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參·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河南駐馬店:市民的“面子”和城市的“里子”
摘要:今年52歲的趙東林是文明路社區名雅新村家屬院網格員,在社區工作多年的他對于背街小巷改造前后的變化感觸很深,“過去小區里但凡有處空地,老百姓要么堆垃圾、要么養上雞種上菜。
“以前我從不招呼朋友上家來,覺著丟‘面子’。家門口這條幾百米的‘馬路市場’又亂又堵,碰上下雨天就成了泥巴洼子,一踩一跟頭,走過去得走上半個月!”家住駐馬店市驛城區解放路二巷的市民張玉峰開玩笑地告訴記者,“現在我走哪兒都跟走在公園里似的,住得舒心多了。”
南北向的解放路二巷全長460米,過去曾是一條“馬路市場”,坑洼不平,污水橫流,兩旁墻體破損嚴重,流動商販長期占道經營。
“從土路、煤渣路,到磚路,再到柏油路……升級這個事得一步步來。2016年起集中改造解放路二巷及轄區內背街小巷:翻修路面、道牙、人行道、墻體立面,進行雨污分流,清理垃圾死角,整治沿線弱電,統一制作門頭牌匾。”驛城區文明路社區黨支部書記李勇說,城市的“里子”就藏在一條條背街小巷里,環境的改善讓市民出門不再“灰頭土臉”。
“對背街小巷的改造是有堵有疏的。以前,這條360米的‘馬路市場’里有400多個流動攤位,2016年底取締后,在周邊小區新規劃了集市區域,方便居民每天能就近買到新鮮、價廉的肉蛋蔬菜。”李勇帶記者走進路口的“冰冰蔬果店”,“85后”老板瞿冰冰正在店內清點時令菜。
目前,驛城區已改造背街小巷940條、改造農貿市場10個,并對市場周邊停車場及道路進行擴建,解決了市場臟亂差和群眾買菜難的“兩頭堵”問題。記者沿著解放路二巷往南走了幾十米,看到統一樣式的店鋪門面上寫著“老曹蔬果店”。
“剛回老家那幾年就是在這條街擺路邊攤,那時候誰來得早誰能占上攤位。”49歲的老板曹建華說,“馬路市場”剛取締時他最擔心的是掙不到錢,搬進商鋪后慢慢積累了固定客戶,錢沒少掙人也安定下來。曹建華告訴記者:“誰喜歡亂哄哄的,日子都是往好了過。前兩年在附近小區買了房,一家人奔小康是沒問題了。”
駐馬店市城管局工作人員楊建豐介紹,《駐馬店市中心城區網格化管理工作實施方案》將中心城區劃分為662個網格,街道辦事處為一級網格17個,社區為二級網格112個,三級網格員533名,實行三級網格化管理。2019年以來,通過網格發現各類問題1826個,落實整改1607個。
“網格化管理到了第三級,那就是‘一竿子插到底’。我每天上下午各巡查一遍,面對面給居民解決問題。”今年52歲的趙東林是文明路社區名雅新村家屬院網格員,在社區工作多年的他對于背街小巷改造前后的變化感觸很深,“過去小區里但凡有處空地,老百姓要么堆垃圾、要么養上雞種上菜。亂栽亂種、亂搭亂建、亂扯亂掛……像飛線充電這樣的安全隱患也很多。”
“改造背街小巷不僅是美化居住環境,還要聯合派出所做好日常巡邏,讓市民住得安心。”趙東林說。
“中心老城區車多、人多,學校、市場密集,交通設施老化。我們主要通過分包路段、站高峰崗維護好轄區治安和交通秩序。”駐馬店市公安局西園派出所“90后”民警張佳告訴記者,在轄區常態化4輛警車24小時不間斷巡邏基礎上,又增加了武裝巡邏隊,配備8名年輕警力,對人員密集、案件高發的區域,以及老舊小區、背街小巷、易堵路段等不間斷巡邏防控,隨時應對處置突發案件。
周末的傍晚,解放路二巷又熱鬧起來,市民三三兩兩在遛彎、鍛煉。當記者問起心中的小康是什么樣子時,有人說:“現在一家人過得舒心、安心、開心,我約莫著這就是真正的小康生活。”(記者 馮碧簫 駐馬店報道)
責任編輯:魏甜甜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