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必要過度解讀《隱秘的角落》
摘要:說到底,很多網友是把原著小說《壞小孩》作為網劇的“互文”來對照看的,他們根據小說中的各種細節,來推斷網劇的情節走向,并以此尋找各種證明。
12集的網劇《隱秘的角落》播出,叫好聲一片。
該片在前10集遵循嚴密的邏輯推理,環環相扣地將情節一次次推向高潮,片中三個孩子跟秦昊飾演的殺人犯張東升斗智斗勇的故事講述得懸念迭起、絲絲入扣。不過到了最后兩集,劇情卻突然陷入到了“邏輯斷層”中,劇情的走向以及拍攝的手法都出現了很多的變化,這種變化引發了網友們巨大的探索熱情,也衍生出了各種猜測版本。
原著小說《壞小孩》的作者紫金陳也看出了這一點,他在微博上寫道:原作的結局是上不了的……最后兩集可能看起來邏輯有一些斷層是因為一些調整的原因,多多理解片方。
網友們最大的分歧點在于,《隱秘的角落》網劇中是不是藏著原著小說的故事情節。在小說《壞小孩》中,小孩朱朝陽在事件發酵過程中,一步步走向“黑化”,最后,他通過一本偽造的日記和縝密的設計,讓另外兩個孩子和張東升都丟了性命,而他自己卻逍遙法外。顯然,這樣的故事情節是不可能原原本本拍成網劇的,但創作者是不是在網劇中埋伏了一些點,最后讓小說中的故事真相隱藏在現在網劇的“光明結尾”之中呢?
有網友從網劇的結尾開始倒推情節,尋找每個關鍵情節處的每一個畫面、道具和演員的表情,力圖證明片中的朱朝陽是劇中多人被殺的幕后設計者。
說到底,很多網友是把原著小說《壞小孩》作為網劇的“互文”來對照看的,他們根據小說中的各種細節,來推斷網劇的情節走向,并以此尋找各種證明。
比如有網友認為,劇中朱朝陽在父親受傷后,最終殺死了父親;畫面中朱晶晶的母親被張東升用棍子鎖喉后,后來尸體的位置出現了挪動,“這可能是朱朝陽干的。”而影片結尾處最大的懸疑是朱朝陽到底在陽臺上“推了一把朱晶晶”還是“見死不救”。
其實原著小說和影視劇是不能作為“互文”來看的,因為一部影視作品完成后,它的意義、邏輯和情節走向只能根據本劇中的情節和人物性格發展而來,而不是中途跑到原著小說中找各種證據,腦補各種線索。這是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
在前10集的《隱秘的角落》中,沒有看到朱朝陽有任何主動“黑化”的性格特征。即便是在快餐店的衛生間中,他提醒嚴良銷毀照相機中復制的視頻卡時,心理邏輯也是很清晰的:一方面他當時短暫被張東升的“善意”打動;另一方面也想及早從此事抽身,恢復正常的生活。至于被跟蹤而至的張東升偷聽,這也是很常見的影視劇的表現手法,如果沒有巧合,情節根本無法推進。《隱秘的角落》也不例外。
對于朱晶晶,朱朝陽最合理的情節就是“見死不救”。只有這樣,最后小女孩普普在信中寫的“還是希望你有一天勇敢說出來,因為那樣才算是真的開始。”如果朱朝陽推了一把朱晶晶,那就是“殺人”,對于一個殺人犯來說,世上還有回頭路嗎?再進一步,如果朱朝陽真的是后面害死多人的幕后設計者,那整部網劇中所有的對于生命的悲憫和對于親情和友誼的描寫都將毫無意義,這對于一部作品來說,是得不償失的事情。
從創作角度來看,如果真的想要表現出小說中的殘酷情節,最好的辦法就是拍成《老無所依》那樣將一切殘酷真相都昭示出來的做法,好人束手無策,壞人逍遙法外,這樣才有振聾發聵的力量,而不是現在讓網友們費盡心思尋找蛛絲馬跡的捉迷藏玩法。
創作者可能會在情節中埋一些隱秘的點,表達個人想法,但有一點,這種表達不應妨害主情節上的完整性,不然這部作品將毫無價值。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