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精神疾病治療相對緩慢?
摘要:其五,從治療實踐上看,在精神疾病治療過程中就好像救火一樣,經常出現復燃現象,就是一些癥狀經治療控制后,即使藥物及其他治療措施不變,癥狀就會出現莫名的反復,這時就需要進一步調整,往往經歷數次這樣的反復,病情才能逐漸穩定起來。
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院中西醫結合科 楊桂芬
精神疾病治療相對內科其他學科似乎起效較慢,許多家屬為此困惑,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給大家談一下:
其一,精神病學是一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學科,自人類產生以來,精神疾病就像其他疾病一樣就產生了,不同的是精神疾病有其特殊性,疾病本質是大腦功能紊亂,于是就常出現睡眠差,焦躁不安、情緒反復無常,郁悶寡歡,嚴重時出現胡言亂語,幻覺,行為怪異,沖動攻擊等。由于原因不像其他內科疾病那樣容易弄清楚,所以近代以前沒有有效地治療手段,多任其自然發展,或求助巫術,歐洲中世紀甚至宗教介入治療,認為是魔鬼上身,采取火刑、鞭打、針扎等殘酷辦法進行所謂的驅魔,中國也有類似現象。加之精神心理現象又與人的思想、主觀思維等易混為一談,導致難以形成一個明確的學科,自然相比其他內科發展來說明顯滯后,造成目前我們為止對精神疾病的認識知道的要遠遠小于不知道的,就像在紙上畫了一個圓一樣,圈內為知道的,外面凈是不知道的,只不過近代以來這圈越畫越大,我們知道的越來越多。
其二,就人的整個機體來說,恐怕沒有那個器官比大腦更復雜的了,由于它是中樞首腦機關、太重要了,人體方方面面的功能都離不開它的作用,所以一旦又有了疾病,他又不易與其它器官疾病區別開來,干擾因素較多,導致對大腦疾病的研究困難重重,加之像其他內科疾病研究一樣,有倫理學要求,就是初始的研究絕對禁止拿人體來做實驗,我們平時服用的藥片,那是的經過不知多少次的動物實驗,對他又比較明確了解后,再經過4期臨床試驗后,才應用給病人的。在大腦功能分區上,同一個腦區執行多個功能,某一個功能又需要多個腦區參與協同實現,之間形成紛繁復雜網絡系統及回路。上述種種造成目前許多精神疾病病因不清,治療也是在摸索中艱難前行。
其三,大腦功能不僅復雜而且精細,比如像牽涉到的神經遞質,像多巴胺、5羥色胺、乙酰膽堿、去甲腎上腺素等,它們的形成、轉運、代謝等,哪怕任何一個環節、一個遞質出現微小問題,就會出現精神異常,這些紊亂狀態的調節卻不是一個輕易的過程,要一步一步來,內科治療的調整,是一個間接的過程,就像常說的隔皮斷貨,而不像外科那樣拉開直接看看,用藥之后需要觀察那些反應是預料之中的,有沒有預料之外的,是正性的反應,還是負性的反應,都要進行分析并分門別類給予處理。
其四,精神藥物本身特點,一般口服藥經過胃腸道吸收入血后,先經過肝臟進行代謝,有些藥物還要進行轉化才能成為活性成分,然后才能調節神經功能,而且多數精神藥物需逐漸滴定才能達到治療劑量,這本身就需要個過程,藥物在體內積累到一定濃度才能起效。由于藥物有效濃度不是一個具體值,而是范圍值,所以有些病人即使達到治療劑量,效果較差的話,仍需要在治療范圍劑量內予以調整,這些都需要一個過程,是治療過程看起來較為緩慢。
其五,從治療實踐上看,在精神疾病治療過程中就好像救火一樣,經常出現復燃現象,就是一些癥狀經治療控制后,即使藥物及其他治療措施不變,癥狀就會出現莫名的反復,這時就需要進一步調整,往往經歷數次這樣的反復,病情才能逐漸穩定起來。
總之,由于以上這些因素的影響,使精神疾病的治療較為緩慢,療程也較長,且需要定期復診,隨時調整治療,所以家屬如果了解到這些知識,就容易理解目前治療的局限性,以平靜的心態接受實際的治療過程,醫患雙方合作默契,有利于癥狀徹底緩解,避免病情多次反復,多次住院治療。
責任編輯:魏甜甜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