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興磊:書寫無愧于時代的創新答卷
祁興磊:書寫無愧于時代的創新答卷
記者 付建強
近日,在泌陽縣夏南牛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夏南牛育種場,記者采訪了泌陽縣夏南牛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祁興磊。
21年風塵苦旅,育出夏南牛
2019年8月10日晚,在央視第12頻道直播的“閃亮的名字——2019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上,祁興磊與研究牦牛的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副所長、博士后姬秋梅同臺領獎。
“與那么多的中科院院士、專家和教授一同獲得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真是感到無比的榮耀和自豪!”祁興磊回憶當時的情景仍然心潮澎湃。
在這個被稱為“科學之夜”的盛典上,祁興磊得到這樣的褒獎是實至名歸。
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農機化程度的快速提高,對役用黃牛的需求逐漸下降,對肉牛的需求增加,改良提高牛的品種勢在必行,當時我國沒有一個專用肉牛品種。
1986年,為打破國外肉牛品種一統天下的局面,祁興磊與他的團隊承擔了農業部“南陽牛導入夏洛來牛培育肉用新品種”科研項目。他們選擇夏洛來牛作父本、當地南陽牛作母本雜交,再將含50%夏洛來牛基因的雜交牛進行正反回交,后代牛均是胸深體長、結構勻稱、肌肉豐滿、背腰平直。
1994年秋,是夏南牛新品種培育項目攻關最艱難的階段。當時,有一頭5歲齡的小公牛,非常適合做種公牛,隔年采集數據的時候才發現已被遠賣他鄉。為了找到這頭小公牛,祁興磊和同事騎著自行車,跑遍了兩縣四鄉,最終在南陽市社旗縣把這頭小牛買了回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夏南牛在2007年1月8日通過專家組的審定,同年6月29日,農業部(現農業農村部)向國內外宣告,中國第一個肉牛品種夏南牛在泌陽縣誕生。
從承擔科研項目到夏南牛誕生,歷經21年。21年間,祁興磊和同事們的足跡踏遍了全縣20多個鄉鎮2000多個村莊的溝溝坎坎,累計行程10萬公里以上,磨壞了幾十雙“黃鞋”,騎壞了13輛自行車,測量黃牛時多次遭受牛踢,身上留下了一塊塊傷痕。
“祁興磊就像袁隆平一樣,是個開拓性人物,堪稱‘夏南牛之父’,這個詞雖然不雅,但很貼切。”在2007年1月8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牛專業委員會的現場審定會上,國家奶牛體系營養研究室主任、崗位科學家,河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高騰云說。
初心如雪見天地,靜待寒去萬物生。正是一個科技工作者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使祁興磊培育出了中國肉牛第一品種!
讓中國人吃上健康安全、物美價廉的夏南牛牛肉
夏南牛育成后,得到了黨委、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重視和支持。
泌陽縣提出了“打造中國第一肉牛品牌、建設中國牛肉食品第一城”的發展目標;2008年,發布《全國畜牧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1年~2015年)》,夏南牛是唯一在全國推廣的肉牛品種;2009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大力推廣夏南牛;受國家標準委委托,祁興磊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制定了《夏南牛國家標準》。
祁興磊依托國家肉牛產業技術體系,主動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7個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緊密合作,開展夏南牛選育提高、夏南牛高檔牛肉生產技術研究與開發、夏南牛無角新品系培育等16個方面的生產技術研究,總結出6項夏南牛生產技術集成,為夏南牛高效、快速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目前,泌陽縣夏南牛產業產值突破150億元,夏南牛已成為中國主推肉牛品種,河南省的特色產業和泌陽縣帶動農戶增收、助推縣域經濟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
“這輩子與牛結下了不解之緣,前半生育成夏南牛,下半生我將致力夏南牛的選育提高和推廣利用,真正讓養殖者發家,讓中國人都能吃上安全健康、物美價廉的夏南牛牛肉,這就是我的心愿。”祁興磊說。
育好牛、供好種,助推中國肉牛產業發展
為做好夏南牛純種快繁與推廣,保證夏南牛種質供應,2008年3月,祁興磊發起成立了泌陽縣夏南牛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長。通過科學管理,該公司從小到大、由弱變強,2015年公司資產已達2600萬元。
2010年12月,祁興磊主動退出泌陽縣夏南牛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股份,把公司和盈余資產慷慨地捐獻給泌陽縣人民政府,以騰出更多的時間用于夏南牛的研發與推廣。目前,該公司資產總額達7000萬元,成為國家級肉牛標準化示范場、河南省夏南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祁興磊帶領科研團隊不斷創新,利用分子育種技術和基因診斷試劑盒,對夏南牛進行基因分類,保留優秀基因型種類的牛作為種牛,以加快肉用性狀優秀個體的選育;應用細胞學技術,加快了優秀母牛推廣利用,提高母牛利用率,同時為夏南牛生物信息數據庫及種質資源庫建立提供幫助;建立了肉牛育種計算機管理軟件,提高了育種資料的管理水平、利用率,加快肉牛選育提高進程。
夏南牛走到哪里,祁興磊和團隊的服務就跟到哪里。目前,除西藏、新疆和港澳臺之外,祁興磊與他的團隊已向全國推廣100多萬頭活體夏南牛、800多萬劑夏南牛凍精,總計達1000萬頭,他的足跡遍布16個省、市的200多個牛場。
有了良種,還要保證夏南牛在短時間內快速長成。祁興磊和他的團隊開發了一套適合我國生產力水平的夏南牛日糧配方及配套生產技術,研發與推廣夏南牛高檔牛肉生產技術,開創了我國利用自己培育品種生產高檔牛肉的先河,肉質達到了我國牛肉分級標準的特級水平,提高了我國優質高檔牛肉的生產水平,開創了中國農業特色品種,提升了國際競爭力。
2008年以來,祁興磊與他的科研團隊開始了夏南牛無角新品系的培育,要讓夏南牛再多產肉、產好肉,為天下養牛人創造更多價值。預計2021年可以申請驗收,一頭無角牛將多給養牛人帶來2000元以上的利潤。
祁興磊先后主持實施畜牧科研和推廣項目21項,獲得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14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累計創造社會經濟效益20多億元。
為實現夏南牛從“第一品種”向“第一品牌”的轉變,祁興磊帶領團隊依托國家肉牛產業技術體系,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研究所等合作,致力夏南牛優質高檔肉和雪花牛肉的研究、開發,使夏南牛的牛肉品質進一步提升,成為全球高端牛肉產品。
2019年,泌陽縣牛業產值突破150億元,從業人員20余萬人。
一路遠行,開創夏南牛科研新時代
“獲得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是一種榮耀和榮幸,但更多的是動力和壓力。”祁興磊動情地說,“每一項科研成果的取得,除了自身積極作為外,還和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以及各個部門的大力支持分不開,取得的成就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功勞是大家的,榮譽永遠歸大家。”
祁興磊在科研的道路上,得到了泌陽縣委、縣政府的鼎力相助。
一頭牛身上產生的效益,有40%是來自于種。目前,泌陽縣已開始全縣范圍內對夏南牛品種的普查工作;
計劃為祁興磊的夏南牛研究團隊招聘5名專業技術人員,目前3名已進入招錄程序;
新建研發用房1200平方米,新增800萬元高精尖設備,并已安裝完畢;
20萬字的《夏南牛》專著已完成校對,中國農業出版社正準備出版;
已批準總投資1400萬元的泌陽縣夏南牛科技文化館建設項目,招標正在進行;
計劃建設泌陽縣夏南牛公園、命名一條夏南牛大道……一件件實事,讓祁興磊信心滿懷。
“河南省夏南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河南省夏南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祁興磊說。
該中心科研用房面積1200平方米,擁有大型科研儀器設備130多臺套,價值1500多萬元,可以開展夏南牛生產各環節的創新研究,是夏南牛育種、制種、供種、生產技術研發與推廣、牛肉品質分析與產品開發的科研創新平臺。
通過分子生物學和細胞學等先進育種技術的應用,加快了優秀種公牛的選育和母牛的高效利用,10年內,使夏南牛的居宰率達62.8%,提升了2.2個百分點;研究總結的夏南牛高檔牛肉生產技術已實現產業化,可以生產出分級標準A3級以上高檔牛肉。
正在培育的“夏南牛無角新品系”,生產優質高檔牛肉能力更強,單頭牛可提高產值3000元以上,計劃2021年申請審定,將為中國肉牛品種再添新丁。
截至目前,夏南牛供種中心已累計向社會提供凍精1000萬劑以上,種牛2500余頭,已覆蓋全國27個省、市。夏南牛推廣助力了地域經濟發展和我國肉牛產業的發展,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祁興磊身上,有許許多多可親、可愛、可敬、可貴之處,真正體現了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市科協主要負責人如此評價。
責任編輯:何依帆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