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鄉愁——確山縣雙河鎮村史館素描
見證鄉愁
——確山縣雙河鎮村史館素描
記者 劉華 滑清泉 實習生 韓庭煜
鄉愁是什么?對于遠離家鄉的人來說,也許是故鄉的一幢老屋、一棵大樹、一條小巷。但若走進確山縣雙河鎮,你便會發現,原來鄉愁還可以裝進村里的村史館。
據雙河鎮黨委書記楊東榮介紹,雙河鎮的村史館建設始于2019年初。為更好保護歷史文化村落,讓鄉村振興擁有更加豐富的精神內涵,雙河鎮黨委、鎮政府把村史館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載體,把留住鄉愁作為總基調,把村史館打造成人們的精神家園,成為鄉村文化建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村史館的建設因地制宜,妙用空間:將墻壁作為內容記錄的主要載體,四壁變成了展示墻,現代噴繪技術與傳統物件相結合,既在有限的空間展示了村情村貌,又增添了民風民俗的樸實意趣,雅俗共賞,清新簡潔。
村史館內的每件物品、每張照片,都講述著鄉村的歷史變遷,展現著鄉土文化和民俗風情的獨特底蘊,更是告別貧困、快速發展、巨大變遷的歷史見證,成為留住鄉愁、凝聚人心、傳承文明的重要窗口。
生活工具展示區,陳列著村里的傳統農耕農具、老式生活用品,生動還原了昔日的質樸村風,詳細記述了生產力發展、生活習慣演變的歷史脈絡,也見證了村莊翻天覆地的變化。
“昔日舊貌 今日新顏”圖片展示欄中,一幅幅圖片的新舊對比,喚起了村民對先輩創業不易的感慨,也激發了村民對當前美好生活的珍惜。
外出人士名錄展示欄,張貼著的一張張照片,他們是家鄉人的驕傲。通過這些人物和故事,激勵著村里一代又一代人砥礪奮進,為家鄉增光,為家鄉的建設貢獻力量。
鄉村振興展示欄,人們在這里看到了鄉里的產業振興、黨建領航、村莊變遷,村民切實感受到在黨組織的帶領下,鄉村的華麗蛻變。
各村村史館的設計、布置都頗為講究,尤其是實物,大到牛槽、碾盤、紡車、織機,小到煙斗、火鐮、油燈、頂針等,更是物歸其類,方便參觀。通過這些歷史文化載體的展示,讓村史館成了村民的精神家園、鄉村的歷史博物館。
“現如今,社會發展快,形勢變化大。老輩人的生活,后輩人都體會不到了。建起村史館,是為了讓年輕人感受一下老輩人吃的苦、受的累,讓他們珍惜現如今的美好生活!”一位老者動情地說。
來到凌樓村史館,灰瓦白墻,紅色廊柱,磨盤石鋪就的小路,掩映在參天的古樹中,讓人頓生一種思鄉的情緒。
因地制宜、加固改造成的凌樓村史館,是鎮里和駐村幫扶工作隊出資、鎮村收集整理史料建成的。在建館的近半年時間中,雙河鎮和凌樓村相關人員熱情高漲,翻閱縣志、查閱族譜、走訪老人、收集展品、挖掘史料、撰寫文稿,最終將凌樓村的歷史比較完整地展現出來。“我雖然年紀大了,但還能為村里的公益事業盡一點綿薄之力,特別有成就感!”村里一位參與收集材料的老人感慨地說。
目前,全鎮23座村史館,一村一館,一館一景,村村有特色,館館有亮點,實現了精神文明建設與美麗鄉村建設的有效結合。
村史館融入了村莊的鄉情鄉愁,見證著雙河鎮的發展歷程,它帶著記憶,與村莊同發展、共繁榮,共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責任編輯:王森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