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摘要:一定要一顧國家、二顧民家、三顧員工。郭新社希望,通過確山兩代人的共同努力,真正撐起“提琴之鄉”之譽。確山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室內外面積8500平方米,主要功能是組織、指導和協調全縣文明實踐活動,現已成為市民的精神家園。
6月13日至14日,由中宣部組織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采訪活動報道組來到我市,進行了為期兩天的集中采訪活動。十余家主流媒體的數十名記者,就“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這一重大主題,深入我市社區、街道、工廠、學校,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體味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以下是采訪團的報道作品,今日本報予以摘登。——編者
十三香是由13種香料制作?你想錯了……
中國科技日報記者代小佩滕繼濮喬地
“很多人都以為我們的十三香是由13種香料制作,其實不是。”6月13日,河南駐馬店市王守義十三香調味品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十三香集團”)經理黃林對科技日報記者說。
黃林解釋道,調料中有“五香八大味”的說法,“5+8=13,所以就取名‘十三香’,但實際上,王守義十三香用了20多種香料”。
為現代人熟知的十三香,距離源起已有900多年。歷經近千年,濃香未曾減。走近十三香集團的廠房入口處,盡管記者一行人戴著口罩,濃烈的香料味還是撲鼻而來。從擺地攤到自動化生產
提起十三香,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創始人王守義是擺地攤起家。20世紀50年代,王守義挑著擔子叫賣,靠著自身的努力和堅持,生意越做越大,成就了一個馳名品牌。十三香集團有一句口號:“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中國品牌。”創新,是十三香集團守護和壯大傳統品牌的不竭動力。
1984年,王銀良以父親王守義的小作坊為基礎,成立了十三香調味品加工廠并擔任廠長。近些年,王銀良高度重視技術創新和高新技術應用,興建現代綜合一體化生產基地,研發了國內首條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封閉式粉狀調味品加工生產線,同時啟動原料自動處理的生產工藝,完成了十三香全自動包裝生產線的技術改造。2008年,十三香集團還建立研發中心,成立具備較強綜合檢測能力的中心實驗室。目前,每小時最大產能可生產20噸十三香。
黃林說,采用新技術新設備實現自動化生產以后,原來一條需要15名員工的生產線現在只需要6名員工,提高了勞動力利用效率。
“采用新技術以后,產能提高,生產規模擴大,需要的員工更多。而且,對老員工來說,有三條轉型路徑:自學、培訓、轉崗。我們是輕工業設備,操作沒那么復雜,通過自學或定期培訓,員工學習新技能就能適應新崗位。實在不能適應的,我們會把員工安排到其他崗位,不會因為員工跟不上新技術就淘汰他們。”黃林說。
截至目前,十三香集團有將近2000名員工。在這里工作了11年的王小勇,負責機器維修,他告訴記者,干了10年以上的員工占總員工人數80%左右。
車間工人劉連平在十三香集團干了22年。她說,“大家都干得踏實。公司離職率很低,基本上都是干到退休,公司很少招人。”
劉連平還高興地說:“十三香集團不再是一個家族企業,現在的一些高層是直接從一線員工中提拔的。董事長開會說,家族成員都離開了公司。人都想往高處走,這對我們一線員工來說,干勁兒更足了。”
疫情期間,雖然銷售額下降,但員工工資照常發,加上年初發的獎金,收入還高于平常。“我們都很驚訝,還以為只能拿到一點基本工資。”劉連平說,她工作22年來,公司從來沒有拖欠過工資。員工的幸福感很強
黃林在十三香集團工作了5年多,他說在這里工作相當自豪。
在車間工人劉連平的眼中,70歲的掌門人王銀良是完全沒有架子的領導。“員工吃什么,他就吃什么。只要不出差,他就在食堂吃飯。”劉連平說。
王銀良秉承王守義定的規矩:進了十三香的門,就是一家人,把保障員工的利益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前段時間,一名員工的家屬不幸得癌癥,王銀良走訪慰問,并且負擔了患者前期化療的全部費用。
劉連平中專畢業后1997年進入公司,當時工資不到200元?,F在,她每月工資五六千。“公司福利待遇很好,過節發各種東西,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也都有,每年在職員工都能去三甲醫院免費體檢。公司還會盡量協調、幫助我們的孩子就近上學。”劉連平說。
2016年,劉連平在駐馬店市全款買了120多平方米的房子,兒子和女兒都在城里上學。“我們車間有200多名員工,沒有人不買房子。除非是駐馬店市本地人,本身就有房子。”
“同事之間很真誠,員工的幸福感很強。”劉連平說,“大家私下聊,都希望董事長身體好,希望公司越來越強。”
“一顧國家、二顧民家、三顧員工”
不上市,不做金融,不進入房地產,只專注做十三香。王銀良“實實在在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的經營理念變成了醒目的標語,掛在廠房幾處墻壁上。
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似乎缺乏野心的企業,近些年的收入卻逐步增長。2019年,銷售額達到23.1億元,納稅達到4.3億元。
致富思源,恩澤社會,這是王守義創辦十三香時積累的精神財富。生前,他常說:“企業做大了,效益好了,有錢了,抱著錢不丟手,啥時候也沒前途。一定要一顧國家、二顧民家、三顧員工。只有這樣做事,企業的發展之路才能更平、更寬。”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十三香集團停工兩個月。由于此前庫存較充足,所受影響不是很大,2020年一季度,十三香集團的銷售額同比下降10%左右。為助力疫情防控,2月初,十三香集團向駐馬店市驛城區紅十字會捐款500萬元。
十三香集團自成立以來,在家鄉修路,建鐵路橋、希望小學,援助災區。截至目前,累計捐助資金2億多元。
2008年,十三香集團被評為“國家扶貧龍頭企業”;2011年,“王守義”商標被認定為“中華老字號”;王銀良本人也獲得“河南省十大科技扶貧功臣”等稱號。
談及未來目標,黃林沒有給出冰冷的數字,他認真地說:“爭取讓十三香集團在國內香辛料市場上排名靠前,爭取讓中國人吃上正宗的調料。”
郭新社的心愿:兩代人共同努力真正撐起“提琴之鄉”之譽
中國婦女報記者富東燕蘇建軍田夢迪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河南確山縣一批農民丟下鋤頭去北京的提琴廠打工,從學徒干到制琴師,不少人還當上了老板。2015年,確山縣“歡迎闖天下的確山人回老家”,60多位制琴師先后回鄉創業發展。至今,已帶動2600多名當地人就業,其中不少是貧困戶。郭新社就是那時回到老家的一員。“2015年,我在廣州一家企業做管理工作,同學李建明邀請我一同回家創業,于是,他把在北京通州的提琴公司‘搬’回了家,我們一起做起了昊韻琴業。”截至目前,確山籍人員創辦提琴企業102家,年產各類提琴約40萬把,年產值6億元左右。
昊韻琴業為提琴產業園的龍頭企業,年產提琴5萬余把,80%以上產品出口到意大利、美國、德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近200名村民解決了就業問題,幫扶確山縣80多個貧困家庭實現脫貧致富。郭新社對記者說:“當時我已經做到了企業的高管,之所以回鄉創業,一方面是因為政府優厚的政策,更重要的是自己濃濃的鄉愁。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振興家鄉產業,讓家鄉人民富裕起來,是我一直惦記的事。”
得益于確山縣的好政策,得益于確山人的踏實苦干,昊韻琴業在這5年內發展迅猛。
記者在昊韻琴業看到,12個車間的40多道工序,每一道都是純手工制作。郭新社表示,機器只能做出低端的產品,只有這種傳統的人工手藝才能做出中高檔產品。目前,公司的產品80%以上出口到意大利、美國、德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如今,全世界的提琴八成以上由中國制造,其中四成以上出自確山匠人之手。郭新社為確山農民用勤勞的雙手,過上“好日子”而感到自豪?,F在,唯一讓她惦記的是對確山下一代孩子的教育,“我們只會做琴,不會拉琴、調琴,導致在提琴定價上沒有優勢,如果我們成長起來的下一代既會做琴,又懂琴,那我們不但擁有了定價權,還可以做出自己的提琴品牌。”這是河南昊韻提琴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新社最大的愿望,為此,她多年免費為確山縣四所學校提供大小提琴,全力支持“提琴進校園”。
郭新社希望,通過確山兩代人的共同努力,真正撐起“提琴之鄉”之譽。
市民的精神家園 ——走進確山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工人日報記者吳麗蓉李丹青余嘉熙
四點半學校、好人墻、手工室、書畫室……在確山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有多個服務功能區,滿足市民的各方面需求。
確山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室內外面積8500平方米,主要功能是組織、指導和協調全縣文明實踐活動,現已成為市民的精神家園。
責任編輯:魏甜甜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