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孔名先生
摘要:劉孔名通曉音韻之學,功力超凡,詩文見諸報刊數以百計,對詩文韻律的研究頗有見地。劉孔名大半生從事文化工作:初任中學教師,曾履職于蔡溝鄉文化站,后選進縣文化局創作室,先后當選上蔡縣第四、第五兩屆政協常委,第七屆、第八屆人大常委會委員等,幾乎全程參與改革開放以來上蔡縣的文化事務。
程揚
上蔡的文友說,劉孔名老先生是最懂上蔡文化的人,上蔡文化都裝在劉孔名先生的肚子里。這是有事實佐證的,上蔡縣陸續注冊了15個文化研究團體,少了誰也不能少了劉孔名;外地訪問學者來上蔡,要見的人也少不了劉孔名。劉孔名老先生通曉上蔡縣的人文地理,對上蔡毗鄰的許多縣域文化也能如數家珍,而且能與中國的歷史文化串聯起來。
劉孔名,字夢魯,1942年生于上蔡縣蔡溝農家,幼學早慧,是在耕讀傳家的氣氛里接受啟蒙教育的。處于上蔡東鄉的蔡溝東岸,看似荒僻,卻是明清時期人文薈萃的地方。劉孔名的父親、叔叔及鄰居大伯都是秀才出身,也是名傳三縣的私塾先生。不幸的是,劉孔名幼年喪父,孤兒寡母歷盡艱辛。幸運的是,蔡溝出兩位名流,一是王相莊,拜師齊白石先生;二是張瑞軒,民國期間畢業于上海有名的大華藝專。劉孔名小學得遇相莊先生啟蒙,師范又得遇張瑞軒面授,筑成了其堅實的文化根底。
盛世興文,劉孔名生活在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時代,在同代人跟風鬧騰時,他鉆進書堆里,埋首筆墨中,依從著自己的心性與愛好,守著內心的一方凈土,把愛釀成詩,把美繪成畫,把奇思妙想發酵成文章。
劉孔名的書齋很零亂,墻上掛的是書畫,案上攤著的也是。筆者不懂畫理,不敢附議“內行”的贊語:劉先生的畫作如何升值,其身后之名將如何。作為外行看熱鬧,感到他寫的字:個個秀逸如古代仕女,整幅看上去氣韻端雅。
退休后的劉孔名,比之前更加忙碌,主持上蔡文化歷史叢書《古蔡風物》《古蔡春秋》《天下重陽源上蔡》研究整編工作,著力于伏羲文化、李斯文化的研究。
劉孔名老先生,通達文史,是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河南老年詩詞研究會理事、市文史資料特邀研究員、駐馬店詩詞學會顧問。論起上蔡地域性文化發展建設,劉孔名是名副其實的擔綱人,也是因為有他,上蔡文化堆壘的“海拔高度”不低于周邊任何一個縣。
劉孔名通曉音韻之學,功力超凡,詩文見諸報刊數以百計,對詩文韻律的研究頗有見地。所謂詩學深奧,律乃津梁。《詩律例話》就是劉孔名以自己的獨有心得所撰寫的詩學力作。
劉孔名大半生從事文化工作:初任中學教師,曾履職于蔡溝鄉文化站,后選進縣文化局創作室,先后當選上蔡縣第四、第五兩屆政協常委,第七屆、第八屆人大常委會委員等,幾乎全程參與改革開放以來上蔡縣的文化事務。
近年,劉孔名又傾力撰寫了166頁的書稿,初名《訓蒙文粹》,重點是對古代經典《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孝經》《弟子規》等舊時啟蒙養正的讀本進行校注,對現實流行與古代遺留的各類舛誤進行更正解析。
劉孔名從來不乏社會擔當。他晚年給自己取號“了然”,就是受有關部門之邀趕活時,連續七日的篆書過勞,加上暑熱,一眼盲疾不治,便取“一目了然”之意自我調侃。在數百里黑河污染事件中,他帶頭為民請命,多次與上游的廠家力爭,維護群眾權益。
責任編輯:魏甜甜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