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陽 紅土地上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摘要:同時,泌陽縣堅持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與生態鄉村建設、脫貧攻堅、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建成生態鄉村34個、森林鄉村18個、文明村鎮208個,102個貧困村建成了“四美鄉村”。
駐馬店網訊(記者 侯偉峰 通訊員 曲生智) 這里是鄂豫邊省委成立地、發展地、戰斗地。作為大別山革命老區,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革命志士寶貴的鮮血,留下了革命前輩的光輝足跡,留下了泌陽人民支援革命、不屈斗爭的崢嶸歷史。在革命老區精神激勵下,近年來,泌陽縣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正以打造“四美鄉村”為抓手,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繪就新時代美麗鄉村新畫卷。
銅山鄉焦竹園村曾是中共鄂豫邊省委機關所在地和鄂豫邊紅軍游擊隊駐地,從焦竹園、鄧莊鋪發展起來的革命根據地最終成為抗日戰爭時期南方八省新四軍主要革命根據地之一,為新四軍輸送了大批軍政干部,新四軍四師、五師以他們為骨干組建起來,成為抗日的重要力量,也為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泌陽縣黨史研究室主任郭曉勇介紹,1927年11月成立了第一個黨支部,1928年11月成立了泌陽縣委,1934年11月紅軍長征途經泌陽縣,泌陽縣給予大力支持。1935年8月,紅二十五軍長征后,播下的革命火種得以發揚光大,鄂豫邊省委在這里成立。鄂豫邊省委在這里指揮了3年游擊戰爭,泌陽縣成為3年游擊戰爭時期的腹心地帶。抗日戰爭時期,這里曾作為新四軍老八團的重要兵源地;解放戰爭時期,當地群眾在黨的領導下踴躍支前,為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
多年來,隨著上級對紅色革命老區的關注,扶持力度明顯加大,其中鄂豫邊省委舊址得到修建,焦竹園村的村室、村貌等得到明顯改善。群山環抱中,氣勢恢宏的焦竹園鄂豫邊革命紀念館南側,是一排排的二層小樓,按照規劃編制,這里是占地面積621畝的焦竹園新型農村社區。全部建成后,該社區可容納1299戶,居住人口5500人。
盤古鄉李店村及周邊村曾是紅軍臨時居住地,泌陽縣新四軍研究室馬榮光講述了一個感人的細節:群眾不但讓紅軍戰士住到家里,還提供了席和鋪蓋。為了感謝群眾,紅軍第二天早上走之前,都會悄悄地為村民打掃院子、打滿缸里的水……
近年來,盤古鄉以“四美鄉村”建設為抓手,把人居環境改善與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結合起來,大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在盤古村、二郎村等紅軍途經地建設“四美鄉村”示范點。
盤古鄉有關負責人說,該鄉已投入近3000萬元,對紅二十五軍長征途經的盤古、二郎、臥牛山等5個村進行了硬化、綠化、美化和亮化以及文化建設,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方便了群眾生產生活,提高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村村有美景、處處有亮點,如今的盤古鄉,村莊環境面貌煥然一新、村風民俗更加文明,老區群眾的生活也有奔頭了。盤古村村民王信卿說,路修好了,交通方便了,環境美了。
在紅色革命精神的洗禮下,近年來,泌陽縣持續把“四美鄉村”建設作為重要抓手,強化領導、科學規劃,按照保鄉村特色、保民族文化、保自然風貌、保生態環境的要求,圍繞“一村一景、一景一色”的目標,高標準制定了《泌陽縣“四美鄉村”建設整體規劃》。通過大力推進垃圾清理、污水治理、農村戶廁改造、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工作,實現“三無一規范一眼凈”目標,并充分挖掘資源優勢、文化特色,著力打造“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格局。利用盤古文化,著力打造了具有人文特色的百神廟村;利用秀美山川和果樹產業,打造了生態秀美的馬谷田鎮河南村。
同時,泌陽縣堅持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與生態鄉村建設、脫貧攻堅、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建成生態鄉村34個、森林鄉村18個、文明村鎮208個,102個貧困村建成了“四美鄉村”。通過“四美鄉村”建設的持續推進,全縣已相繼建成了102個綠、亮、凈、美、暢的村莊,充分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如今,在泌陽縣,一座座環境整潔、景色優美、產業興旺的美麗鄉村映入眼簾,一幅幅宜居宜業的鄉村振興畫卷徐徐展開。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