解決宅基地,成了鄉村兩級“老大難”問題,干部煩、群眾怨。
整治需要規劃,實施需要資金。盤活農村集體資產,通過塘坑綜合治理與治理溝、坡、坎、閑相結合,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堅持走“四議兩公開”之路,有條件有償取得新增宅基使用權。在確保不影響村內排水的前提下,對本村坑塘采取挖大填小整理宅基地,公開拍賣,將拍賣的款項納入村集體經濟,用于村內人居環境整治、道路整修、鄉村綠化、路燈安裝、重塑給排水、打造小廣場小游園等公益事業,讓傳統農村告別臟、亂、差,實現凈、亮、美。既解決了部分村民的宅基地需求問題,又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還解決了美麗鄉村建設的經費保障問題。同時,街道采取成效評比,以獎代補,充分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完善居民公約,提升居民自治能力,打造舒適宜居美麗鄉村,實現鄉村振興。
花開無語,是成熟的蛻變。“建設家鄉美,‘坑’出新模式。坑塘治理不僅改善了環境,村民還收獲了沉甸甸的實惠,人民群眾有了幸福感、獲得感,廣大群眾交口稱贊。”吳志欣慰的說,“通過坑塘整治,改變了坑塘周邊臟、亂、差的現象,實現了村容整潔,使原來廢棄的坑塘變成了景觀水面。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構建生態農村和宜居鄉村將起到積極作用!”
鄉風文明 引領孝老愛親新風尚
“祝您生日快樂!祝您生日快樂!”,2020年1月13日,東皇街道高營村老人郭劉氏迎來100歲生日,女婿女兒早早就張羅好了給老人過大壽的事兒,在外地工作的外孫們也都帶著妻兒趕回家中,四代人歡聚一堂,溫馨快樂。親朋好友、街坊四鄰和社區干部也都紛紛前來祝賀,共同為老人唱起生日快樂歌。
“老人之所以能活到現在,全靠她有一個好女婿,他30多年如一日細心照顧岳母,就像照顧自己的親娘一樣”,采訪得知,百歲老人在高營村并不多見,提及郭劉氏老人的長壽秘決,街坊鄰居就給出了答案,那就是因為老人有一個好女婿。
“中,小雙真中!村里老少爺們沒見她給誰紅過臉,人實在,心眼好,對老人也好,尤其是對她的婆兄弟,那真的是像待自己的親兄弟一樣,沒得說哩。”花開的時候,走進東皇街道張營社區11組,說起雷小雙,村民無不交口稱贊。
雷小雙是張營社區張營11組居民,大家眼中的好嫂子、好媳婦、好母親,今年75歲了,原本應該享受幸福的晚年的生活。誰能想到,寒來暑往,她用整整十五年的時光,無怨無悔、悉心照顧癱瘓的婆兄弟,演繹一個長嫂如母的動人故事,美德在四鄰八方傳揚。
陽光明媚的日子或農忙時節,在田間,在地頭,時常見一瘦小的老漢用三輪車推著老伴,緩緩前行,不離不棄。老漢名叫郭國征,生于1950年10月,中共黨員,家住東皇街道張廟社區任樓10組。
愛心是可以傳承的!郭國征24年不離不棄地守護和照料老伴,從家里的頂梁柱到古稀之年,為愛堅守、無怨無悔,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人間大愛,感染著家人,感動著鄉鄰,傳遞著淳樸的民風,推進著鄉風文明建設。
花開無聲,滋潤心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風文明是重要內容。加強鄉風文明建設,能夠讓咱們居民的生活更加幸福安定,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致富路上也更有奔頭。”近年來,東皇街道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破除農村鋪張浪費、炫富攀比、大操大辦、薄養厚葬、封建迷信、賭博敗家等各種陳規陋習和不良風氣,樹立誠實勞動、勤勞節儉、崇尚科學、講究衛生、孝敬父母、鄰里和諧等文明健康的鄉風民風,改善農民精神風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推動實現鄉風民風正起來、人居環境美起來、文化生活興起來。吳志動情的說,“人民群眾的利益高于一切,我們的黨員干部在不同崗位上奮斗拼搏、默默奉獻、忘我工作,目的是讓群眾住上好房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過上好日子!”
“瑣事雜事群眾利益無小事,耐心用心百姓冷暖要關心!”東皇街道全體黨員干部,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發展全局,著力保穩定、促發展,抓黨建、惠民生,全街道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人心思進的干事氛圍不斷鞏固。
花落無聲,是明天的承諾。“責任是一種擔當,一種約束,一種動力!”吳志深信,勤勞、智慧、不甘人后的東皇人民,在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帶領下,堅持以農為本,以產為核,以人為魂的發展理念,推進現代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農技服務、鄉村旅游與美麗鄉村建設的有機融合,引領農業、產業、鄉村、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堅持特色產業與鄉村振興兩輪并驅的發展目標,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民職業化、農村景區化、社區城鎮化。建設生態東皇,魅力東皇,文明東皇,和諧東皇的目標就一定能夠早日實現!
責任編輯:魏甜甜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